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平稳过渡技术的实现

时间:2022-10-21 07:08:02

IPV6平稳过渡技术的实现

1、前言

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大了对IPv6的部署与发展的力度。在很长的一段过渡期内,IPv6地址和IPv4地址必然共同存在的,业务是互操作和共存的。对于IPv6过渡的技术有很多,而这些技术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不太成熟,有待提高,在实施的时候,对于可扩展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为IPv6与IPv4不兼容,IPv6现在已经走到商用部署阶段。在当前IPv4占主导的网络环境下,IPv4向IPv6的平滑过渡成为IPv6能否成功的关键。必须要有一套机制,以此保证IPv6网络的孤岛间能够利用现有IPv4网络来进行通信。

2、IPV6过渡技术

IPv4向IPv6的过渡阶段所采用的过渡技术主要包括:

一、IPv6/IPv4双栈技术:

双栈节点与IPv4节点通讯时使用IPv4协议栈,它既可以接收,处理,收发IPv4数据,亦可以接收、处理、收发来自IPv6的分组。当与IPv6的节点进行通讯时,使用IPv6协议栈。该策略还存在一些限制:在网络中的所有路由器必须升级到 IPv6;路由器还提供双寻址方案,IPv4与IPv6选路协议进行双重管理;IPv4与IPv6对应的两个选路表存在足够存储空间。如图双栈节点示意图

双栈节点具有三种工作模式:

1、只运行IPv6协议,表现为IPv6节点;

2、只运行IPv4协议,表现为IPv4节点;

3、双栈模式,同时打开IPv6和IPv4协议。

双栈技术是IPv4向IPv6过渡的基础,所有其它的过渡技术都以此为基础

二、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类似于点到点的连接。多的隧道技术基本思想都是一个加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区别在于封装部分的不同,它提供了两个IPv6站点之间通过IPv4网络实现通讯连接。这种方式能够使来自许多信息源的网络业务在同一个基础设施中通过不同的隧道进行传输。由于双方协议栈的不同,当单纯IPv4主机和单纯IPv6主机之间进行通信的时候,一定需要对协议进行翻译转换。这就是一种互访技术:IPv4网络与IPv6网络之间的互访。相关的方法有:SIIT(Stateless IP/ICMP Translation)和NAT-PT。

3、当前IPv6发展的状况与瓶颈

目前,对于IPv6过渡的技术有很多,而这些技术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不太成熟,有待提高,在实施的时候,对于可扩展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IPv6规模商用尚存的多个瓶颈。

家庭网关升级支持IPv4/IPv6双栈比较困难。随着IPv6演进的加速以及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战略的,对于承载网而言,城域核心、骨干网、BRAS和SR设备的IPv6支撑程度是比较高的,接入网设备对于当前以PPPoE协议方式为主的宽带上网业务来说,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改造,因此,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支持双栈,同时,在BRAS设备部署CGN板卡来缓解IPv4地址消耗。但是家庭网关升级支持IPv4/IPv6双栈比较困难。

当前可以支撑IPv6业务系统不多,只有少数网站可以支持IPv6,即使IPv6网络建好,若业务系统资源问题如果不能够被解决,业务层没有应用也会影响到IPv6的发展,所以,如果要推进进程,需要适合中国国情的政策,即用国家政策来推动这个业务系统的向IPv6的演进,可以举例,如通过软件系统的准入入网这些策略,使他尽快支持IPv6版本,这些系统一旦IPv6这个进度会大大的缩短。

所以IPv4向IPv6的过渡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ICP、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软件、终端设备、应用等许多个环节。当多年技术积累的IPv6,终于可以迈入IPv4向IPv6的关键过渡期的时候,ICT产业也在形成的新一代网络社会体系,这又为IPv6的全球商业化进程提出了新加挑战。

十二五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规划实施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Pv6过渡技术国际测试大会总结会议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全面测试了路由交换设备、网关设备、接入服务器等,在搭建的测试验证环境中还包括认证鉴权系统、DNS系统、网络管理系统、DHCP服务器、计费系统、安全设备等。会议为IPv4向IPv6的过渡和互通增进了共识,增强了信心。

4、结束语

IPV6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全球化一个大的趋势发展方向,是现代通信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可以看到,IPV6势在必行,前景是无限光明的。产业界各方会配合国家的发展的各项路线图积极的行动起来,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以地址过渡为契机,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在实际网络建设中,应根据扩展性、安全性、网络性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网络自身特征的过渡策略。此外,还要积极推进国际上的合作,拓宽互联网的合作与应用渠道,共同探索发展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朱亚琼.校园网IPv4/IPv6过渡技术研究[J].硅谷,2011年19期

[2]苏云成,宋如敏.实现IPv4向IPv6过渡的双协议栈技术和隧道技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年20期

[3]严小燕,李旸,夏桂林.基于IPv6的瘦客户端在网络视频教学中应用的展望[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付渊.IPv4向IPv6过渡技术研究与分析[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年08期

[5]D.Forsberg,J.K.Malinen,J.T.Malinen.and T.Weckstrm,”Dynamics-HUT Mobile IP technical document.”In the software release 0.5:Aug.1999.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吉教科合字[2012]第371号)。

上一篇:热化学脱水稳定性初步探讨 下一篇:ARRIEL 2C发动机功率裕度显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