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坏脾气需要充点氧

时间:2022-10-22 01:03:57

爸妈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生气;

不但脾气变坏了,而且还经常忘东忘西的;

动不动就喊头晕、头痛,难道是老年痴呆吗?

不是的,这可能是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结果。

小忆的婆婆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但是这半年来她的性格变了很多,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发火,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对家里人大发脾气。最让家人担心的是,老人的记性越来越差,经常忘事,睡眠也越来越差。小忆担心婆婆是不是患了老年痴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老人是因为慢性脑供血不足而导致轻微的脑萎缩才出现了这些症状。

隐形的凶手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概念是日本医学专家提出的,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脑出现慢性的,广泛的供血不足,因此引发的以脑部缺血,缺氧等一系列脑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这是一种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医学研究的结果显示,长期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和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有密切关联。医生们担心,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慢性脑供血不足,很有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

捕捉蛛丝马迹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主要是因为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大脑缺氧而出现的一系列的脑部功能障碍表现。脑供血不足有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型,与急性脑供血不足不同的是,慢性脑供血不足往往表现得更加隐晦或者访症状更加轻微。

1 手脚不灵活

运动神经功能失灵是脑供血不足的最常见表现,这是由于脑供血不足造成的掌管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导致的,其他相关表现还有说话咬字不清,走路不稳、手指震颠等。

2 身体麻木感

这属于脑供血不足而导致的感觉功能障碍,老人可能会感觉脸麻、手麻、腿僵等等。

3 眩晕

脑供血不足会造成大脑缺氧,并因此出现头晕,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等症状,存在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经常会发生一过性头晕,或者蹲位,坐位站起时眼前发黑,甚至一时隆失明或者休克。

4 耳鸣

耳鸣和听力减退也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前驱症状。

5 精神不振

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爸妈爱犯困,整天昏昏沉沉地总想睡觉。如果没有令他们过度疲劳的原因,就需要警惕慢性脑供血不足,因为头晕也是脑供血不足的先兆。

6 失眠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失眠,失去正常的睡眠规律。此外还会出现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等症状。

7 性格改变

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爸妈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性格变化,如孤癖、沉默寡言或表情淡漠,或者表现得情绪急躁,甚至出现不明显的智力衰退。

抓住关键 给大脑充氧

大脑的重量大约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是耗氧量却占全身耗氧量的20%。大脑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给,所以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大脑才能正常活动。脑血流量一旦减少,脑细胞的供氧量也随即减少。

当大脑某一部分血流在较短时间内完全被阻断就会发生局部脑组织坏死,这就是脑梗塞。但如果大脑血流没有阻断而是慢慢地减少,就属于慢性脑供血不足。

从生理上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供给大脑的血液会逐渐减少,健康老人的脑血流量只相当于儿童的35%,再加上老年人脑血管的自动调节机能已经下降,对缺血的耐受性更低,只要供血发生轻微的变化,就会明显影响脑血流量,从而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

给大脑充氧

医生们研究发现:当脑血流逐渐降低时,会出现各种自觉症状;随着脑血流的进一步下降会逐渐表现出精神症状;当脑血流下降比较明显就会出现神经症状,同时大脑会发生器质性的改变,如果控制不好,会出现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就会发生缺血性脑梗塞。但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初期,这种变化时可逆的,及早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往往会获得很好的效果。

方法1:找找颈椎问题

颈椎的健康和大脑紧密相关,颈椎的骨质增生颈椎间隙狭窄常常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

解决办法:

积极治疗颈椎病。由颈椎问题引起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必须及时纠正颈椎症状,才能改善大脑供血状况,给大脑提供更多的氧分。

使用活血化瘀,舒通经络的中药,促进颈椎局部炎症的康复,改变脑部血流状况。

配合牵引以打开椎间孔,再配合轻手法帮助颈部韧带恢复,增加大脑供氧量。

利用传统推拿按摩整复手法增加脊柱和脊柱两侧软组织力量,配合祛瘀,行气的外用药物,改善颈椎及椎体周围环境,达到增加大脑供氧量的目的。

生活调理:

头环绕运动按照顺时针方向做前,左,后,右环绕运动,停片刻后按照逆时针方向前,右、后,左环绕运动,力求活动范围大,缓慢。重复6~8次。

米字操转动颈部,在空中写“米”字形,反复做8次。

颈部按摩用双手拇指按摩后颈部、头骨下方两条大筋外的凹陷处的风池穴,再用食指按摩两侧风池穴连线中点的风府穴,每天按摩10次,长期坚持能减轻颈部压力,改善脑血流状况。

方法2:找找血管问题

脑供血状况取决于脑血管的健康,给大脑供血的血管有两套动脉――颈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任何引起这些血管管径变小或管壁变硬的疾病,都可能导致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生。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相应的治疗。

解决办法:

扩张血管。服用扩张血管药物脑益嗪,桂利嗪、尼莫地平,银杏叶片,维脑路通,脑络通等。

防血栓。使用抗凝血药物,包括肝素类药,华法林、双香豆素,苯茚二酮等。

降血脂。血脂高的爸妈适用,常用的包括非诺贝特,吉非罗齐,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藻酸双酯钠等。

手术。严重狭窄的血管需要及时进行介入治疗或者是外科手术治疗。

活血通络。中医认为慢性脑供血不足属于“虚证”,治疗应以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为主,常用药物主要是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珍珠母、元胡等。

针灸。主要作用是调整脏腑功能,穴位一般选取内关穴、人迎穴、风池穴、足三里、丰隆穴等,必须在中医师指导下由专业针灸医师进行治疗。

生活调理:

睡前―杯水 血液黏稠是老年人常见的问题,这必然导致爸妈慢性脑供血不足,睡前一杯水能提高爸妈体内的水分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血液流动,给大脑供氧。

多吃大蒜 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的功能,吃大蒜还可以促使葡萄糖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供应大脑所需,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服用葛根 葛根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动脉血管硬化。将葛根磨粉晒干,每天早晨用葛根干粉50克煮成羹,当早餐食用或者用葛根150克与粳米50克煮成葛根粥食用。

少吃肝脏 人的血管有自我修复的能力,当血管由于血栓变窄时,人体可自我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哈佛大学科学家表示,动物肝脏含有的坏胆固醇会妨碍血管自我修复,应该少吃。

增加活动量 当爸妈出现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征兆时,更应该适量增加活动量,促进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血液含氧量。

上一篇:摘去“感冒”的面具 下一篇:阿胶补血:学好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