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因材施教”

时间:2022-10-21 05:56:21

摘要:教师要活用教材及生活中的素材,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及特点,有针对性地予以授课,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化。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实效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6-041-1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文工程,它将教师、学生与浩瀚的知识融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起着独特的作用。作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我认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教学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学生是有差异的个体,怎样使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并且我们也觉的很顺,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新课标也提出,要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是教材和生活。

在新课程体系下,政治课的教学不能像对待老教材那样,书上有什么讲什么,考试也不能像原来的考试那样书上有什么就考什么。新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更多的是路径、指向,我们在课堂上所重视的也应是路径和过程。新教材所重视的教育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教材遵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与生活”的原则,教材的编写更贴近学生、更贴近日常生活,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学以致用。教师要做的是在教材的引领下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活动中、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例如:在分析高二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时,我选用了这一事例: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被两车相继碾轧,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学生讨论:18名路人、拾荒阿姨陈贤妹,我们应该像谁那样做?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几分钟后,学生们讨论热烈起来。有同学认为: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要鼓励人去做好事;要大力呼唤每个人担当自己的责任,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可以从法制建设与规范、加强公民应急救助知识教育、舆论宣传引导;保障真正见义勇为、救死扶伤之人,免除救人者的后顾之忧,等等。有同学认为:做好人难,因为做好事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做好人不但没有法律保障反而会被惹祸上身,等等。

师生在课堂讨论中,道德、情感得到升华,知识得到提高: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与私利的冲突时会作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相信,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坚定帮助别人的决心。

其次,“因材施教”中的“材”指的是教学的主体――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变得更完善、更完美,哪怕他们多学了一个字,多会了一个概念,多懂得一个道理,对于我们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成功和收获。

当然,由于我国多年来“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就大大加重了每个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每个孩子都关系到一个甚至更多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更应当重视每个孩子。

当然,由于每个学生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上存在的天然差别,使我们在教学中必然要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对不同水平的孩子就应当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高二在分班时,把大部分底子薄、总体水平低的学生分在政史班。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就应当将每个重点、难点知识都讲到、讲透并落到实处,即基础知识一定要落实。政治又是他们的高考科目,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深度和难度,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练习设计时,多出中档及其以上题,少出高难度题。

要最大可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因材施教”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感因素。

路曼曼其修远兮,实施“因材施教”是一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因为只有你热爱每一个学生,才会将你的期待心理与每一个学生的渴盼心理对接,这时,也只有这时,“因材施教”才会具有全部的意义。学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是教师实现人生境界的阶梯。教师体察每个学生渴求的眼神,体会每个学生细微的变化,才能培养出一个个发展健全、有崇高理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上一篇:幼儿园儿童诗教学现状的思考与改良 下一篇:教师应学会做情绪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