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药物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21 11:38:20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栓治疗药物应用现状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为了解我院住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长期抗栓治疗现状,对影响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根据患者的住院病历筛选出合格研究对象200例,在2014年10月进行现况调查,对这些患者进行询问,然后将询问的结果记录于问卷中,并对抗栓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在200例心房颤动患者中,服用华法林进行抗栓治疗的比例仅为16%,既往有脑栓塞或TIA病史者服用华法林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该病史者;病史短的服用华法林的比例高,病史超过1年者服药率明显下降;年龄大于75岁者服用华法林的比例明显下降;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服用华法林的比例明显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血栓栓塞史、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长短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结论 目前在基层医院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仍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应加强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询证医学教育,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患者获得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

关键词: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现况调查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中平均发病率为4.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期患病率增高。房颤使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因此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们医院住院房颤患者抗栓药物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分析药物使用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0月~2013年12月住院患者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200例,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病史、严重肾功能不全、重度贫血或恶性肿瘤予以排除。

1.2方法 调查于2014年10月进行,结合患者住院病例筛选合格对象,采用CHADS2评分系统,排除CHADS2评分为0的患者。由研究医生进行询问并将结果记录于电子问卷中。问卷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出生日期、受教育程度)、病史、以及调查时所有服用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由专人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和质量监控。

1.3统计学方法 根据收集的数据,分别采用均数与标准差,以及频数与百分比描述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的分布特征。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别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下检验影响抗栓药物使用的因素,报告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所有检验均选取双侧显著性水平P

2 结果

2.1患者的基本情况 按照研究入选和排除标准,共筛查50~80岁的CHADS2评分≥1患者200例,平均年龄为(65±6)岁,男性占75.2%,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或左心功能障碍占74.3%,合并脑栓塞或TIA者12%。

2.2抗栓药物的服用情况 在200例心房颤动患者CHADS2评分为1的,均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1次/d),CHADS2评分≥2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365例(占40%),服用华法林146例(占16%),另外1101例房颤患者(占44%)目前未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其中既往服用华法林小于6个月者19.5%,6个月~1年者9.2%,1年以上3.0%,从未服用华法林68.3%。

2.3影响心房颤动患者抗栓药物服用的因素 本研究表明既往有脑栓塞或TIA病史者服用华法林的比例明显高于无该病史者;病史短的服用华法林的比例高,病史超过1年者服药率明显下降;年龄大于75岁者华法林的比例明显下降;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服用华法林的比例明显增高。

3 讨论

脑栓塞是房颤引起的主要栓塞性事件,同时也是房颤患者致残率最高的并发症,伴随房颤的脑卒中,大多是由于左心房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栓塞所致。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房颤患者的抗血栓治疗尤为重要。目前CHADS2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评估工具,随着分值增加,房颤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逐渐升高。若无禁忌症,所有CHADS2评分≥2的房颤患者均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若CHADS2评分为1分,建议使用华法林,也可以应用阿斯匹林(100~300mg,1次/d)治疗。

本研究调查2007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者中CHADS2评分≥1的心房颤动患者200例,均有抗栓治疗指征,但仅有16%的患者服用华法林,即使CHADS2评分≥2的患者,也有高达40%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44%的患者目前未进行任何抗栓治疗,随着病史的延长,有逐渐放弃抗栓治疗的趋势。只是在合并血栓栓塞事件后,抗凝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

老年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较高,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发生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住院患者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达24.8%,且有明显随年龄增加趋势,80岁以上脑卒中患病率高达32.86%。本研究中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仅有7例,占2.6%。说明医患双方过度担心抗凝治疗的出血风险,未进行出血风险详细评估,房颤的抗栓治疗严重不足。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影响华法林服药率的因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医务人员对询证医学的证据及指南了解不够,不能准确应用CHADS2评分系统指导实践,过分担忧华法林的出血风险,本研究中CHADS2评分为1的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CHADS2评分≥2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占40%,服用华法林占16%,另外44%未进行任何抗栓治疗。医务人员没有强烈建议患者抗凝治疗,是导致华法林服药率低的重要原因;②既往合并脑栓塞/TIA的患者服药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患者,说明医患重视程度影响华法林使用。另外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华法林服药率的因素,本研究中受教育程度高的患者,华法林服药率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患者的教育和随访,增加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③随着房颤病史延长,停用华法林的比例降低,患者难以耐受频繁检测INR及日常生活中饮食平衡的保持,拒绝服用或自行停用。

综上所述,虽然抗栓治疗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疗效和获益均已得到大量询证医学研究的充分证实,但在基层医院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仍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应加强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询证医学教育,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熊建忠,邱光,王心宇,等.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的使用现状及合理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0.

[2]李娜,木胡牙提,卢武红,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2,03.

[3]韩冰,黄全跃.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血小板和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抗栓治疗的影响[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02.

[4]吕芳,胡国平,马维青,等.血小板参数血糖血脂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关系的观察[J].安徽医学,2010,04.

[5]张高峰,许澎,周亚刚,等.心房颤动患者血浆纤溶抑制系统的变化[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9,01.

上一篇:曲靖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建... 下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与航空物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