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象牙塔里筑爱巢?

时间:2022-10-22 04:04:43

正方发言

可惜我赶不了这趟班车

出场学生:张志良,23岁,法律系大四学生

我觉得学校对结婚不再说“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毕竟大学生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可以承担自己行为的法律责任,当然也理应享受到自己抉择的权利。根据《婚姻法》规定,男性年满22周岁,女性年满20周岁即达到婚龄,到达这个年龄的大学生基本上已经大学三、四年级了,相对而言他们的很多想法已经比较成熟。法律既然给出了这个年龄,就是认为大多数人到了这个年龄都有承受婚姻责任的能力,也是考虑到婚后两到三年就到了人类最佳的生育年龄(25岁左右)。

相信经过这两三年的磨合,他们都更懂得家庭的意义,又能在最佳的年龄段,拥有最优质的爱情“结晶”,这都是一些让人期待的好事。而且,我认为结婚这种行为也有助于大学生早些建立更深层次的责任意识。

选择何时结婚是公民的权利,这跟是不是在校大学生没有关系,新《规定》的最大意义在于把这些不合理的东西去掉了。可惜我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了,不然,我还想赶赶这趟“班车”呢。

解除婚禁彰显人性化

出场家长:王苏,46岁,工作于某研究所

回想我们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活,谈情说爱如同搞“地下工作”,跟做贼似的,还有的因此被开除学籍。九十年代放宽了,大学生谈恋爱成了公开的秘密,现在更好,连婚禁都解除了,这说明学校教育在走向成熟,更加人性化。同样,大学生也在成熟,也会理性对待自己的权利。结婚和谈情不同,有情就可以谈,结婚就得讲条件,房子问题、经济问题准备好了吗?肚子大了怎么办?毕业后去哪里谋生?极少数“发昏”的楞头青是会有的,但现实能教会绝大多数学生该如何面对。权利也是一把双刃剑,即使出点乱子,人们也可以从教训中学会生活――世界上没有不付出代价的收获。

目前各方对在校大学生“婚禁”放开的最大顾虑就是,此举是否会引发大学生的“结婚潮”?作为家长,我倒认为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对结婚自然会理性考虑。现在还没听说有谁知道“婚禁”解除就急着要去结婚的,相反,因为就业和经济压力,大部分人不是在为实习奔走,就是在为赚钱打零工。结婚的事情,他们认为以后有很多时间考虑。

结婚要趁早

出场人物:颜丽萍,28岁,事业单位部门主管

我有个同学,利用三年读研究生的时间,结了婚、生了小孩,还拿到了研究生文凭,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她就没有了任何后顾主忧。哪像我们,辛辛苦苦爬到个不错的位子,一回去生个小孩,很可能回来时这位子就没了。受这个同学的影响,我觉得结婚生子要趁早,如果在大学的时候学业不是很紧张,那就连婚育之事一并解决掉。

现在,在校本科生的“婚禁”放开,我觉得是好事。不过,真正要在读书期间结婚生子,我觉得学校的相关配套措施还要跟上。研究生是修学分制的,时间很自由。对于本科生而言,虽然也实行学分制,但四年的课程相对固定,没那么自由。如果他们可以提前把四年的学分修完。剩下来的时间自主安排,这样想去实习也好,想结婚生子也好,都可以。只有类似的配套措施跟上,这个“婚禁”开得才有意义。

反方发言

草草结婚为什么好羡慕

出场同学:陈艳华,21岁,中文系大三学生

大二的时候我就听说,隔壁邻居家的女孩经过两年爱情“小跑”,大学还没毕业,就已经跟她男朋友领证结婚了。她男朋友比她大两岁,先毕业申请到了一张美国某高校的录取通知书,飞去了大洋彼岸。女孩大四时,男友从美国飞回来,两个人去领了结婚证。那个时候邻居们都在传他们的故事,也非常羡慕这个女孩这么快就找到了一个好归宿,他们父母也很同意这桩婚事。可是半年后,女孩就要毕业了,小夫妻俩为了工作、出国去留的问题吵得天翻地覆。最终女孩一毕业,两人平静地离了婚。旁观了他们短暂的婚姻,我觉得他们的结婚只是一时冲动。为了能到美国一起生活,在两个人性格没有磨合好、毕业前很多事情都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就马虎结婚,也就注定了他们的结局。

“解禁”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天大的好事,我们并不羡慕草草结婚的大学生鸳鸯们。

担心孩子头脑

发昏偷偷结婚

出场家长:枫,49岁,百货商场职员

“婚禁”一解,我就很担心。大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恋爱结婚不是不务正业吗?我儿子进大学第一天,我就跟他交待过,大学期伺不许谈恋爱。不过,现在三年过去了,我渐渐听到了一些风声,说我儿子已经偷偷交了个女朋友,而且时间还不短了。听说那个女孩子在学校里很风光,前任男友一箩筐。我时常担心儿子,这样的女孩有什么好?上个月,为这事我试探过儿子,开始他死活不承认,后来我说大家都看到他们手拉手逛街,他就没话说了。对于我的质问,儿子说,“感情来了,挡也挡不住啊。”我说你谈恋爱也可以,可要找个爸妈看着放心的,儿子却说:“我不管,我就认定她了。”撂下这句话,好家伙,从此就住到学校,双休日也不回家了。

“婚禁”的口子一放开,不是给这些莽莽撞撞的孩子头脑发昏的机会吗。真担心儿子一赌气偷偷在学校把婚给结了――你说这要真的结了婚,还学什么知识嘛?

经济不独立怎么结婚

出场人物;吕强,26岁,公司职员

我的女朋友尚在大学读书,现在大三,她说还想再玩几年,言下之意眼下她不想考虑结婚。而我考虑到她快要毕业了,我自己也刚刚经历了这段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变动,没把结婚提上“议事日程”。现在女孩子思想比较活络,而且就业形势年年在变,她将来的工作是要留在这座城市还是会去外地,都还是个未知数。

我觉得,结婚的前提是至少你经济能够独立,否则怎么谈得上照顾另一方。最现实的就是房子问题,以我现在的经济实力,要买下一套房子谈何容易。我还算有一份比较不错的工作,面对大学生女友想结婚尚且望而却步,更别提那些双双都还在校读书的学生恋人们。所以虽然法规上同意结婚了,但找还是不会选择女友在校读书时与其结婚。

破解悬念

“禁育令”会否打开

“悬念”此次颁发的新规定并未对大学生生育有任何字眼的表述。有关人士提出,随着“大学生可在校结婚”规定的明朗化,生育问题就直接“浮了上来”。因为条文只字未提。关于生育的问题就如同之前的结婚问题一样,学校是否会出台相应的规定,是否仍禁止大学生生育将是一大变数。从目前状况来看,“禁育令”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破解]这个问题的确让各方都感到棘手,不过,大学生在校生育固然与高校现今的一些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矛盾,也并非绝对不可解决的,只要学生在校能够认真学习考试合格,请个假结婚生子有什么不妥呢?

是否可休婚假产假

[悬念]有关人士认为,一般学校都规定学生旷课超过一定数量不能参加该课程的期未考试。如果学生一定要休“婚假”,只要她的旷课数不超过学校规定的范围,学校将通过考试来核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实行的是学分制教学管理,一般 4年的学业可以最晚6年甚至8年修完,学生可以申请休学来休假。

[破解]至于能否在学校休婚假产假,与前面对生育问题的解答一样,既然赋予了他们权利就该为他们享有相应的权利创造条件,而不是通过其他的途径再来剥夺他们的权利,否则那又何必出台规定让他们拥有权利?

知情权和隐私权会否冲突

[悬念]新《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结婚离婚不需单位开证明,这也意味着,以后学生结婚也不需要向大学申请,并获取相关证明。对此,某大学一位老师认为,以后学生结婚将成为学生自己的私事,只要他们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学校将不会有任何干预。但出于有效科学合理管理的需要,校方是否该有知情权?这又是否会与结婚学生的隐私权相冲突?

[破解]关于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问题,这种担忧是有点正常,结婚与否是自己的隐私,与学校要求需要明白事实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学生要想取得一些相应的学校的理解得到外出租房、产假等权利还不至于不说出一个有效的说法吧,可以想象并不会带来什么很大的尴尬。

夫妻大学生同房问题如何解决

[悬念]本科生可以结婚对学校的老规定提出了挑战,一旦结婚双方提出在校外租房,学校该如何应对,因为我国现有的高校管理规定对“本科生、专科生男女生同房”没有明确规定,而大多数高校一般对校外租房也都原则上不同意。

[破解]关于住房问题,虽说和高校的现行规定与硬件基础设施存在矛盾,但并非不能够解决的。这就又牵扯到一个老话题上,大学生能否外出租房的问题,事实上高校之所以都规定让学生住校的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便于管理和安全考虑,然而就管理上来说难道租房在外就是不服从管理,而住校就一定安全?若仅仅是因方一些务虚的考虑就作出硬性限制实在不必。

在校生育孩子的户口问题

[悬念] 一旦外地在校生结婚生育,孩子的户口该落在何处?这恐怕是学校较难解决的问题了。

[破解]至于孩子的户口问题,当然该由相关的民政部门做好工作了,从原则上来说当然是孩子该同父母一样了,否则总不能让其成为黑户吧。

[总结陈词]

“你实践了你的承诺,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中女主角对男主角所说的一句肺腑之言。作为家长,应相信自己正读大学的孩子,他们有能力辨别理智与情感:恋爱是种情感,结婚需要理智。大学“婚禁”解除这一冲击波,相信在一阵喧嚣之后终将归于平静。

上一篇:巧妇锦囊 衣服常穿常新的秘诀等6则 下一篇:大义妯娌印证:惊世空难带不走血脉兄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