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番号》有章法\有情怀的抗日幻想剧

时间:2022-10-21 11:04:01

关于《永不磨灭的番号》(以下简称“番号”),溢美之词已经太多。如今电视观众的共识是――这是一部难得的好剧。好看、好笑、好玩。但在表面热闹渐渐退去后,此剧的章法、情怀还有想象力才如同礁石一般从海面上浮现出来。

何谓章法?章法即最普遍有效的手段,人类无论人种、民族、文明程度,讲故事的方式大体相同――融合了人物命运、外部事件、矛盾冲突等等元素的大情节叙事模式可以涵盖绝大部分故事类型。“番号”中以李大本事为首的一群抗日战场上的“散兵游勇”,历经了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各自的命运因此发生转变。这些转变同时关照人物的灵魂,比如李大本事,从毁灭性的战争创伤中重新走出,在民族战争的洗礼中体味到至为宝贵的境界。这是该剧的大章法,有了大章法还要有小章法,小章法具体到每一场戏该怎么写怎么拍。篇幅所限,我们只举一个例子,“番号”中的动作戏极为精彩,通常编剧会在写到动作场面时以“此处激战十分钟”之类的话一笔带过,但“番号”中的动作戏显然是有详细描写的,“番号”用实打实的上百场动作戏告诉我们,追逐、打斗、枪战的场面首先关照的是故事走向、人物性格,其次才是视听刺激。每一拳打出去都是有原因的,每一枪开出来都是有目标的,逃跑是情节的转折,追逐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力量。这样写这样拍的戏,怎能不好看?

何谓情怀?情怀是故事所散发出来的光晕,是作者和观众之间的心灵交互。战争故事中的情怀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战争中正义和邪恶的划分,当然,正义和邪恶都是相对的,这个问题暂且不谈,中国人的抗战剧有一个最大公约数的情怀――民族主义。打鬼子的人都是民族英雄,从霍去病到岳飞到戚继光再到数不清的抗日英雄,他们的作为对于普通观众有天然、强大的感染力。情怀在另一方面源自人性,这个相对于民族主义而言,更具体、更触手可及。人性的情怀更深源自人的卑微,个体的力量之于战争是渺小的,个体在战争中所受的伤害又是巨大的。面对死亡,任何的胆怯、恐惧、逃避,甚至是背叛都有其合理的解读层面。英雄并非一个符号,英雄首先是一个人。这些话虽已耳熟能详,但落实起来却总会成为最大的问题,因为我们容易被一些既定的更为宏大的意识形态所左右。“番号”当中那些人物,抗日英雄――共军、国军、土匪,全部毫不迟疑地依从一个人性的基本原则。甚至是日军、皇协军,也全部都在这个基本原则的框架之内,只是略有夸张扭曲。情怀在人性原则的基础之上,会轻松超越民族主义,上升到一个更加纯粹的高度。否则,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犹太人,怎么去拍描写一个德国人拯救犹太人的《辛德勒名单》?

最后谈一下想象力,电影学院的杜庆春老师将“番号”一类的电视剧称为“抗日幻想剧”,此言精辟!在抗战题材领域,中国人想象力在章法和情怀的基础上,正在任意翱翔。幻想并不等于妄想,能够在心灵疮疤上幻想的民族才真的有希望。

上一篇:要刊等 第16期 下一篇:近期电视剧创作情况座谈会\规范和改进电视剧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