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的转变

时间:2022-10-21 06:55:4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的转变

摘要:在实践教学研究中,我们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摆脱了传统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的束缚和影响,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和注重基础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的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的“三个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转变

【中国分类法】:G623.2

所谓的转变观念实质就是“以课本、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体”向“以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相结合,学生为主体”的转变;“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向“以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转变;“以侧重知识,训练技能为主”向“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协调发展,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转变,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学生喜欢学语文了,而且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了明显提高。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呢?我们的做法是:

一、构建“自主开放、参与探究”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进行实践研究中心,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一个人如果从小生活在这也不准、那也不行的训育管教之下,创新必定无从谈起。实践中,我们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敞的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良好机会,尊重、信任学生,耐心引导学生,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尽量减少集中教学的时间,教师的分析讲解重在“启导”,做到适时适度,体现“精讲”原则,讲在关键处、疑难处,不用大量的讲解分析去代替学生的自我探究,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我们针对自主探索阅读教学的特性,采用以下教学结构形式:

1、激趣启导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导,以学生自读为途径、探究为目标进行研读。教师深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营造亲情学习氛围;引导、鼓励、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理解,适时点拨总结;最后让学生自读强化,达到内化积累。

2、交流合作式。教学中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出疑问;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合作解疑;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学习所得。讨论交流时,教师深入小组,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气氛中,与学生零距离沟通交流,调动、激励学生不断深入地阅读体味。

3、自由开放式。教学时放开阅读目标和内容。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自拟、自定。然后让学生自由尝试阅读,在读中自悟,在悟中自读。最后让学生交流、评价学习实践所得或成果。

二、倡导“‘三导’‘三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客观存在,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才能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和小学生学习语言“理解――积累――运用”的规律,紧紧围绕阅读教学的目标,摆正“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位置,教师“三导”、“三让”学生,使其自读自悟,自得自能。

1、“三导”

(1)导读。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实践中,我们首先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懂得读的技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导思。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激发、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和习惯,教给质疑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信任,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质疑的空间,对学生提出的浅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当“小老师”,当即解决;对学生提出的较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留待“精读感悟”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解决,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3)导法。在新课程体系下,传统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正被“指导――探索”模式所取代。课堂教学已不仅仅是把学生教懂,也不仅仅是为了“消灭”问题,而应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起来才“有章可循”。因此,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同步读书法、比较鉴赏法、分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重点品读法、粗略读书法等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2、“三让”

(1)让学生多读。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只有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才能获得个人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实践中,我们保证学生有充足自主读书的时间,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读出感情;鼓励学生通过略读、精读、重点品读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获得语言积累。

(2)让学生自由表达。文章总是表达一定的情感的,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刻地体验和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是培养学生“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的关键。实践中,我们十分注重为学生架设理解内化的桥梁,创设学生自由表达的语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让学生变换角色朗读,想象语境;让学生模拟运作朗读,再现表象等,鼓励学生读后讨论、揣摩、品味,在自我体验和表达情感中,产生个人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

(3)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实践中,我们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训练中运用积累语言。让学生熟读课文,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把课文中的词汇、句式及表达方式等储备起来;让学生摘抄课文中准确措辞、成语格言、新颖的句式、精彩的片段等积累语言。在学生对课文语言内化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写”的训练,读写结合,实现语言积累的“质”的飞跃。

三、开辟自主阅读天地,培养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如果阅读内容仅局限课本,那显然是阅读资源不足,为此,在实践中,我们构建了一个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课外阅读为辅阵地的新的语文学习环境,扩大学生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学生掌握文中阅读内容和方法后,精心为讲读课文选配同步课外读物,以扩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以“一篇带多篇”,增加学生阅读量,扩大阅读面。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巩固、拓展了学生课上所学的知识。

开展各种读书竞赛、评比活动。如举办“读书演讲比赛”、“优秀阅读卡片展评”、“手抄报评选活动”等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广泛阅读、广泛猎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图书交流阅读机制。对班上学生的图书进行登记造册编号,定期定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鼓励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他们的语文素养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上一篇:“课堂生成”转化成有效教学资源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引企业进校园 融专业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