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卓玲:“我真没有什么幽默感”

时间:2022-10-21 11:47:53

(采访是于今年年初进行的,后因多方原因阻隔,迟迟未能发表,故文章尚未提及四川地震受灾一事,特此补充说明。)

Q:春节过后你又回到了故乡成都,那么长期在外漂泊的这几个年头里,对你来说这座城市的变化大吗?最近都有什么样打算?吴卓玲(以下简称吴):大,我几乎不分东南西北了,除了我父母家周边的区域。我打算用最短的时间重新熟悉这个城市,租下一套房子,把我自己和我那些七零八碎的东西安置下来。

Q:是什么原因促使你想要开始一段在成都定居的生活?

吴:成都是综合了各方面因素的最佳选择:一是离父母近一些,我在外漂泊多年,现在终于能多一些时间陪伴他们。二是消费相对北京那样moderncity便宜很多,我不用花去太多的时间去干活挣钱,结果只为了租房打车。三是交通便利,去全国任何地方(甚至)都很方便,四是音乐环境不错,现在成都也有不少做音乐的人和演出场所,气氛和资讯都比较好。但在成都安家并不等于定居,我只是想有一个属于自己安稳的窝,随时可以出去玩,随时可以回来住。它更像是一艘航母上的机场。

Q:说说过去的一年中你遇到的三件最令你感动的事情。

吴:1)5月的某B下午,从拉萨我住的小巷走路去一个街区外的法国朋友家吃饭,在路上直接被阳光晒飞了,感觉异常幸福。2)8月的某日下午,接到一个电话,得知最好的女朋友和喜爱的人同时背叛了我。整个事情“感动”得我完全无语。3)10月某日晚,从天安门西站出来,在阴冷的街上遇到了前来迎接我的好友,他骑车载着我去喝酒。

Q:去年夏天结束后,怎么想到了要回北京复出呢?很久没有作正式的现场表演这点会不会影响到你自己的心态,老实说,一开始你在舞台上面会不会稍微有点紧张?

吴:那半年里写了一堆新歌,想要演出,正好摩登天空办音乐节,我就赶去参加了。我一贯上台都紧张,不过那次倒还没什么感觉,可能是因为去年在拉萨也常演出,离开拉萨前的那天晚上我还在一个小酒吧里做了一场小聚会,演了一晚上。

Q:那么你的新专辑计划现在具体进行得怎样了?它和星期三旅行时期最大的不同都反应在哪些方面?吴:我原先想着可以就用我在拉萨录好的器乐部分,只需在北京找一个棚重新录唱就可以了。后来发现原先录的有些过于粗糙,所以打算3月份进棚重新正式录这张专辑。编曲方面可能会有一些改动,我只希望能尽量做得更精细一些,因为那些歌本来就很简单,氛围和气质就是最需要突出的地方。和原来“星期三旅行”时期的作品相比,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就是心态的转变。现在我使用的几乎都是原声乐器,因为我不想再追随时髦的模式做音乐,况且长期在生活,根本就不想听聒噪或紧绷绷的音乐。这些新歌我觉得比以前更为成熟大气,并且多数为中文歌词,那是因为很多歌都是献给朋友的,或者是我的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我觉得还是用中文表达更合适。

Q 重新以乐手或者观众的身份参加大型音乐节,会不会比较兴奋?

吴:刚到摩登天空音乐节现场的时候,突然看到眼前出现那么多人,四处皆是热闹景象,自然是很兴奋了。就在半个月前我还去墨脱徒步10天左右,那种不见人烟的森林峡谷跟大都市的繁华喧闹完全是两个迥异的世界,就像从中世纪跳进了太空时代

Q:你有过以后应该尽量不再写英文歌词并且坚持母语创作歌词的想法,主要是为什么呢?

吴:坚持用中文写歌,并不是因为我写不好英文歌词,我甚至觉得我的英文歌词写得相当不错。但我现在更喜欢另一种方式,就是你写出来的歌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而非虚构出某种情节,或者套用一两句简单的英语发泄情绪。那样的歌太多了,但真正打动人的太少。你写歌唱歌,那首先要让听众能明白这首歌在说什么,然后才是能不能打动人,要不就直接玩纯器乐的得了。所以,既然我想写现实生活中的题材,那就用我自己的母语来唱,这是顺理成章的。

Q:为什么现在演出时,你经常会对台下观众说,感觉他们没有认真在听?是不是说你对你的音乐风格还是有那么一点的不够自信?

吴:说老实话,我真是觉得自己的歌都很好听,但是如果台下的人没有认真在听,就只有两种可能要不就是我没演好,无法让观众提起兴趣,要不就是观众的素质欠缺。我在D22有过一次演出,当时乐队没有参加,就我一个人在演,台下有一些中国年轻人,一桌年纪比较大的外国人,楼上还有几个外国年轻人。我发现中国年轻人都在大声聊天,楼上的外国年轻人小声交谈,只有那一桌年纪较大的外国人非常认真在听,即使他们听不懂我的歌词。我觉得那桌外国人至少是尊重了演出的人。换句话说,你既然买票去看某个演出,就应该认真去看吧,如果不满意或者觉得不对路,完全可以走人啊。况且我现在写的歌都不是节奏强劲,能让满场人跟着pogo的,这种清静的室内乐如果不安静地听,那还不如不听。是不是得要我专门端把椅子到你家客厅里,亲自唱给你听呢?原因可能就在于,真正适合做安静的民谣演出的场地还没有开发出来,现在国内专业的演出场所其实只是专门做乐队演出形式的livehouse,要不就是酒客为主的酒吧,我不能要求大家必须安静去听,那就有些过分了,所以我只能这样想,好吧,你们要聊天吹牛,我就给你们献上一段舒服的背景音乐吧。

Q:经常听到有朋友说你外表上看简直不像是年龄已过30岁的人,有没有过一丝暗自窃喜的心理?说说你对“成熟”这个词的理解吧?吴,你肯定知道我会回答什么,成熟肯定不仅仅是看外表啊。我认为成熟应该表现在对自己和对周围的世界是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解体系。是否有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不管是哪种原则。如果你的心理层面已经差不多发展完善了,不会有太大的变数,那就说明你成熟了。我只是外表看上去年轻,但这并没让我感觉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反倒觉得有些尴尬。

Q: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懂得节制的人吗?看你平时抽烟很凶,有没有考虑过今后的健康问题?

吴:我的确不太会节制,尤其是在干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事情的时候,就会不吃不睡地干下去。我也确实考虑过健康问题,所以最近开始努力戒烟了。

Q:你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吗?不满意的地方又主要体现在哪里?

吴:比较满意,当然总会有不满意的地方,因为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我还需要好好修炼。近两年来最不满意的就是总是没有钱,得想办法找活干。

Q:假设有一天你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其实是由另一个世界的人发明的一项游戏,并且根本不可能由我们的努力所改变,你会不会很抓狂?吴:差不多4年前我就这么想过了。甚至上高中的时候就看过一个科幻故事,说的是同一个意思。抓狂啊,倒还不至于吧,我也不是有特别强的控制欲的人,那完全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

Q:你一直相信有轮回和来世的存在,那么你觉得信仰宗教与否(比如佛教)能对生活的态度和方式产生质的影响吗?有朋友说,相信来世会让人变得更懒惰,不够严肃而积极地去面对今生今世,关于这点你怎么看?

吴:我掌得宗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能产生影响的就是信仰。其实归根到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就看你信仰什么(什么都不信也算在内)。信仰决定了你的价值观,你的价值观又决定了你的生活态度,行为举止。我觉得相信轮回和来世反倒会让人更积极去面对现在的生活,不是为了这辈子怎 样去赚钱享乐,而是为了多做一些对自己和整个世间都有利益的事情。

Q:平时你很关心一些国家和国际上的大事,也说过“感觉自己和现在这个时代很脱节”这样的话,会不会有些自相矛盾?

吴:不算太矛盾吧,我经常看新闻,但都是一些不良现象被曝光了,哪里又打仗了,哪里又在谈判了这一类的事情。娱乐和流行信息我其实了解得非常少,所以很多最新名词,或者新出来的偶像明星我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时新的玩法、吃法、叫法了……

Q:作为一个生性直率的人,客观地评价一下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很重“义气”的人呢?有没有因为性格方面的问题而吃过苦头背过黑锅?

吴:“生性直率”应该是别人给的评语吧,我觉得我应该是思维简单,不擅处理人际关系的那种人。吃过的苦头太多了,黑锅也背了挺多,反正不算少。

Q:你希望别人采取怎样的方式与你沟通和交流?

吴: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基本上都是被动接受,别人爱怎样就怎样,我只能努力搞清楚与我交流的人到底要说什么,然后表达清楚我自己的想法。

Q:你心目中的“另一半”应该个什么样子?

吴:哈哈,有的时候是这样的,有的时候是那样的,这个问题太八卦了吧

Q:如果今后有了自己的小孩,你会怎么教育他/她?或者说一定要教会他/她懂得些什么?

吴:最重要的是传承下去一些基本美德,怎样尊重体谅他人,怎样提高完善自己。

Q:你似乎一向都很拒绝那种所谓的“很沉闷”的影片?是不是因为你本身骨子里就过于严谨了啊?

吴:没有啊,要看心情嘛,偏好也分时间段的啊。我骨子里的确是一个很认真的人。我希望我能对自己负责,对家人和朋友负责,对我做的事情负责。我觉得这些责任感是合理应当的,而严谨是相对的。我看重的事情都会表现出很严谨,不在意的生活细节我就不太严谨。

Q:后来在北京的时候,你跑去绐一个台湾导演的叫作《一千三百万个单身浴缸》的话剧作了现场配乐,以前从来没有干过类似的工作,其间有好玩的新鲜感吗?

吴:有,从开始接到剧本就很新鲜。我参加话剧每一次的排练,理解剧情结构,到和Dead J一起为那出剧创作音乐,再到后来参加每一场演出,整个过程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新的体验,虽然也有厌烦无趣的时候,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Q:这些年在北京、拉萨、成都这几个城市问东奔西跑,辗转往复,有时你也厌倦过吗?

吴:有些烦,因为总是这3个城市,我想去些别的地方,体验其它更新鲜的东西。

Q:你去年回北京过了好几个月在朋友家“借宿”的生活,因为要准备做音乐所以暂时没有固定的工作收入来负担自己租房,也遇见过好几次几乎身无分文而且还坏运气不断的情况,那时有没有过一丝像“眼前一片漆黑”似的极端绝望的念头?面对自我怀疑的时候,你一般会怎么做?

吴:“一片漆黑”遇到过两次,但都是因为突然停电了。你说的那种心理上的“一片漆黑”还没有出现过,至少这次在北京没有。我最最最绝望的时候应该是02年左右,那时在北京完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思想很混乱,失去了精神支柱。所以我就出了趟远门,去拉萨找一个很好的朋友。一般需要解开什么心结的时候,我都会选择上路,投身到陌生的环境中,换一个角度看待自己遇到的问题,思绪就能慢慢理清。

Q:2007年夏天你徒步200公里去了墨脱。经历了这个事情,在那边你认为自己都“看”到了些什么?

吴:看到了很多很养眼的景观啊,雪山,野花,绿树,小溪,瀑布……还有蚂蟥,马帮,各种动物,这些都写在《白马狗熊》那首歌里了。你说的“看”是指心里所见吗?我想我“看”到的就是最真实的大自然,最初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和谐的关系。我还“看”到了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城市居民们是如何生活在一个人造的现实中,把自己和大自然隔离开。

Q:在阿里围着岗任波切转山,一天走了50公里的山路,当时你觉得继续这件事情主要依靠的是勇气还是毅力?或者别的什么?

吴:依靠一种信念,就是相信自己能走下来,类似于向自己挑战,看看自己能不能完成它。

Q:在翻译《小熊维尼》这本书的时候,会考虑其实你也是在借助语言的方式与那些小读者们进行间接的精神交流吗你喜欢童话吗?

吴:我很喜欢的童话都是比较有寓意,或者比较贴近成人世界的那种。《小熊维尼》的原著其实是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读者,任何成人都能看得津津有味。所以我感觉非常幸运能翻译如此优秀的一部著作,因为它不单是作为一项工作,更让我从中获得享受,同时它也是一种挑战,我想尽力使用简单的语言,能让小孩读懂,同时又保留住原著里很多诙谐和黑色幽默的元素。

Q:在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大学和高中时代的普通朋友(他们可能没有经历过你那多的上下折腾)――相比较的时候,你感到过落差吗?比如在一些多少有些现实的方面,买房,买车,结婚或者养老等等的。在物质上,你的最低限要求是什么?

吴:有落差啊,因为他们和我的生活方式都太不一样了。物质上我绝对没法和他们比,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公平的,你选择了这个,自然就会失去那个。只要你心里坦荡,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生活就行了。物质上我的最低要求就是温饱问题啊,有吃有住即可。然后肯定是要在这个基础上越过越好啊。

Q:你的父母曾经理解和支持你吗?那他们现在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吴:曾经不理解,但经济上会支持一把。现在他们应该说比较理解了,这让我很欣慰。

Q:好像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你们最近经常谈到“气场”的话题,那又是怎么回事情?通常你会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气场“现身于公共场所?

吴:“气场”简单的说就是你所感受到的一种氛围,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对比较敏感的人管用。它还有很多别的称呼,比如“路子”、“范儿”等等。你说的公共场所是指公交车上,还是舞台上?我觉得我的气场都还算很温和礼让的,不拒绝也不主动迎合那种。

Q:在你养过一对鹦鹉和一只小狗,如果可能的话,你会为它们写歌吗?

吴:已经写了啊,《静谧的夜》那首就是关于我所住过的那个小院子,以及隔壁的邻居朋友,就是关于那个气场的。

Q:好像你上次说过,如果你可以采访音速青年的话,你想问问他们对于本・拉登的看法。说说你自己最热爱的几个音乐偶像吧,另外,有机会的话,你最想问他们一个什么问题?

吴:Bob Dylan――真正没什么好说的了,PJ Harvey――我最欣赏的女艺人,胡吗个――很有趣。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就问问他们,有什么新发现吗?

Q:最后,请说一句话,体现一下你的幽默感吧?谢谢你接受这次采访。

吴:我真没有什么幽默感。完了。

上一篇:透心凉意 心轻飞扬 下一篇:关于艾伦·P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