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结课艺术

时间:2022-10-21 09:56:33

高中化学的结课艺术

摘 要: 课堂结课是新课结束时,以精炼的语言,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地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本文结合当前中学化学结课的实际情况,从结课语设计的方法和结课语设计注意的问题进行阐述,并列举了10种设计高中化学结课语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结课方法 结课原则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掠,不敢弃去。”的确,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导入也理应如此。若课堂导入设计得巧妙,则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兴趣的妙用。综观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可谓匠心别具,但往往忽视对一堂课结尾的设计。事实上,导课是“起调”,结课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必须做到善始善终。一节好的化学课,结课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结课的质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中学化学教学要讲究结课艺术,精心设计结课这一教学环节,给学生呈现出“教学已随时光去,思绪仍在课中游”的教学景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结课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谈些方法和体会。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

结课方法有多种,不论哪种方法都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把学生思维吸引到结课环节上来,使他们能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1.讨论比较法

将新学知识与原有知识通过分析进行讨论比较,找出它们各自的本质特点和不同点,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和相同点,可使学生对新旧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深刻,记忆更清晰牢固。例如: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的性质后,可用几分钟的时间,列表对比次氯酸、过氧化氢、活性炭及二氧化硫四者漂白的原理,适用的范围,等等。用这种方法结课,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归纳总结法

新授内容结束后,教师将课堂教学内容有条理地、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来。这样既能理清学生纷乱的思绪,构建知识网络,又能点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有所侧重。例如:在学习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将书写步骤简明地概括为:写、拆、删、查。

3.布惑置疑法

北宋哲学家张载指出:“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现代的教师只会“解惑”是很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布惑”,并以此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使由难变易的教学过程再起波澜。例如:在学完醇之后,下一节将紧接着学习酚的性质,可以这样结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羟基与饱和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叫做醇,其性质与乙醇相似。可是如果羟基不与饱和链烃基相连,而与苯环直接相连,该化合物的性质又会怎样?它是否也属于醇?下节我们在学习苯酚时,将与同学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这样可使同学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跃跃欲试,促使他们主动预习,寻找答案,也为下节课的开头埋下伏笔。

4.首尾呼应法

课堂教学应使首尾衔接自然,前后呼应有序,力争达到首是首,尾是尾,不偏不倚,浑然一体的境界,从而使授课主题得到升华,也能给学生以不小的惊奇。例如:进入高中的第一堂课化学是向同学们介绍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本节课可在开头让同学回答:你认为化学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很多同学都会想到酸雨、臭氧层破坏、光化学烟雾等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可为本节课作这样的结课语:“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将改变先前对化学的片面理解,深刻感受到化学是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进社会文明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人类解决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让我们一起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吧!”

5.知识迁移法

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多设计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触类旁通,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例如:演示完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且分析了反应的原理后,可设置如下的问题:“(1)将钠分别投入氯化铁溶液、氯化镁溶液,将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2)将钠投入下列溶液中,何者溶液质量会减轻(?摇?摇?摇?摇)。A.氯化钠溶液?摇B.氯化铜溶液?摇C.盐酸溶液?摇D.氢氧化钠溶液,通过上述练习,加深学生对钠与水反应本质的理解。

6.设置悬念法

好的悬念设置能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能激发学生思维想象的浪花,能使学生产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为此,教师可在某些课的开头,设计好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一些有趣的情景,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介绍钠的知识之前,可先给大家做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就是预先在酒精灯的灯焰里包裹一块钠,然后向酒精灯的灯焰上滴水,酒精灯被点着了。此时学生一定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但谜底需留待讲完钠与水的反应后,再由学生讨论揭开。

7.妙设歌诀法

达标巩固练习或布置作业,是化学课堂常用的“收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如果教师设计出富有哲理性、新颖性的歌诀、谜语,则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收尾”练习可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会即刻激发学生探求每句歌诀所蕴含的知识内容。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可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编成两句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这样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

8.冶情励志法

在某些课堂“收尾”时,引用与教学有关的名人生平事迹,赞扬名人的思想品质或推崇名人的治学精神,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和模仿的样板,巧妙地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本课“收尾”教学之中。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可联系我国杰出化学家侯德榜的辉煌事迹。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第一,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第二,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第三,为发展小化肥工业作出了贡献。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通过实例,激励同学奋发学习的精神和报效祖国的斗志。

9.创设情景法

教师在设计结课语时,充分应用教学语言或教学媒体,充分构成课堂教学的课末情景,是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艺术享受。例如: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结课时,可设计:“请同学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力,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己也来编一张元素周期表。”这样既可深化课堂学习的知识,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10.采访反馈法

教师一反常规,出其不意地将结课任务转交给学生,以教师采访,学生谈感受的方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评价等经学生之口表达出来,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育课堂上使用的一种新形式。学生在接受采访的交流、畅谈中,通过梳理思绪、反馈信息、组织语言、情感碰撞等过程,既可锻炼综合能力,又可评价、反馈教学效果,是一种多赢的手段。例如:在学完盐类的水解平衡后,可采访同学总结本堂课的要点,老师在幻灯片上当场打出同学总结的文字,可请不同的同学相继补充。这不仅能体现出课堂对学生的重视,而且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高中化学结课应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收尾应有目的性,无论是巩固课堂知识,还是承上启下,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或者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都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出合理的收尾方式和内容。

2.简约性原则

课堂收尾并不是对教学主要内容的再次讲授,因此,要切中要点,突破难点,语言要精练、概括,做到要言不烦。寥寥数语,或画龙点睛,或旨深意远,耐人寻味,或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3.灵活性原则

收尾需要简练和概括,但形式是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收尾”,以体现出生动、有趣、活泼的特点。但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否则会冲淡和影响下一节新课的学习。

4.发展性原则

这是现代教学理论对课堂收尾最根本的要求。传统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巩固性,而现代教学理论侧重于课堂收尾的发展性,即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特别是侧重于学生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发展和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诚然,“画龙点睛”无定式,但它的精心设计与草草收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因材、因人施教,努力探索与选择最佳的结尾方法,使课堂结尾具有概括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发展性。

参考文献:

[1]武林茂.浅谈生物课堂结课艺术[J].金色年华,2010.8:98-98.

[2]李艳芳.浅谈生物课堂结课艺术[J].教育交流,2009.3.

[3]陈筱勇.中学化学结课语的设计[J].化学教育,2009.5:26-28.

[4]孙翠莲.谈课堂教学结课[J].青年文学家,2009.12:130-130.

上一篇:在教学对中学生低落情绪的透视及对策 下一篇: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开展物理有效合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