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税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2-10-22 05:04:55

关于我国税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摘要:税源管理是保证实现税收职能的前提条件,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基础,并为评价宏观经济运行质量提供重要数据。但在我国,税源多元化,结构复杂化,税源的流动性和隐蔽性越来越强,这使得税源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在这中情况下,我们就得研究税源管理办法,这不不仅有利于税务机关更好地开展税收征管工作,而且对维护国家税收权益、推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税源 现状 管理 思考

一、当前税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 纳税意识有待提高, 依法治税与实际操作存在偏差。

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模式要求纳税人自行上门申报纳税, 这对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以及纳税能力是一个挑战。我国居民的纳税观念仍然较为落后,一些纳税主体存在不诚信行为, 该申报的未申报, 应申报的不及时申报。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理应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征税, 既不多收, 也不少收,做到应收尽收。然而在实务中,税收计划对税款数额起到更具决定意义的作用, 因为在重任务观念下, 税务部门都将主要精力放在完成税收任务上。

(二) 监管内容方式单一, 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存在差距。

目前的税源监管工作主要是以企业报表、纳税申报、下户巡查、电话咨询等方式为主, 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上是纳税人的表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各种经济成分并存, 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 长期并存, 使纳税主体呈多元化; 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 使征税对象呈多元化。然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 税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征、管、查之间的相互配合也不够。加之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信息的采集出现不对称、不完整和不及时。

(三) 税源管理有待完善, 各部门协调配合存在不相适应。

我国目前税源管理形式的弊病是数据传递、问题反馈时效性差, 缺少问题处理反馈环节, 难以通过量化指标来掌握重点税源监控工作的作用。从外部来看, 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银行、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 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在现有的税源管理措施中, 并没有建立与其他有关部门的税源信息交流配合机制。

二、影响税源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税收制度规范直接作用税源管理。

当前我国税源管理未能有效结合不同税种的特性,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措施, 不能适应税收制度对税源管理的要求。还应该注意到,对同一纳税人而言, 他既缴纳增值税、消费税, 又缴纳企业所得税。由于税制本身的缘故, 增值税与消费税管理难度相对较小, 企业所得税管理难度相对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 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中应保持相应的公平, 既要注重对增值税、消费税税源的管理, 又要注重对企业所得税税源的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税源管理的公平公正。

(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税源管理。

经济发展总量决定了税源总量, 进而决定了税源管理的工作量。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决定了产业结构的变化, 停滞不前、难以升级的产业结构在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制约了税源的扩大。税源管理方式应根据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不断予以调整与完善。此外, 不同行业决定了不同特点的税源, 由其决定的税源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税源管理方式方法选择应充分考虑税源自身的特点。

(三) 外部客观信息间接影响税源管理。

外部客观信息是指来源于税务系统之外的与税源管理密切相关的纳税人涉税信息。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 涉税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首先是国税部门, 从具体业务看, 国地税合作的范围较为广泛。其次是工商管理部门,在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的事项中, 税务部门与工商部门的信息交流较为重要。再次是各金融机构。最后是司法机关, 严格税务执法, 离不开公安、法院等相关司法机构的配合,主要体现在联合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

三、完善税源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建立统一的纳税人登记代码及其管理制度

税务登记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第一道程序,也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管理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关系到以后的税款征收和监督管理。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纳税登记代码制度,对个人和企业法人都由税务机关分配给唯一的纳税代码,明确该代码的使用范围和管理要求,使该代码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社会信用等情况相关联,以便建立税收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控制。

(二)完善重点税源管理办法

由于管理资源的相对稀缺,要对所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的税源监控管理未免太过于理想化。因此,按照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在进行税源管理方面,也应该分清轻重缓急,讲究管理效率。目前国家税务总局已经制定出台了《重点企业税源监控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首次建立起了全国统一的重点税源监控体系,当前急需解决的是根据税收管理的目标和系统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纳税人申报制度,特别是要明确重点税源纳税人自行申报资料的内容,制定统一的税务会计报表,规范申报表格式,加大纳税人如实申报的义务,通过强化这一环节,尽量收集有效的税源管理信息,堵塞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管理上的漏洞。

(三)尽快推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

税收法律法规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财政政策工具,尤其需要增加透明度。不仅其制定过程要公开透明,其执行过程也要公开透明,使市场活动的主体能够充分行使知情权,确信竞争条件是公平的、非歧视性的。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这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落实各部门职责、促进依法行政。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措施。建议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配合机构设置和职能的统一调整,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执法依据、执法职责及执法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统一的税务执法文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做到执法依据公开、执法程序公开、处罚结果公开、行政救济公开、服务标准公开,加大依法治税的力度,为市场行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

参考文献:

1. 赵岩. 税源管理问题研究[D] . 厦门大学, 2004- 03- 01

2. 江丽. 论税务机关加强税源管理的思路和途径[ D]. 四川大学, 2007- 04- 28

3.谢旭人.加强税收经济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提高税源管理水平[J],税务研究,2007(5).

上一篇:浅析新税法下利润的一般纳税调整 下一篇:浅析淘宝网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