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朗读教学,享受诗文魅力

时间:2022-10-22 01:43:24

依托朗读教学,享受诗文魅力

【摘要】 语文教学一定要引导自学,激发思维,培养能力。自主阅读诵读课文,凭借积累整体感知。思维的火花,创新的幼芽,只有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才能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合作研讨,体验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课后拓展,激发思维,培养能力。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关键词】 技巧 体验 感悟 创新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104-01

坡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运用朗读,能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很强调自学、自立。他说过,学习要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中华汉字,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沉淀着中华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涵着博大而丰满的精神元素。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

一、自主阅读,诵读课文,凭借积累整体感知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活力、最具生命力、最具感染力、最具震撼力、最具创造力、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古诗文诵读教学,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则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为此,我在教学中要给时间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或朗读课文。学生独立地读整篇课文,凭借自己已具备的阅读积累在初读中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一)诵读要强调诵读的目的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诗歌特点予以指导,使学生明白读的目的和要求,表达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注重对具体读法的指导,注重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之间的微妙关系。

(二)诵读的训练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课堂的诵读实践要适应学生的趣味,采取多种训练方法给学生示范和引导。

二、研读探究,体验作者情感,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课文需要释疑解惑的自读,需要彼此合作的交流,需要有滋有味的吟诵,但更需要屏息凝神的感悟。让学生安静下来,心神专一,沙里淘金般凝思,哪些句子使自己或顿生同感,或萌生新念,或引发了从未有过的发现,再把这些凝结起来形成对人生的感悟。叶圣陶曾说:“语文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学了语文,其中还是为了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

古人讲究“不求甚解”,是为了保全文章的整体美、韵律美。所以古诗词的学习完全不必把学生绑在“字、词、句、篇”的肢解上,也不必要求学生苦苦追寻“准确、深刻”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也能多几次“不求甚解”,多留给学生反复吟诵的时间,也许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阅读效果。如教《所见》这首诗时,画面以诗的内容为背景,一片森林浓荫覆地,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得,再配上一段《牧童短笛》音乐片段,在它的前面插入一段山歌及山歌的回荡后,后面插入一段知了叫声,这样就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小诗所设的情景,使学生在领会诗的意境时,不知不觉中完成由学生到牧童的角色换位。诵读的作品是否有感人的力量,让人心动、让人震撼、让人联想、让人感悟,相应的意境的营造是极为重要的。

三、注重拓展,发挥想象空间,培养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我们要用想象去感受诗人生动、形象、凝练的语言所表现出来的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情画意。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让“想象”进驻我们的古诗阅读课堂,立足全诗,欣赏意境,让每一个儿童参与古诗词的阅读,多一些自主感悟的时间,多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间,多一些自行“意会”的理解,享受阅读古诗词“唇齿留香”的愉悦,激发诵读古诗的兴趣。

总之,诵读是和情感体验、语言积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吟诵诗歌,抑扬顿挫,韵味无穷,有意识地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不仅可以感受到汉语言音律的美,诗歌意境的美,形象的美,还可以积累语言,受到熏陶和感染。我们依托小学生古典诗文诵读的研究,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用古典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 参 考 文 献 ]

[1]曾祥芹. 阅读技法系统 [J]. 河南教育,1992.

[2] 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J]. 北京,教育科学,1982.

[3]王文彦,蔡明.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2002(3):43-46.

[4] 王余光,徐雁. 中国读书大辞典[J]南京,南京大学.1993.

[5] 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 首都大学,2003(5):18.

[6]新课程教师发展与教学新方法[J]. 人民日报,2005.

上一篇: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教学设计) 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堂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