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水资源特性分析

时间:2022-10-21 11:44:16

通化市水资源特性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通化市区近10a的降水和水资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化市区的水资源特点是时空分配不均,并通过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发现区域性缺水和阶段性缺水。分析了缺水原因并提出治理建议。

关键词:通化市;水资源特性;缺水原因;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P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国家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已经将粮食、能源和水资源确定为3大战略资源,明确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支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解决好水资源的问题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为有关部门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自然地理概况及水资源分布

通化市位于可林省南部,E125°10′~126°44′,N40°52′~43°03′。东接白山市,西邻辽宁省的宽甸、桓仁、新宾、清源县,南与朝鲜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边东丰县、磐石和桦甸市。南北长约238km,东西宽约108km,全境幅员面积15195km2。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区,属山区、低山丘陵区,2/3以上面积为山区。中南部属山区,南部老岭山脉横贯鸭绿江与浑江之间,中部老岭山脉横贯浑江与辉发河之间,北部为低山丘陵区,是山地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海拔最高为老岭老秃顶1589m,最低海拔为108m,平均海拔高度400m左右。全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6℃,年降水量750~1000mm。

通化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千余条,分归鸭绿江、松花江水系。通化市水资源比较丰富,每平方公里年平均产水量36.76万m3,位居全省第2位,是全省平均单位面积产水量的2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533m3。

2降水特性分析

根据各雨量站10a观测资料对通化市的降水进行统计分析,10a的资料显示通化市区雨量丰沛,降水特性是年内分布不均。全市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冬春两季极少。全市年降雨量在650~1500mm左右,其中有60~70%降雨集中在6~9月详见表1。

3水资源量分析

水资源广义地讲,是指自然界所有的以气态、固态和热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水统称为水资源。现在讨论的水资源是指可利用的通过大气水循环再生的动态资源。通化市水资源量年际分配不均。全市丰水年水资源总量一般在76.6亿m3左右,而枯水年只有39.9亿m3左右;地域分布不均,全市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有从东南向西北数时递减趋势。下面通过从东南向西北分区的产水模数来说明,分区1~分区5是行政分区,按从东南向西北依次排列,详见表2。

4供需平衡分析

供需平衡分析得目的是摸清现状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缺水原因。现以年为单位对全区供需情况和用水组成情况进行分析。详见表3、表4。

4结论

经过上述分析,发现通化市虽然水量丰沛,但存在区域性和阶段性缺水,是通化市水情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全市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2季,冬春2季极少。其中有60~70%降雨集中在6~9月;水资源量年际分配不均。全市丰水年水资源总量最高106.9亿m3,而枯水年只有38.99亿m3;地域分布不均。通过单位面积产水量(即产水模数)来看,全市水资源在地域分布上有从东南向西北数时递减趋势。从水量供需来看,从东南向西北各分区中,西北的分区枯水年份供水总量低于需水总量,从用水组成分析,所有分区地表水工程供水无法全年满足用水需求,部分水量则由地下水补充。

5缺水原因分析和对治建议

5.1缺水原因

通过以上对实测资料分析发现,通化市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全市总水资源量远高于总用水量,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地域分布上有从东南向西北数时递减趋势,降水时间分布不均,有60%~70%降雨集中在6~9月,加之水利基础薄弱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一些农村还没有自来水,仍用地下水,造成区域性缺水和阶段性缺水。

5.2对治建议

通化市水量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区域性和阶段性供需矛盾会日益突出。为解决这种矛盾,建议多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加强合理调度,将丰水期的水量蕴藏到枯水期用于工农业生产,解决阶段性缺水。将水资源量丰富区域的水量通过水利工程引到水资源量相对贫乏的地区,解决区域性缺水。

参考文献

[1] 杨诚芳等,地表水资源与水文分析[M],水利电力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王颖(1964-),男,通化人,大专,工程师,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

上一篇:教务管理中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基于开源项目构建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