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的本质

时间:2022-10-21 11:00:57

论宗教的本质

中图分类号:B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208-01

摘要:宗教的本质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了,如何才能准确的理解和解释宗教的本质?首先就要给它一个本质上的界定,同时,结合宗教的起源、发展、兴起以及宗教的特性、社会功能、本质甚至是地域范围等等一些列的因素来把握或者说是确定宗教的本质。

关键词:宗教本质 社会意识 人文科学。

概述

从古至今,宗教出现以来,人们就在讨论一个问题:宗教的本质是什么?要想弄清楚宗教的本质,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宗教的定义。现代社会文献是这样解释的: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而在《宗教百科全书》中,宗教的定义是这样的:“总的来说,每个已知的文化中都包含了或多或少的,它们或明了或令人疑惑得试图完美解释这个世界。当某些行为典范在特定的一个文化中得到确立时,它就将在这个文化中打下深深的历史烙印。即便宗教在形式、完整度、可信度等等都因不同文化而不同,但人在社会中还是不可避免要受到宗教影响。”

一、宗教学

那么,宗教学究竟发展到的什么样程度以及出现了哪些问题?

(1)宗教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渐成系统的人文学科。

(2)宗教学已成为一门现代形态的、交叉性或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宗教学所研究的对象之复杂,涉猎的领域之广泛,发现的问题之重大,引发的争论之热烈……已使其成为当今人文社科领域里的一门显学或前沿之一。

(4)但就总体研究状况而言,宗教学远非一门成熟的学科,不但尚未形成某种能被普遍接受的理论体系,甚至在所有的分支、课题、观点特别是方法论上都存在分歧。[1]

这样来说,宗教学目前还不是成熟的学科,再加上要想完整的研究出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也是古今学者都在钻研的问题。

二、宗教的作用

就宗教的存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来讲,它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那么既然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宗教也会映射出一系列社会状态。

当今世界上80%的人都有自己的,那么我们着重谈一下宗教的社会作用。

众所周知,许多的国家也是政教合一的制度,可见宗教无论是在社会还是政治方面都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对世界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着及其深远的影响。至于这种作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积极还是消极,则需要从其历史实际发展和评论者所处地位及立场来看,不能绝对而言。

一般的来说,宗教的社会性质和它起到的社会作用与它所处的社会特色是紧密相连的,社会的发展会为宗教提供了新的生存形式和发展的空间,反过来讲,宗教的发展也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举例来说,欧美洲主要信奉基督教,阿拉伯国家及北非国家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东亚、东南亚国家主要信奉佛教;这些宗教在各自所处的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稳定社会、劝人为善、缓和矛盾、传播思想等等。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倒了的世界观,因为它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2]这是马克思对宗教所产生的社会作用的认知,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的大。

三、宗教的本质

宗教具备了许多的社会特征,例如国际性、民族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等。但是并不是说具备了这些特征就可以区别于其他的社会现象,因为许多的社会现象也具备这样的特征。所以这并不能决定宗教的本质。

片面的看待宗教,宗教所表述的全是“神灵”、“天国”,这种观点远离了世界,神乎其神。其实不然,几乎宗教里所有的一切都可以从现实世界里找到根源。

例如,神灵的形象完全就是人的模样。而且神灵也会有自己的爱好,性格等很多方面,人们赋予了神灵许多自身想达到的目标:通情达理,辨别善恶,赏罚分明。神灵所生活的世界也同人类世界一样,有“天堂”、“天园”、“净土”,也有“地狱”、“苦海”等等,这些也无不是根据现实世界所构思的。正如马克思所言:“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3]

宗教的本质是救赎,或曰拯救。但宗教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借助一种特殊的力量所进行的救赎或拯救。宗教是对善的追求,是超越。但追求至善的不仅是宗教,宗教是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借助一种特殊的力量对至善、超越等等的追求。[4]

四、总结

随着人类科学文明的进步,宗教中将不会一直这样困扰着我们,关于宗教我们也必将发现一系列的真理,来完善宗教文化,诠释宗教的本质,虽然这需要一段时间,也许是很长一段时间。只有付出行动去钻研才能得到收获,空想是毫无益处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宗教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10页.

[2]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M].1837.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第1页.2008.

[4]李申.宗教本质简论[M].哲学研究,1997年第五期.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浅谈大学城建设的不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