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化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时间:2022-10-22 02:04:02

用诗化语言营造课堂氛围

【内容提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诗化的语言,就会让诗意在语文课堂间流淌,让激情在语文课堂中奔放。当教师以诗化的语言表述,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意境, 接受文本的熏陶和感染,使课堂活跃起来。

【关键词】诗化 语言 课堂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语文,应该诗意地栖息在艺术的殿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内涵要极其丰富。有人说:诗人是令人敬慕的。其实,教师也是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而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这实际就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对诗化境界的追求。我认为,当今的语文教学应多一些诗意,多一些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能够像春风化雨一样,起到润泽、诗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具有诗化的人生。

一、创设诗化的情境,导入新课

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教师在一堂课中设计导入新课情境时,若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意的语言,不但能够渲染一种诗情画意的气氛,而且还能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让教材诗意地盛开在学生的心里,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习本身,而且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育。我在上北师大版八年级(下)《爱莲说》时就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谁都知晓,荷花之美,以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而著称。它虽生长于淤泥之中,却能洁身自好。它那入世的执著,不与春光明媚中的百花斗艳的秉性,曾使多少文人墨客为之魂牵梦绕。那高雅的气质又曾使多少市俗为之羞愧难当;再看那荷茎亭亭玉立,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高风亮节,生性倔强,让一切卑劣在它面前胆战心惊。可见她虽娇艳但不失清纯,虽雍容大度,却始终透着那股刚强。

二、运用诗化的语言,激发学情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诗化语言所呈现出的情感或者情景,能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或宁静或悠远、或激昂或悲愁的氛围中去,师生的情感也随之得到释放,最后便陶醉在浓郁的诗样的意境里。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受:听很多教育名家的讲课,就像夏日里饮了一杯冰水,心旷神怡;又如冬日里沐浴一缕温暖的阳光,使人陶醉其中。名家的课堂之所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课堂上所使用的诗一样的语言。语文课堂中教师诗化语言,一定是带着一种诗的超凡脱俗的意境;一定带着散文式隽永悠长的情感。诗化的语言见之于课堂,课堂则诗味浓郁,冰冷的文本也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灵性。如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我的叔叔于勒》的结尾部分:一家人为躲避潦倒贫困的于勒而改乘航船。此时,教师可以借用莎士比亚诅咒金子的那段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文章中表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那种人与人之间裸的金钱关系,就被一针见血的揭露出来了。此种诗化般高潮语的设计,既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如春风细雨,滋润了学生的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饱含诗化的激情,朗读文本

新课标强调“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反复诵读是积累美文佳句的绝好途径。古诗创作之初皆可吟哦,古词曲本身即入乐而歌,新诗具有音律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其它文体的中外名篇也充满着诗情诗韵。所以,低吟浅哦的回味,真情迸发的诵读,甚至像艺术大师声情并茂的表演,都应成为诵读的恰当方式。语文教师应倡导名家名篇诵读之风,让学生从停顿、重音、节奏、韵律中体会范文的音乐美感,从低沉、热烈、昂扬、凄凉中感受文章的情韵,并逐步学会用声音和态势语言立体再现诗情诗意。我认为,教师如能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用语,才能体现出教师课堂语言的抑扬顿挫,言之有韵。

四、巧用诗化的氛围,品味美文

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师生解读文本时,思维应多姿多彩,充满灵动之气。“诗意的课堂应当浮动师生的情绪、灵气和悟性。”这灵气表现在哪里?我觉得主要表现在对文本的解读上,教师应引领学生透过文本语言,通过人情物理去解读这个世界,感受人生的喜怒哀乐,领悟人生的价值意义。在诗化的氛围中让学生品“枯藤老树昏鸦”的孤寂,品“杏花春雨江南”的秾丽;品《清塘荷韵》,品季羡林先生彻悟生命的心态;品《渔舟唱晚》,品姜耕玉先生淡泊名利的情怀……

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当我死时》时,为营造气氛,突破时空的界限,课堂教学中我巧借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声音直观地展现出来,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导入时的背景音乐,整体感知后的听课文录音,课堂结束时播放的罗大佑演唱的沧桑深情的《乡愁四韵》,那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特别是课堂结束前,让学生欣赏宝岛台湾的音乐风光片时,教师以低沉、苍凉,声情并茂的诗化语言朗读余光中的《乡愁》,使学生对宝岛台湾上一代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依恋有了更为深切的感受。这种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问题,有效地掀起一波三折的高潮,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诗歌的意境,体味作者的情思,体悟文章的主旨,既获得深刻的思考,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课堂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以饱满的热情来飞扬自己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干净利落,口齿清楚,不枝不蔓,即达到“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的境界,使语言简洁明快如行云流水,一字一珠,出语不凡。愿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美化自己的课堂语言,提升自己的课堂语言,做一名诗意的语文教师,用智慧、用诗化的语言,去点燃生命的课堂;用诗化的语言,让语文课堂靓起来!

上一篇:小孩子样的天空姐姐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防范与处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