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时间:2022-10-22 03:36:04

试论小学数学课的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的多样化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感知,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实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一些方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儿歌导入法

低年级的学生爱唱爱跳,于是我抓住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唱一唱,动一动”的儿歌导入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为了让他们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我设计了“上下”歌,让学生边拍手边唱:“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咕噜咕噜左,看谁不出左,咕噜咕噜右,看谁不出右……”在唱歌中,学生对今天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谜语导入法

让学生猜谜语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具有“竞争”意识,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通过对谜语的分析,既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小学三年级《年、月、日》的导入:上新课前,我们来猜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年底剩下一张皮。”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是深受低年级学生欢迎的导入方法之一。在故事导入中,有的故事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抽象出数学知识,有的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导入:西天取经路上天气热,八戒找到一个西瓜,悟空把它拿来师徒四人每人分四分之一,八戒眼一瞪:“这样分法可不行,西瓜是我老猪找来的,我应多吃才合情。我吃六分之一。”悟空一旁偷偷笑,连忙拿刀把瓜分。八戒拿到瓜后奇怪地说:“6明明比4大,怎么我的看起来最小?准是猴哥又使坏。”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 :分数大小的比较。

故事导入法能给数学课增加趣味性,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好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联想,变好奇心为兴趣,引发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构思相关的故事。

四、教具导入

课程标准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在新授几何图形内容之前,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是模型,再凭借具体形象的演示和操作,提出新课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拿出收集来的小盒子,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不但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而且初步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这样使学生在眼看、手摸、耳听、心想中进入新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有帮助。

五、以旧带新法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认知活动中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迁移。当将要学习的知识和已经学习的知识具有某种联系时,就可以通过复习旧的知识作为将要讲授的知识铺垫和起点,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这样的导入方法既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效果。

例如, 9和10是相邻的两个数,所以我在教学“10的认识”时,就是通过复习旧的知识——9的认识,而自然而然地导入“10的认识”这个课题:“大家还记得9吗?知道9的邻居是谁吗? 9前面的邻居8我们认识了,它的邻居10我们认识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9的另一个邻居10吧!”通过回忆旧知识,从而引出数字10的认识,这样设置的导入方法将新知识和旧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既复习了有关数字9,又为数字10的认识的学习作了铺垫,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六、开门见山法

当将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容易理解时,教师就可以开门见山地说明学习内容、目的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能节省时间,使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与要求,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人民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所以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就是开门见山地提出学习任务和要求而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通过对元、角、分的认识,同学要初步掌握‘1元=10角,1角=10分’这个知识点。”开门见山的导入,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接下来的学习就有了方向。

总之,导入的方式,既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计导入的内容,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学习的期待,产生学习的动机。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职业学校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下一篇:智慧,让“尴尬”成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