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新探索

时间:2022-10-22 06:42:27

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新探索

摘 要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自1998年在北京试点,2005年起全国推行以来,经过14年的发展、推广,在规模和内容上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项对国民素质和文化氛围影响深远的艺术教育普及工作要持续走下去,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进步,除了要保留现有的成功经验,继续从政策、资金、内容上扶持外,也需要从实践中创新、探索一些新的方法。

关键词 高雅艺术 文化产业 演出内容 演出宣传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非常辉煌的一笔,这项范围广、规模大、时间长的普及性艺术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高雅艺术市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潜在观众。覆盖面从最初的北京市扩大到全国各省市的高等院校,有的还包括中学、中专等,内容上也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拓宽到绘画、书法、摄影等美术作品。

2011年底,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昆舞系在南京市展开了“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昆舞南京高校巡回专场演出。此次巡演与以往按照惯例运作的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模式略有不同,在政府及高校扶持下,以学生毕业汇报为基础,由学生自主排练、开拓“市场”、落实演出单位及各项细节等。经过近两个月的磨合、历练,巡演中的演出场场精彩、层层进步,为每一个参演的学生提供了极佳的锻炼机会,也为“高雅艺术进校园”运作的新模式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

1 高雅艺术——演出内容至上

高雅艺术经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筛选和积淀,经过岁月洗礼仍然经久不衰,具有很高的思想性、艺术性、技巧性,将有限的现实材料展现出无限的社会内容,形成了优秀经典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和精神遗产。但是其专业性强、门槛高等特点,使得大部分人对其望而却步。再加上基础教育阶段,国民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艺术师资和课程的缺乏以及艺术类教师业务水平有限、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缺乏,以及各省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地区差异等问题,使得艺术普及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雅艺术如何与流行文化进行竞争并成功吸引社会注意力、积累关注度,是当下艺术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成果的间接体现。

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主要内容,有别于社会流行文化和时尚娱乐文化的经典作品除了本身的形式美和蕴含的内在美之外,在短短的几十分钟的演出时间里,如何编排节目顺序、设置互动环节来吸引观众、调动现场气氛是交响乐、民乐、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避免单调枯燥的有效方法。昆舞作为中国古典舞四大流派之一的舞种,其专场演出首先定位于一台囊括该舞种经典节目的舞蹈大餐。同时,由于昆舞生发于文化底蕴深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其在审美上兼具了中国古典舞和昆曲两种艺术形式的气质和内涵。在整台演出的编排上,采用了身着精致华丽的昆舞演员服装,化着标志性昆曲妆容的双语主持贯穿全场,群舞、独舞、三人舞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中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邀请所到院校的同学和慕名而来的观众们上台,跟着昆舞演员一起学习昆舞动作,在活跃气氛的同时讲解昆舞的艺术内涵,普及文化知识。

虽然在过去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中,交响乐作为主打艺术形式,在演出开始之前由指挥家对古典音乐和演出曲目相关内容进行简要介绍,但短短几分钟的阐述所起到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演出结束以后学生也很难大量自发去欣赏交响乐,更不用说养成长期的审美习惯了。这一问题单单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无法解决的,但是不举办这样的活动就更难让艺术和大众亲近起来。因此,对于送演出进高校的专业艺术团体、艺术家和各大高校艺术团来说,认真排练节目和精心设计演出同等重要。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短暂表演,而是针对每一场或者每一阶段表演的诚意之作。应当在演出主创团队中加入专门的编导、策划人才,和进行表演的艺术家一起,针对不同受众的不同特点,设计出既不影响演出本身的高雅性,又能积极调动观众积极性的有趣环节。只有把高校的学生观众当作是商业演出服务的社会观众同等重要的对象,才能让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内容和受众的审美需求对接起来。

2 走进校园——宣传形式为王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将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来抓,“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表述了文化产业首次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因此进入升级转型阶段。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艺术市场的成长息息相关,而艺术市场的成长离不开观众的消费需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艺术市场未来消费需求培育的温床,在投入、产出、回报等方面担负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高校是流行元素扩散最快,大众文化普及迅速的地方,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大片覆盖和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获得艺术展演信息的途径并不缺乏,并且有着强大的潜在主观需求。高雅艺术进校园坚持“面对面”的主要形式,但也不能忽略了文化产业架构中的多种新兴手段。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网络平台由于其简单丰富的应用迅速取代十多年前的校友录成为人们闲暇时间经常访问的网站,微博等开放式简讯软件也是手机上最为热门的应用。电脑和手机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常用信息收发工具,使得事件的传播速度上升到秒级。如果能利用这类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有效结合的方法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宣传形式和演出内容的传播形式,势必会尽可能地吸引本身喜爱高雅艺术,想要观看演出的学生和社会观众,也能引起一部分对艺术不太了解但有兴趣的人的关注。扩大演出的知名度,让需要欣赏的人得到满足,让产生兴趣的人拥有机会,是弥补目前高雅艺术进校园在观众组织上指定观看和自主领票缺陷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次中国昆舞南京高校巡回专场演出,在首场演出开始前的半个月就有宣传人员专门建立了官方微博,及时各种排练花絮和演出信息,并在豆瓣同城等文化网站建立专门的活动页面,详细介绍昆舞的起源、艺术成果和演出相关信息,并和页面访问者进行积极互动。巡演初期就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前期宣传上,这是过去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没有做到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由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主管,依靠政府采购和行政拨款的形式,高校承担的是提供场地和餐饮等后勤服务,主要是“请进来”;而这次的昆舞巡演主要调动的是学生的力量,是由南京艺术学院这样一所艺术类院校的一个系的毕业班走向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本地高校,属于“走出去”。虽然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下属的省级大学生艺术团每年也承担了一定数量的演出任务,并且节目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但更多的是为了展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成果。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和艺术类高校专业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以培养职业艺术工作者为目标的,而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了解一定层次的艺术理论,培养一定水平的艺术技能,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创新能力,实现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和全面发展。参与本次昆舞巡演的学生都来自南京艺术学院,演员及部分工作人员分别来自昆舞表演专业和舞蹈学专业,还有来自影视专业和文化遗产管理专业的学生参与幕后工作。他们每一个人都以成为一个专业的艺术工作者为发展目标,而普通高校艺术团的同学们作为他们的同龄人,便成为本次巡演最好的支持者和主要观众。每场演出结束后,双方学校都会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演出的照片和新闻,还有部分热心的观众将手机拍摄的演出片段到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上并不断分享转载,让其他高校的同学和社会人士也能欣赏到精彩的节目。由于中国昆舞的节目编排和服装头饰等专业性很强,网站和转载不容易造成复制盗版等版权问题,因此这样的新兴形式也易于被从事高难度表演的艺术家接纳。交响乐、戏曲、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进入高校展览演出,可以借鉴这种宣传手段,扩大展演的影响力,让艺术家们和高校学生双方受益,学生从多种渠道、以多种形式得到了高雅艺术的熏陶,艺术家们也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得了今天与未来的知音。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人才,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是未来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雅艺术是精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成熟的欣赏者能够调动主观审美经验和相关背景知识,准确地理解作品内容和艺术家的演绎,并通过合理的艺术想象,获得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精神体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知名艺术家走进校园、走向青年的积极有效形式,在政府的精心组织和高校的密切配合下,结合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宣传组织手段,定能持续地蓬勃开展下去,为一批又一批高校学生输送源源不断的艺术精神食粮,中国的艺术市场也定会慢慢发展兴旺起来。

参考文献

[1] 赵娜.高雅艺术进校园与我们的对策[J].大舞台,2010(2):147-148.

[2] 赵杨.浅谈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必要性[J].今日南国,2010(12):130-131.

[3] 徐梦洁.高雅艺术进校园[J].教育艺术,2009(1):20-21.

[4] 魏钢,黄永宜,毛光晨.文化产业传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5.

[5] 张见.论高雅艺术进校园[J].电影评介,2009(1):96-97.

[6] 李东文,吴强.美国如何培养艺术观众[J].对外文化交流通讯,2004(12):64-67.

上一篇: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初探 下一篇:网站设计中的色彩运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