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财务核算(1)》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22-10-21 10:30:32

关于提高《财务核算(1)》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从《财务核算(1)》课程教学现状出发,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探求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财务核算(1) 课堂教学 时效性

《财务核算(1)》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应用技能的知识体系中起着其他课程无法取代的作用。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基础会计学》、《财务核算(1)》、《财务核算(2)》三层梯级结构形成了主干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如果将三门课程比喻为构筑整个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金字塔”,《财务核算(1)》处在整个“金字塔”的中部,即是对初级会计学中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又是触及财务会计核心问题的开始。《财务核算(1)》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血肉。因此,采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财务核算(1)》这门课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目前《财务核算(1)》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内容安排上易与《基础会计学》和《财务核算(2)》重复。由于《基础会计学》、《财务核算(1)》、《财务核算(2)》三门课程的“金字塔”关系,《财务核算(1)》处在中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难免会有一些重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处理不当,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重复或遗漏的现象。

(2)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过去的会计教学普遍采用“ 填鸭式” ,教师占用大量的课时详细讲授教科书的内容, 或者先在黑板上抄题目,再讲解,浪费很多时间, 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也少。

(3)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施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自2007 年1 月1 日开始,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正式施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框架,这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行的框架。新准则由1 项基本准则,38 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

二、采用合理、适当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把握高职教育特点,准确定位课程

《财务核算(1)》课程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在初步掌握基础会计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以特定会计主体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核算和监督的对象,以对外提供会计信息为目标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实务性和操作性的特点。本课程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能力课,先修课程为《基础会计》,与《成本会计》、《预算会计》、《会计电算化》有衔接内容,与《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课程有交叉内容。高职院校《财务核算(1)》课程定位于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具体教学任务是培养具备会计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和跨学科的应用技能,能够从事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财务核算与管理工作,重点面向基层会计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保证授课效果的条件。《财务核算(1)》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能够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采用的方法有项目驱动法、工学结合法、案例教学法、图解法等。

(1)项目驱动法目的是解决会计业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可由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教学项目,以任务为载体,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学生与老师一起共同解决问题。

(2)案例教学法是《财务核算(1)》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之一,所选案例应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案例教学是从具体实例分析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而阐明某个会计准则的基本原理。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 切实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图解法也是《财务核算(1)》教学常用的教法之一。通过分析与归纳,将各会计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抽象概括为图表形式,环环相扣,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的特点,通过将图解法应用于中级会计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核算程序的理解。

(三)关注学科知识更新,适当选取教材与教参

会计专业知识更新迅速,尤其是2007 年新准则实施以来,中级会计实务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专业教材及教学内容选取的难度。

四、课程教学与实操训练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

针对《财务核算(1)》课程综合性、实操性强的特征,应当以就业为导向,合理选取与安排教学内容。一般以会计六大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环节。从纵向来看,《财务核算(1)》课程一般在会计专业的第二、第三学期开设;从横向来看,每学期教学内容的安排又可分为理论教学、分项实训、综合实训三个层次。理论教学:以会计六大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以完成会计岗位工作的各项任务为载体,划分成若干教学项目。分项实训:单项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融“教、学、做”于一体。

为配合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考核方法也可作相应的调整:考试成绩可由三部分组成,分次进行。第一部分是理论知识考核,采取书面闭卷方法,可占总成绩的60%左右;第二部分是平时实训作业考核,可占总成绩的20%左右;第三部分为综合实训考核,可占总成绩的20%左右。

参考文献:

[1]袁晓燕.中级财务会计课堂教学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 0,(3).

[2]王轲宇.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市场,201 0,(39).

上一篇: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解读宋代花鸟画的“景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