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菜市场的时代记忆

时间:2022-10-21 08:05:27

宣城菜市场的时代记忆

提起菜市场,你会想起什么?是杂乱而喧嚣的,还是惬意而温馨的?是儿时跟在母亲后面,眼巴巴地盯着她手里提着的各类美味吃食,还是刚参加工作时,每元每分地算计怎么打发这个月的生活?

尽管不会刻意想,可一旦提起,“土里土气”的菜市场都会承载我们或多或少的记忆。也许平日里我们对路过的菜市场不会多看一眼,但如果身边没有了这样一处地方,任谁都会觉得,生活中似乎少了点什么。倘若有一天,旧市场被新市场取代,熟悉的菜场大妈还会不会来,记忆里的味道还能否找回?

今年11月28日,在安徽宣城这个闲适的江南小城,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试营业,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将对老的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实施关闭。这意味着,两个陪伴市民30年的老“伙计”真的要和大家说再见了。

对老的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进行搬迁的呼声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宣城市中心的“古老”存在物,老市场的确对都市发展有很大制约,现实不允许它们阻碍新城建设的步伐。但对老百姓而言,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不仅有生活的意义,还是历史的承载物。它伴随大家走过几个时代,其中蕴含的感情元素,是不可磨灭的。

笔者从个人的视角来看,心中还是忍不住留恋几分。记得当年,笔者随父母从50公里开外的狸桥镇赶到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打办年货,为的是寻找一些当地难得一见的食品:红富士苹果、大前门烟、的确凉布等。今天看来,物流在最表层呈现着社会的繁荣。红富士苹果,原本普通,可在当年,我们的视野如果离开类似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的地方,红富士苹果就成了稀罕物。很多货物的路途尽头,就在这些菜市场。

因此,当年的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是一个值得瞩目、值得自豪的地方。逛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的时候,笔者的内心往往怀有新奇。它属于“本土”,却蕴含“世界”。比如一个没见过大海的人,却可以在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嗅到异国的味道,带鱼就是这样的例子。这种味道深植于民众的记忆里,从食材开始演变,成为喜欢,成为幸福,成为怀旧的感情,甚至,成为市民的文化。

搬迁老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最多的成分就是搬迁记忆,搬迁历史。与很多老建筑物不同的是,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没有深层次的坐标性。尤其在物流、商超异常发达的今天,很多货物的路途终点,已经深入乡镇,深入村庄。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的“瞩目性”、“自豪性”几乎完全丧失,它只是一个十分普通、设施陈旧的市场了。如果我们对此感到失落的话,那也是我们的记忆伴随着社会进步而自然消逝。应该说,是件好事。

农产品市场的搬迁,新旧市场的更迭,是历史的必然。安徽省合肥市坝上街农产品批发市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在过去的50年时间里,一直是合肥市民购物的理想去处,尤其逢假日周末,那里人潮如织。2000年,面对合肥大建设的需要,市场整体搬迁了。如今的合肥坝上街换了旧颜,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那里正在成为国际性的商务、金融消费中心。

安徽省马鞍山市的为民农产品市场,其前身也有类似于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城中村之嫌,与马鞍山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相悖,当地政府痛定思痛,投巨资兴建了市场,彻底改变了马鞍山市落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形象,不仅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好感,还吸引了南京大批客商在此经商。

今年10月,笔者一行考察上海西郊国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公司负责人王雪松自豪地介绍,花园式的西郊国际市场,今年6月营运,占地2000余亩,其规模为中国之最,是上海市政府大刀阔斧拆迁、整合各大小农产品市场的杰作,目前正吞吐着来自国内国际的农产品,成为一张展示上海对外的新名片。

老市场已不在,取而代之的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步在哪里,还会有市民们“熟悉的味道”吗?安徽省“861”重点项目,宣城市最大的“菜篮子”工程,中国供销集团投资10亿元按样板工程建设……无须过多强调这些辉煌的成就,对市民和南来北往的客商来说,新的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实惠?

“这个市场的经营范围几乎涵盖了农产品所有家族,只有您想不到的,没有您买不到的。市场既有副食品、糖酒、粮油、调味品、水果、蔬菜、水产、肉类等交易区,也有冷链仓储配送、电子交易、农展和商务中心等配套服务区。这里坚持真真正正做市场,使各地的客商‘进得来、留得住、能赚钱’。” 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负责人,信誓旦旦地说。

搬迁老菜市是时代的进步。除去上述因素,就感情而言,如今老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的功能和意义,必然大打折扣。都市中心的繁华,并不建立在它身上。单从卫生、交通的角度来审视,它甚至算个异类。数十年前,宣州城只是个小县城,人口规模不足万人,市场在县城的地位,不是今天的环境可比的。只因为当年的环境小,民众活动范围十分有限,所以市场很醒目、很重要。而近年来伴随城市快速发展,宣城市面积和人口激增,城区人口超过20万,类似宣城九州市场和宣州市场已无法满足民众的生活需求。即便它位于市中心,也因为货色的有限,光彩锐减,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光彩被时代湮没,或许我们有理由通过一个老市场的没落,来观察这个社会的发展。作为民众生活基础建设的市场,如今多样化了。人类一方面更加“聚居”,另一方面,生活基础却呈现开放性。多样化的市场,也是这种开放性的表现之一。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而多样的选择机会。单以副食品为例,从当年的原始资料,到初步制成品,到今天的无数即买即食的成品,反映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还有大众对时间的渴望和需求。而这个时间需求又建立在普遍富裕的基础上。我们很多时候,买的不是副食品,而是时间。

搬迁老菜市是时代的进步。 在此,依恋老市场的时间观念是落伍的。尤其处于繁华都市的中心地带,人们的思维和脚步,无法像停留在小巷子、乡镇道路上那样悠闲。工作事务的数量与时效,决定了都市的繁华程度。生活的快节奏,使得拎着布袋子和篮子逛菜市,显然不符合都市中心的时间观念。从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时空形态,一种是过去式,一种是现代式。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们无法融合这两种时空形态,而它们的并存,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不协调。所以,我们要将感情放一放,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新的宣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不仅会带来更丰富的产品,更旺盛的商机,更能够重塑市民心中最美好的生活记忆。

上一篇:“青春使命”寻访实践活动略谈 下一篇:餐桌、基地与经营主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