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停留”还是“走动”

时间:2022-10-21 06:11:59

函数的图象以几何形式直观地表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是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正确理解函数图象的意义,是初学函数的重点和难点。下面请看两例:

例1(八年级课本)下面的图象(图11.1-5)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菜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走到菜地用了多少时间?

(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多少时间?

(3)菜地离玉米地多远?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多少时间?

(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多少时间?

(5)玉米地离小明家多远?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小明离家的距离y是时间x的函数,从图象中有两段是平行于x轴的线段可知,小明离家后有两段时间内先后停留在菜地与玉米地。这里有两条线段与横轴平行,它们的意义是“先后停留在菜地与玉米地”。

例2小明早晨从家里出发匀速步行去上学,小明的妈妈在小明出发后10分钟,发现小明的数学课本没有带,于是她带上课本立即匀速骑车按小明上学的路线追赶小明,结果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已知小明在整个上学途中,他出发后t分钟时,他所在的位置与家的距离为s千米,且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如图中折线段OA-AB所示。

(1)试求折线段OA-AB所对应的函数关系;

(2)请解释图中线段AB的实际意义;

(3)请在所给的图中画出小明的妈妈在追赶小明的过程中,她所在的位置与家的距离s(千米)与小明出发后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友情提醒:请对画出的图像用数据作适当的标注)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图中线段AB的实际意义是小明出发12分钟后,沿着以他家为圆心,1千米为半径的圆弧形道路上匀速步行了8分钟。

(3)如图中的折线段CD-DB。

这里与横轴平行线段AB的意义是小明出发12分钟后,沿着以他家为圆心,1千米为半径的圆弧形道路上匀速步行了8分钟。

同样是与横轴平行的线段在例题和中考题中却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如何正确理解呢?再看下例。

例3(2007年山东淄博市中考题)如图是韩老师早晨出门散步时,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之间的函数图象,若用黑点表示韩老师家的位置,则韩老师散步行走的路线可能是()

这里题目中没有停留的意思,图象与x轴平行的线段理解为“沿着圆周运动”,故应选择D。如果题目中有“中途在报亭看报纸”或“中途休息一会儿”等词语,那就是“停留”,步行路线是沿原路返回,此题没有答案。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

1)在距离-时间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线段有两种意义,即“停留”和“在圆周上走动”

2)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正确地理解与横轴平行的线段的意义。如:例题中“去菜地浇水”和“去玉米地锄草”,可以理解为离家距离不变,即“停留”。而中考题中“匀速骑车按小明上学的路线追赶小明,结果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没有“停留”的意思,应理解为“在圆周上运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广东佛山市中考佳作展评 下一篇:英语情态动词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