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白板为初中数学教学添浓墨重彩一笔

时间:2022-10-21 10:00:24

电子白板为初中数学教学添浓墨重彩一笔

摘 要 电子白板的使用对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激发学习兴趣、自主操作、尊重差异和多元互动等四个方面,对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初中数学;电子白板;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129-02

1 前言

多媒体课件参与课堂教学虽然不是新鲜事,但传统教学中课件只是起到演示作用,不能体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满足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互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正好弥补了多媒体教学的这一缺陷,由于它具备随时更改、实时生成教学过程的特点,给课堂带来灵动性,多元化的知识存储充实了教材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环境,使得整个教学充满活力而有效,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必将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力军。

2 生动展示,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完成一项学习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初中生正处在爱玩的年龄段,也是他们思维发展最快的阶段,利用好这段时间可以实现其学习进步,反之则会耽误他们的后续发展。电子白板作为新兴媒体,能够展示出生动的数学图形和符号,这些必然会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进而保证其课堂学习的效率。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如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有一定欠缺,所以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实物展示,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播放准备好的“海上日出”场景,配以巴金的经典散文,声音和影像的刺激让学生融入其中,然后重点节选太阳与海平面形成的露出一半、刚刚全部露出、完全离开三种情况的截图。

2)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一个圆,用直尺代替直线与圆形成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并利用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定义每一种关系。

3)能看懂还要会表示,圆心O和半径r是圆最明显的标志,另一种表示这一关系的数量方法就是圆心到直线的垂直距离与半径r的大小,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截图直观发现:相离时,d>r;相切时,d=r;相交时,d

4)出示一个空白表格,让学生自己根据课堂所学,将三种位置关系的交点个数、距离以及图形表示填写完整,以此作为课堂小结。

通过这样的设计,用电子白板的新颖特性正好弥补了数学知识的枯燥,学生不会再因为一连串的数字符号和形状各异的几何图形而产生抵触和畏难的情绪,图文并茂、能动会变的动画设计将会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 自主操作,便于研究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探索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只有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得到提高。不论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还是多媒体课件教学,都是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学习,这样的形式非常不利于他们的自我发展。电子白板可以实现实时操作,将课堂教学的过程打造成一个师生共同探索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

如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轴对称”一课,图形的旋转、对称是初中数学对多边形研究的项目,对这节课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复习回顾。带领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过的图形平移,在电子白板上画出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拖拽实现平移后重合,利用这一操作感受电子白板在实际操作上的方便性。

2)引用美学知识向学生渗透对称美的体验,接着出示一组形状各异的多边形并组织开展小组活动,大家可以自主讨论进行折叠操作,亲自体验对折的过程和对折后两部分图形是否重合,基于此来判断该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3)小组间互相评论操作的准确与否,并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同时在操作中学生可以注意到对称轴、对称点这些关于轴对称的重要信息。

4)适时练习。生活中也有很多关于轴对称的例子,让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利用电子白板画出图形并进行折叠,找出对称轴,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电子白板不再只是单纯地承载教学内容,更成为一种方便实用的教学工具,完成对教科书内容的吸收、再现,同时又给学生以再创造的机会,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良进步。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难题的存在,寻找解题策略,可以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适时回放,尊重差异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要尊重其个人能力,这是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要求。先天智力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理解、接受能力上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满足更多人的认知需求,提高班级整体成绩[2]。电子白板的存储功能可以记录课堂上发生的所有细节,通过回放,学生可以完整而快速地回顾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至于错过思维碰撞的精彩瞬间。

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相似三角形”一课,数学中有一类专门的题型就是证明题,在初中阶段包括证明两直线平行或垂直、证明三角形全等以及三角形相似等。证明题在考试中更重要的是证明过程,传统黑板空间有限,写过后必须擦掉,给学生的复习带来极大困扰。对这节课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1)由全等的定义扩展到一般性的相似,并解释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2)给出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种判定方法: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角相等。并以教材例题为标准,按照三种方法给学生演示一遍证明题的书写过程。

3)布置课后练习题,因为是初次接触,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给出的步骤进行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对电子白板记录的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复习,模仿教师的证明过程;同时,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中存储的练习题加大练习力度,提高解题速度。

上一篇:Data Fabric撬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存储协议走向NV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