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时间:2022-10-22 12:03:29

浅论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4)06-000-01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外大型企业集团进驻并抢占市场份额,且私营及其他企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效能日益提升,致使我国部分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弊端得以显现,垄断经营与低效运行的非对称性得到质疑,其市场化程度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优势弱化、企业文化失宜等加剧了国有企业的发展矛盾与发展障碍。因此,如何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如何优化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职能发挥,成为经济学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本研究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基点。

关键词:提高 国有企业 竞争力

一、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国有企业是具有营利性、公益性、行政性、投资性的独特经济组织,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资金安全运营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经济运行调节的重要力量,是有效把握国家命脉、维持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环节。竞争力是企业适应、开拓、创造、再造市场的能力,是企业存续发展与绩效提升的根本保证;是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能动改造市场环境的内生力量,是企业适应纷敏复杂的、持续多变的市场环境的根本能力。国有企业竞争力是国有企业实现其健康、有序、稳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是国有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调节未来发展战略的推动力量。

国有企业竞争力是由国有企业文化、管理者才能、员工工作能力、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企业战略、企业运营风险规避能力、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产品生产流程等多维因素的有机整合。当国有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产品生产规模、产品生产质量、服务水平、销售价格等具有显著的整体优势时,其能够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关注,能够形成良好的顾客满意度与忠诚度。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强化其宏观经济调控效用、缩小贫富差距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国有企业竞争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我国国有企业种类繁多、类型多样、行业广泛,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产业,成为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数量最多、国有资产规模最大的国家。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尚未形成较高优势的竞争力,往往难以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难以在跨国集团的技术、资金和人才冲击下取得较高营业绩效。国有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一)企业管理制度失宜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中,大型国有企业扮演着政府与企业双重角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健全,这种政企合一的局面已远不适应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使得国有企业陷入历史包袱沉重、发展动力不足的不利局面,使国有企业难以切实提升其企业管理水平、难以有效更新其生产工艺与技术设备、难以打造科学的营销模式与管理方面、难以形成显著的竞争优势。

(二)自入创新不足

我国国有企业生产技术多是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或沿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走“模仿-复制-创新”的跃越式发展道路。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处于中下游水平,在诸多领域难以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生产技术竞争,难以形成较高的技术附加值,难以形成企业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滞后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文化惯例,使多数国有企业难以形成具有较高适应性与时代性的企业文化,难以形成企业、管理者、员工普遍接受与认可的企业文化,难以形成企业发展目标、部门目标、员工个体目标的良性统一,难以激发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与归属感等,难以形成健康、积极的企业发展活力,难以形成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等。

三、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现代企业管理侧重于科学的战略决策、完善的组织制度、“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相关利益主体的有机统一,侧重于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根据竞争对手的决策调整方向、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等进行企业生产运营,强调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员工等所有相关主体的系统联结,强调经营管理者的责、权、利的协调统一,强调人力资源的培育、引进与维护。国有企业应形成国有资产的多元化产权主体,对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实施政企分离与企事分离;建立科学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管理者的选择机制、考核模式、激励制度;切实提升资产投资效率与运作效能。

(二)优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企业竞争力中最核心的要素”,创新能力是企业取得高额利润、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国有企业应培育良好的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彻底转变重技术引进而轻自主研发的观念;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与关注力度,建立健全高新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机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切实提升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以提升企业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三)培育良性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存续发展的软实力,是企业长期积淀的精神内核与发展精髓。我国国有企业应实现由单赢向多赢价值观转变,由机械管理向人才管理转变,形成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个性塑造、公平效率的企业整体价值观;形成品牌竞争、理性竞争的良性思维;形成诚实守信、共担风险、回馈社会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刘芳,汪国银.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比较与借鉴[J].经济问题,2006.02:29-31.

[2] 徐传谌,周渤.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现状、原因及提升途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306:93-96.

[3] 李刚,郑婧.国有企业竞争力与持续发展的问题及解决[J].生产力研究,2009.04:117-119.

[4] 张娣英.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4.08:30-32.

上一篇: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下一篇:中国大爷为啥没大妈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