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打打真快乐

时间:2022-10-21 11:35:36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脉搏和精髓,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培养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过培养幼儿音乐听觉能力,利用形象的图谱、色彩鲜艳的打击乐器,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将节奏有效地融入到语言、歌唱活动中,让幼儿在唱唱跳跳、读读念念、敲敲打打中培养对节奏活动的兴趣,既提高了音乐素质和能力,又从中获得了快乐。

关键词:幼儿;节奏活动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打击乐活动作为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能力)、创造意识(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能获得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认识他人、与他们进行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幼儿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所以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进行幼儿节奏活动的指导呢·

一、从听入手,感受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耳朵是首位的。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中,听觉能力是首要的。对刚开始接受音乐教育的幼儿来说,应该从练耳入手,先训练听觉,让幼儿聆听音乐、学会模唱、在模仿中学会演奏(音乐乐器与节奏乐器)、在演奏中学会创造,尝到音乐的乐趣,寻找到音乐的感觉,然后才能渗透识谱与其他知识。日本的YAMAHA音乐教育也强调,耳先于眼。儿童心理学家曾提出:儿童学习过程是从模仿到运用,再到创造的过程。笔者在幼儿音乐教育遵循这条规律,聆听引导模仿,模仿引导运用,而运用引发创造力。

【案例1】

人们通常都喜欢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音乐,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听到喜欢的音乐,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拍手。所以音乐的选择很关键,是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第一步,如《幸福拍手歌》《恭喜恭喜》等等。

饭前,我为了让幼儿安静下来,经常弹奏一些活泼、轻松、节奏感强的曲子,他们虽然不会唱这些曲子,但一听到我弹奏起来,就会拍手、点头地和我对上拍子。这说明这几首歌对他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一个星期后,我找来原声磁带给幼儿听,《五只小鸭》因为没有磁带,我自弹自唱,加上了声情并茂的神态,使歌曲更富有情景性,幼儿听得入迷了。他们要求再唱一遍、再唱一遍……两个星期后,我弹唱《茉莉花》《树叶沙沙》等曲子,幼儿很乐意跟唱。一个月后,幼儿能熟练地跟伴奏合唱这几首曲子。

在此阶段,教师让幼儿有规律地进行合作性的听、唱、敲的活动;给幼儿经常欣赏、听辨重复的音乐,相同的旋律与节奏,引起孩子的注意与共鸣。实践证明,在音乐教育中注意听觉培养,就能使幼儿获得许多经验,培养了听的习惯,发展了听的能力。幼儿在一定程度上听出了音乐中有趣的变化,在感受音乐的同时,通过对节奏的掌握,幼儿听出了音乐中丰富的形象,同时培养了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发展了想像力。

二、趣味图谱,激发兴趣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美术的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每一拍的时值,我设计了很多形象的图谱,便于幼儿理解,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案例2】

星期五下午的区域活动,幼儿照常自愿进入区角,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有个小朋友走进了音乐角,他以前不喜欢去音乐角的,对节奏活动也是不感兴趣。他随手拿起一个双响梆子开始敲打,我看到他在敲X X|X X|的图卡时,很匀称,很有节奏感,但一看到X X X X|时,就生疏,节奏敲不准,似乎跟X X|X X|有些混乱。很显然,他敲不好X X X X|的节奏型。

第二天,我把《小树叶》的节奏谱设计成苹果谱■告诉这个小朋友一个苹果就是一拍,好像一个巨人一口咬住吃掉它——“咔”,■也是一拍,就好像这个巨人把这苹果分两口吃“咔咔”。但“咔”和“咔咔”是一样多的。■在演奏—|时,他又不知所措,我让他先拍手练习,嘴里念出来“咔”啊,表示巨人一口吃了两个一样大的苹果,两拍合并成一下,“咔”啊|。他似乎有点理解了,而且看到了有趣的苹果节奏卡也增添了他的演奏兴趣,一遍、二遍、三遍,他兴奋地说:“老师,我会打这个节奏了!”我立刻奖他一个大姆指,鼓励他继续演奏。如图1。

图1

三、把握时机,鼓励创编

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种自我性音乐活动能满足幼儿的自我需要,能向幼儿提供交往机会和交往手段。对于幼儿所突然热衷的行为而言,往往也是符合该年龄幼儿发展水平的需要。

【案例3】

有一次区域活动,我发现几个小朋友,在音乐角用木鱼棒敲打奶粉罐。

幼1:我们来一起敲,好不好·

幼2:好的,这样敲X X X|X X X|X X X X|X—|。

幼3:还可以这样敲X X|X X X|X X|X X X|。

幼4:我们每一个人想一种敲法,想出来以后,大家再跟他学。

幼1:先学xxx的。

看到这样的一幕,我很欣慰,幼儿已经有了创编节奏的意识和举动了,那为何不利用《五只小鸭》这样轻松活泼的曲子,为他们的创造活动铺设一片广场呢·

当天下午放学,我发动家长把家里的空铁罐拿来,或者自制一对沙罐,每人拿一双筷子;另外,还在教室里找到几块木头积木。第二天,我制作了鸭子脚印节奏图谱,80张节奏卡非常鲜明、形象。我在黑板上竖贴了五只小鸭的卡片,让他们为小鸭子设计脚步节奏,并鼓励他们说:“每一只小鸭子都有不同的脚步节奏,如果发现了它们的脚印,鸭妈妈就能找到它们了。”他们一听,很兴奋,争着要为小鸭子设计,他们大部分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不免有重复的节奏型,当然我都鼓励了他们。显然他们已经掌握了四分音符,初步掌握了八分音符。在此基础上,我想尝试让他们了解十六分音符,在这个活动中,我为鸭子妈妈设计了一个节奏型X X|XXXX X|,我问孩子们 “怎么打”。一幼儿说:就像是一个苹果分成四块“嗒嗒嗒嗒”!我肯定了他的说法,并解析示范了十六分音符的打法,有少部分孩子能接受并正确用拍手形式打击XXXX的节奏型,对另外一部分孩子来说,他们觉得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注意力一直非常集中,徒手跟着拍节奏也很认真。为了让孩子加强新编节奏型的熟练程度,我让孩子们用身体动作表现这些节奏型,如点头、扭屁股、摆手跺脚等。演奏时,孩子们拿着与平时不一样的小乐器,异常兴奋,通过前面的拍手练习及身体动作表现,在钢琴伴奏下,基本上能正确地演奏一至五条,并且,快乐地投入在其中。如图2《五只小鸭节奏卡》

上一篇:浅谈民族声乐的基本审美特点 下一篇:关注生活 体验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