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无词歌》产生的历史原因

时间:2022-10-22 01:57:48

探析《无词歌》产生的历史原因

摘 要: 门德尔松在其众多钢琴作品的创作中,留给世人最珍贵、最能理解和最为熟悉的莫过于他的钢琴小品《无词歌》。《无词歌》因它的短小精炼为人们喜爱、演奏和研究。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阐述《无词歌》这一钢琴小品体裁产生的历史原因,为进一步研究《无词歌》打下基础。 关键词: 探析; 无词歌; 历史原因

中图分类号: J6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153-02

一、引言

众所周知,门德尔松首创《无词歌》这一新颖的体裁形式。《无词歌》的创作历时约19年,时间之长,足以证明它在门德尔松钢琴创作中的重要性。《无词歌》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它是一种没有歌词的歌唱形式,实际上它“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①换言之,《无词歌》是浪漫主义时期“器乐声乐化”的表现。值得肯定的是,门德尔松是《无词歌》创作的集大成者。《无词歌》无论在内容、体裁、曲调、和声方面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风格,最能体现出门德尔松的浪漫主义精神。“他的《无词歌》颇具‘滴水之中见世界’的辩证色彩与恢宏气势。”②

门德尔松共创作8集《无词歌》,每集6首,最后一首是为大提琴和钢琴而作,共49首。这些作品清新典雅、抒情匀称、不拘一格、深受大众的喜爱。《无词歌》就像艺术歌曲那样的婉转动听、感人肺腑,即使没有歌词听起来也是悦耳动听、朗朗上口,使人回味无穷,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二、《无词歌》产生的历史原因

《无词歌》是将声乐的歌唱性移植到钢琴上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它能真正的表达作曲家短小瞬间的灵感及对生活、大自然无拘无束的情感表达。这一体裁在浪漫主义早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一)浪漫主义音乐特点的影响

文化上的浪漫主义在十八世纪末由文学领域发起,到了十九世纪初,革命的社会环境使古典主义的保守制约不再符合激昂的时代精神,于是艺术文化毫不迟疑的投入了浪漫主义的怀抱。浪漫主义时期―“用浪漫主义来概括一个时期,是指19世纪前后这一百年(1790-1910年)的西方音乐历史,即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支配和指导大多数作曲家的时期。”③

强调个人主义与民族性、表达情感、具有幻想性格、超脱真实生活、非理性且有强烈的主观意识是浪漫主义的特征。然而浪漫主义的音乐则是喜爱使用抒情及描写的手法,音乐自由发挥且更富有想象力,强烈的表达重视自我及民族性,音乐与戏剧、历史、绘画、文学等相互结合,而且喜欢经由音乐以外的事物作为作品的主题。

此时期的创作手法有几项特点:在调性与旋律的使用上,采用调性音乐,乐曲中有转调的手法、喜用半音的方式、创作较长的乐句、不受固定形式的束缚、乐句结构的弹性极大、旋律隐藏着个人丰富的情感,带有强烈的歌唱性;在和声上,以半音阶营造不和谐音响并被扩大且更自由的使用、七和弦与九和弦不断出现,以制造特殊的音响效果,增加乐曲的对比与张力,使音乐的情感更细致;在曲式上,则是段落结构自由、多变化;在力度上,则是强弱对比夸张明显;在使用乐器上,则是将乐团的编制不断的扩大,突破传统编制,将管风琴、钢琴、铜管及打击乐器加入管弦乐团中,以制造奇特的声响与音效。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不断的在尝试与寻求不同以往的创作方式,并用音乐传达其丰富的情感。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承袭了过往的音乐形式,但也试图击破以往的规定与限制,此时期的音乐家努力的开创新局面,包括调性、曲式、和声、旋律等,其内在的丰富情感、激昂的情绪和音乐的渲染张力都在乐曲中都表露无遗,带给聆听者更广的音响效果与层次,并留给世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门德尔松作为浪漫主义早期的代表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无疑融入到了他的创作中,并深深影响了他音乐风格的形成。

(二)钢琴制造业的推动

钢琴作为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乐器,在19世纪初期由于制琴业的突飞猛进,它有了极大的发展。“钢琴上用以张弦的支架从木质的换成了铸铁的,机件变成复式杠杆装置,琴褪头上包裹的鹿皮由毡取代,琴弦不仅被加长而且被交叉排列,键盘音域也扩大到七个半八度。”④“钢琴的表现力大大增加,在这个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钢琴这一乐器在比较亲切内省的音乐形式中处于完全的统治地位。塞巴斯蒂安艾拉尔的双擒纵器(1823)提高了钢琴的灵敏度,美国奇克林公司生产的单件铸铁框架(1862)改进了共鸣效果,这只是最重要的两项革新。钢琴独奏音乐和管弦乐同时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交响曲越来越少的为人所用,钢琴奏鸣曲也越来越不如小品等其他形式重要。钢琴慢慢成为协奏曲中的主要角色,也成为室内重奏中受人欢迎的和主要的参与者。在独唱歌曲中,钢琴经常作为人声的伴奏,作为同等地位的伙伴,有时甚至其地位更重要一些。键盘上的手统治着音乐世界。”⑤加上踏板的使用,为钢琴的演奏又增加了一件法宝,使音乐的效果更加美妙,更适合表现浪漫主义音乐的气质。

“经过不断改良的现代钢琴,当时己经荣登‘乐器之王’的宝座,使得这件具有魅人力量而富浪漫色彩的乐器,在那时已不限于浪漫派音乐家的喜爱,而己经广泛地进入了家庭及社交场合,成为一件普及性、社会性的乐器。”⑥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音乐生活需要的加强,加上钢琴自身宽广的音域和强大的音乐表现力,使它成为了家庭中娱乐的首选乐器。由于需求的旺盛,大量的钢琴得以生产,买琴的费用也随之降低到人们可以接受的高度,以至于大部分的家庭都可以购买钢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曲家不得不创作更多的乐曲来满足不同听众与演奏者,进而钢琴音乐得以繁荣和普及。这也是为什么钢琴小品在浪漫主义初期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所以,19世纪生产力的发展、制琴工艺的进步、家庭娱乐活动的需要,间接的提供了标题性钢琴小品被创作和被演奏的动力,促进了标题性钢琴小品的发展。”⑦毫无疑问这也促进了钢琴小品《无词歌》的产生。

(三)钢琴小品体裁的溯源

钢琴小品在词典中没有明确的定义。以下是关于小品的解释,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它的概念来理解钢琴小品的特点。“小品曲,一种轻松、幽默或古怪的短曲,多半(但不一定)为钢琴曲。”⑧“小品,一种性格随意、轻松、愉快的短曲。”⑨所以,笔者认为钢琴小品一般是指作曲家创作的结构简单、篇幅不大、有一定的标题性,但体裁形式多样的小型器乐作品。《无词歌》正是这一体裁在19世纪的延续。那么钢琴小品在门德尔松之前是如何发展的?这有待做进一步的探讨。

浪漫主义之前钢琴小品体裁的发展最初源头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时期法国作曲家大库普兰的古钢琴曲中,如他组曲中的《小风车》、《莫妮卡姐姐》等,是他创造了古钢琴小品这一体裁,而且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了后来贝多芬的钢琴小品创作。同时期的作曲家拉莫创作的古钢琴小品与库普兰基本相似,他也为钢琴小品体裁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斯卡拉蒂的古钢琴奏鸣曲及巴赫的法国组曲中都出现了类似于这一体裁的乐曲。“在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将这一体裁又发扬光大。他的特性钢琴小品有Op.33、Op.119、Op.126,具有标题性的有我们熟悉的《献给爱丽丝》等。贝多芬为即将到来的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对钢琴小品的创作打开了局面。”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小品繁荣的时期,舒伯特则是早期浪漫主义钢琴小品创作的奠基人,《音乐瞬间》和《即兴曲》是他钢琴小品的代表作。舒伯特钢琴小品的创作与声乐作品的联系比较紧密,因为他在艺术歌曲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得声乐曲的特点渗透到了他创作的各个领域。他的钢琴小品具有抒情的旋律、简单的结构,同时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出古典与浪漫主义两种音乐风格结合的特点。在舒伯特钢琴小品的创作中已经显露出文学、诗歌、艺术歌曲的因素,他是浪漫主义早期这一体裁的先驱。

门德尔松在前人的基础上首创了钢琴小品《无词歌》,从他自己命名的《无词歌》(如《猎歌》、《春之歌》、《二重唱》等),可以看到门德尔松在《无词歌》的创作中运用了标题性思维。“门德尔松虽然不是标题音乐作曲家,但他的《无词歌》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鲜明的标题色彩。”门德尔松独特的创作方式为钢琴艺术和标题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将钢琴小品的创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19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钢琴制造业的推动、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及前人对钢琴小品的发展,这都成为了门德尔松首创《无词歌》的基础。《无词歌》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社会思潮、艺术主张的体现,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注释: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第439页.

② 严隽承.滴水之中见世界一门德尔松钢琴小品《无词歌》[J].钢琴艺术,1997年第8期。

③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217页。

④ 周薇.西方钢琴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第108页。

⑤ 杰拉尔德・亚伯拉罕(英).简明牛津音乐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第848页。

⑥ 杨汉丹.技术试验田与风格测量船一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早、中期钢琴小品的断想[J].音乐探索,1999年第3期。

⑦ 周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钢琴小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第20页。

⑧ 汪启璋 顾连理 吴佩华编译.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年,第48页。

⑨ Stanley Sadie: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M].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1980年第二卷,第16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 高佳佳编著.门德尔松・无词歌――分析与演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 周丹.浪漫主义时期标题性钢琴小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5] 杨汉丹.技术试验田和风格测量船一关于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小品的断想[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3).

上一篇:渭南市城区大气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下一篇:浅析马思聪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