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闭潮”真的到来了么

时间:2022-10-21 06:06:10

诸多媒体报道,近期以浙江企业为代表,中国不少中小企业近期关门大吉。全国工商联也表示,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与此同时,昨日公布的汇丰采购者经理指数(PMI)预览值也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关口,滑落至48.9,创下28个月以来最低点。汇丰PMI的采样以中小企业为主,数据疲弱似乎也印证了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

但浙江省统计局近日表示,该省中小企业虽有些许倒闭,但总体正常。有关数据显示,1至4月,该省中小企业新增4.5万家,远多于注销的7306家。而工信部也表示,并未出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现象。但工信部承认,目前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比较困难”。

总体来看,各方对于“中小企业倒闭潮”的表述各不相同,但因从各自利益出发,得出不同的结论。但一个共识是,由于货币政策从紧,中小企业正在出现“信贷饥渴”,导致步履维艰。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困境,则带着明显的“中国特色”。在银行、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之间,似乎存在一种天然的“所有制”默契,让绝大多数信贷资源向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量,仅占中国银行业贷款余额的15%至20%。按照中小企业的体量,这个比例显得偏低。

在提出解决方法前,先要提出两个问题,以防止“泥沙俱下”。

第一,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其实并不紧张。以中小企业扎堆的温州为例,民间有大量资金。在过去很多年里,这些资金在房市、金市、煤市等市场上都展示了强大的力量。因此,简单认为流动性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并不准确。

目前紧张的主要还是银行信贷,这主要是受到了调控政策的影响。对于长期依赖民间融资的中小企业来说,“银行贷款难”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在这样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形下,也需要谨慎对待。

第二,中小企业主要从事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生产,在任何一种冲击下,都可能出现大面积经营紧张。金融危机期间出口萎缩导致大量企业倒闭就是一例。企业产品如果竞争力较弱,抗风险能力肯定也较弱。一旦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政府、推给货币政策,也不是一种正确态度。接受一定程度和比例的企业倒闭,才是科学的态度。

那么,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从根源上来讲,中国需要进行新一轮金融体制改革,创造一种更加公平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在根本的制度性改革难以一蹴而就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甚至考虑一种相对更为“激进”的制度,包括允许建立私人银行等等。为中小企业建立更加“草根”的金融机构的基础在于,与其让民间高利贷盛行,不如建立一种制度较为规范、受到相应监管、并借助于民间资金的金融体系。这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减少其破产概率。

当然,从中小企业本身来讲,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强化融资和讨价还价的能力。在市场机制中,资本仍然具有着强大的话语权。离开自身实力奢谈政策扶持,是不可持续的。

笔者认为,日本的经连体系(Keiretsu System)值得我们借鉴。这个体系由一些龙头公司牵头,包含融资机构、供应商和制造商。其成员持有成员团体的股份,并且相互贷款,以及从事联合投资。这样一个互相合作的体系,能在短期内保证企业快速成长。经连体系减少了过度竞争,也有利于企业形成在某个行业的集中和规模优势。

这样一个体系,是否适合中国的土壤,当然是存在一定疑问的。很多人会指出,由于合作性较差,让中小企业抱团可行度并不高。但随着人民币进一步升值,工资和其他要素价格的上涨,中国工业化的下一个大趋势必定是进一步整合。这就要求产业链分工更细,厂家之间也必须加强合作。

笔者相信,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市场的力量会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制度和安排。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融资结构改革和产业结构创新,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时评人物:刘利刚

现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监,主管大中华区宏观经济、汇率和策略研究。曾任职于香港金管局、亚洲发展银行学院、世界银行等机构。其评论文章《“堵”住理财产品有用吗》、《地方政府”隐形”负债》、《向新加坡学汇改》、《电荒糊涂账》、《离岸中心的“泄漏效应”》、《利率市场化路径选择》、《破解人民币波动悖论》等在社会产生极大反响。

上一篇:工业强省 青年争先 下一篇:动车追尾特大事故令人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