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首席故事官系列三部曲”之三:好的企业故事自己会说话

时间:2022-10-21 10:51:50

“中国企业首席故事官系列三部曲”之三:好的企业故事自己会说话

【 智囊导读 】

任何一个企业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完美的故事,或励志、或充满温情、或荡气回肠,其实不管是哪一个类型,都必须要真实,能够用手摸得到,还要让听到看到的人永远传颂,这颇需一番功夫不可。但一些声名远扬的故事,或许能够让我们从中发现一些什么。

关键词:企业故事

我这人有一个习惯,只要周末没什么事儿,通常都要在午休过后杀几盘棋。无论春夏秋冬从没有中断过。礼拜日那天,我跟往常一样,吃过午饭正在睡席上小憩。不知不觉中就闻到了一股刺鼻的香气。我向来对香水十分过敏,那种自我本能的意识,使我猛然坐了起来。定睛一看,嚯!眼前站着个人,上身着蓝帘褡敞的追风外衣,内衬为白色裹身跑领休闲软衫,翻在追风外衣之上,显得雅趣沉稳、素朴中正。顺着手工缝制的对开拉扣的上衣向下看去,裤子则显得随性但不随意。

“哈哈!是我。”说着话,A就把眼镜和帽子同时摘了下来。我这颗悬着的心终于伴随着他的惊吓落了地。我正要问他是怎么进来的,忽然,我意识到,有一次我们一起在酒巴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是他把拖回来的,钥匙一直就没有还我。

“大哥,是不是五台山招徒弟,没有年龄限制了?还有,刚才,你喷的是什么香水?差点没把我熏吐了!”我用有些略带责备的语气说道。“兄弟,实不相瞒啊,这是我那个台湾的朋友给我带来的香水,你看看这身衣服,不错吧。跟你说哟,这料子,正宗的台湾本地货,很难买的哩!”A炫耀着说。“你上这来,不是为了炫耀一下你这地道的古龙香水和一身道袍吧?”我不解地说道。果然,这句话,一下子就像闪电一样击中了A。“也没什么事,好久没过来了,今天有时间,所以就过来唠唠。”A话语中带着一点迟疑。

后来闲聊中,A发现我看穿了他的心思。于是就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是上次他把如何去讲企业的故事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给了公司的领导,领导看后经过一番讨论后,最终决定要按照A在报告中提到的那些去落实。但事实是,A的这些报告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由我给他总结的。所以,作为一个老朋友,A这次专程过来表示感谢,让我去跟他一起尝尝都街刚开的甜饼店,于是一番口若悬河,酷爱美食的我怎能经受如此诱惑?

A指着一边的棋盘笑着说:“你看,我都准备好了,就等贤弟入座了。”说完,径自笑了起来。我不以为然地朝他做了一个“切”的表情。没办法,遇上这么一个老顽童,只能自认倒霉。

故事的真实性

下着棋,A不经意间问了我一句话:“企业故事的方法和工具以前咱们聊了许多,现在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案例?”“看看,我就知道,甜饼没有那么容易吃,露馅了吧?不过,看到您如此虔诚,我就破一次例吧!”我半开玩笑地说道。“企业故事不论来自于创业者还是来自于普通员工,首先要真实。只有真情实感的故事,才能被更多的人传颂,才能彰显企业的文化,才能带有强烈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基因。比如,台湾第一家纺品牌‘情定法拉’就流传着这样的故事:1645年,当时荷兰声名显赫的纺织业商人瓦尔斯带着独生女儿法拉(Fala)远涉重洋来台湾开设纺织工厂。历经数月航行,法拉患上了疟疾,瓦尔斯将女儿放进竹筏,顺水漂流,后被渔民陈裕源救起。为了感谢陈裕源,瓦尔斯将他带入纺织行业并委以重任。陈裕源和法拉日久生情,但瓦尔斯却极力反对,并把女儿带回了荷兰。心灰意冷的陈裕源辗转奔赴南洋,创办‘情定法拉’家纺品牌以纪念法拉。上世纪中期,他的后人将工厂迁回台湾时发现了陈裕源写给法拉却没有寄出的信笺。随后,他们到荷兰去寻找法拉的后人,但并无下落,直到有一天,他们终于收到从荷兰寄来的法拉当年的一本古旧的羊皮日记和一双黄色的定情木鞋。‘情定法拉’这个凄美的故事,让无数消费者为之动容而对它情有独钟。”

看着A听得非常专注。我又举了“王致和臭豆腐”,而这个企业故事的可考证性是非常强的:清康熙八年,进京赶考的安徽仙源县举人王致和,考场失意后在京卖起了豆腐。有一天,豆腐做多了没有卖完,时值仲夏,他就用南方的土办法,将豆腐切成小块放进小缸里腌起来。当他试着拿臭豆腐就饭时,却发现这豆腐闻起来虽臭,吃起来却是很香。于是,王致和便拿着自己“特制”的臭豆腐一再恳求自己的老乡和朋友品尝。这一尝却又尝出了意外,大家纷纷称赞臭豆腐美味可口。据说,一天,一名太监带进宫内几块“王致和臭豆腐”,御膳房放些香油加工成小菜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起先也因其臭味儿对它不屑一顾,但偶尔品尝一口后,却喜不自禁,并命御膳房每餐上一小碟,还亲自赐名为“青方”,由此王致和臭豆腐誉满京城。

能够摸得着

除了真实外,企业的故事必须得能够摸得着。为了让A理解得更加深入。我进一步阐述道:“其实说得更为确切一些,就是指故事的可触摸性,它不仅具有趣味性,通俗易懂,而且就发生在企业员工的身边,让员工感觉到是‘自家人的事’。例如,惠普公司在庆祝公司成立50周年时,就请路易斯为其创建公司历史文献。路易斯从第一线员工到高层主管身上,搜集到了一百多个口耳相传的惠普故事。其中最为员工所熟悉的,就是比尔・休利特(BIL HEWLLET)与门的故事。惠普公司的创办人之一比尔・休利特,发现通往储藏室的门被锁上了,休利特身上并没有钥匙,所以他就用小螺丝刀将门锁撬开,然后在门上留下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此门永远不再上锁’。这个故事告诉所有的惠普人,惠普是重视‘互信’的企业。”

永久传承

为了让A能够从主体上掌握,我特意叮嘱他:“一个好的企业故事,除了真实、可触摸,还要被外界和员工永久传颂。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讲述企业经典故事,在向企业人和社会公众传递企业理念方面,可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这里必须要提一下杭州的胡庆余堂,说起它,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悬挂在其店堂的‘戒欺’匾额。说到‘戒欺’匾额的由来,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次胡雪岩派佣人去叶种德堂抓药,取回后发现有几味药已发霉变质,于是派人前去调换,谁知药没换成反被其伙记嘲讽:‘本店只有这种药,要好药,请你们胡先生自己去开一家药号。’胡雪岩听后大怒,并立志开一家比叶种德堂更大的药店。”

“光绪四年,胡雪岩的胡庆余堂落成并正式开业,但他没有忘受欺之恨,于是亲自撰写了这块‘戒欺’匾额。此后,胡庆余堂在大江南北声誉鹊起,于是就有了‘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一说,而胡雪岩本人也被誉为‘江南药王’。尽管历经风雨、几度易主,但可以说,‘戒欺’是胡庆余堂恪守了130多年的最核心的企业经营理念之一,这一理念得以传承,靠的就是历任主事者讲述的这个故事。”

“嗯,这些正是我需要的。说这么多,让我好好消化一下。”正说着话,A突然沮丧着说道:“这棋又输了,不过,这棋输得值。”这时候,我们的肚子同时“咕噜”了一下,我们相视笑了起来。

上一篇:沃尔玛吃掉1号店的图谋 下一篇:产业 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