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药物去太空

时间:2022-10-21 05:45:47

带上药物去太空

并不稀奇的“太空病”

四十多年载人航天的实践证明,人不仅能够在空间环境中长时期健康地生活,而且能够有效地工作。但是,空间环境对人也确实有不良影响。

在失重状态下,航天员的心血管、骨骼肌肉和感觉系统等都会有反应。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量的血液在体内重新分布。航天器入轨后不久,航天员体内大约有2升的血液淤积在头部和胸部,继而引起上身静脉扩张,面部浮肿,下肢皱缩,心脏活动和血液循环的细节也受影响,肾脏对水和盐的清除率发生变化。胸腔充血可以持续存在于整个轨道飞行过程中,因此使人担心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肌肥大和出现动脉高血压。不过这些变化还不至于明显地影响航天员完成航天任务的能力。回到地面后,一般经过十天左右的时间即可恢复到飞行前的身体状况。

在骨骼肌肉方面,在轨道飞行的第一天,航天员的体重可能下降3~4千克,主要原因是失重引起肌肉运动减少,血循环紊乱,肌肉萎缩。随着飞行时间的延长,体重又可回升1千克左右,即体重比飞行前减少2~3千克。航天员在飞行中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可使体重下降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飞行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出现持续性的骨质脱钙,平均脱钙率每月约为全身总钙量的0.5%,相当于长期卧床试验中脱钙量的3倍。为了防止脱钙,不少国家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改善饮食成分,加强体育锻炼等。

对付航天运动病

在感觉系统即神经系统方面的主要反应就是航天运动病。

不少人有晕机、晕车、晕船的体会,这是由于人体管理空间的定向和维持平衡功能的前庭系统受到过度刺激引起的。轻者头晕目眩,胃部不适,重者恶心呕吐,痛苦难忍。航天中的航天员也有类似的反应,据统计,大约有1/3的人不同程度地出现过运动病症状,有的人持续几小时,有的长达五六天之久。

一进入失重状态 航天运动病即可能发生。大多出现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持续的时间和症状的轻重与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随着飞行的进行,症状会自行减轻。一般情况下,一周之内即可完全适应进而恢复正常,很少再度重复发生。这就要求在选拔训练、药物使用上采取一些相应措施。尽量选拔那些对运动病敏感性差、感觉器官功能稳定的人为航天员。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运动病,这正如水兵长期生活在海上,习惯于舰艇在风浪中前进,芭蕾舞演员连续旋转几十圈也不头晕一样。再有就是口服各种抗运动病药物,这是一个重要措施,也确实见到了成效。

空间生活的医疗保健

为了保障航天员上天之后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必须要采取一定的防病措施和携带必备的药品。

载人航天器上天前,航天医生要采取一些专门措施,防止航天员航天期间生病。这些措施是,对座舱和带入座舱内的个人用品及仪器设备进行严格消毒,如用紫外线照射等,舱内空气要过滤净化,舱内物品不得挥发有毒物质。携带的食品、饮用的水都要完全符合卫生要求。发射前几天要对航天员隔离检疫,不能接触家人和无关人员,避免感染上疾病。

尽管经过这些严格的预防措施,航天员还是难以避免在航天飞行中生病,如美国阿波罗系列飞船的宇航员,就曾发生过一些常见病,诸如感冒、腹泻、肠炎、胃炎等。只是由于疾病较轻,飞行时间短,才未影响航天任务。这说明未来的空间生活必须加强对航天员的医疗保健工作。

带着药物去太空

在太空飞行的航天人员中,目前一般都没有专门的医生同行。因此,空间生活必须要携带一些药品供航天员使用。

航天时携带的药品有两类。一类是常见疾病的用药,如治疗外伤用的消毒压缩绷带、抗菌药膏、镇静或镇痛用的注射针剂、止泻治肠胃炎的药片、防感冒和降压用药、消炎用的抗菌素等。另一类药物则是特殊用药,其中有抗航天运动病的药物。

服用抗运动病药物,对防止运动病发生及缓解运动病症状都具有一定效果。给药方法,除口服外,还用一种带有药物的橡皮膏紧贴在头部皮肤上,通过皮肤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抗脱钙药物。航天飞行中,航天员会发生骨质疏松脱钙现象。科学家们采用了补充钙的药物进行矫正。

抗辐射药物。人在宇宙中航行,接受的宇宙辐射量要比地面多。当然,低轨道飞行有舱壁屏蔽,一般接受量不会达到损害程度,但如遇到太阳照射时,或出舱活动,接受的辐射量加大,有时则须服用抗辐射药物,以预防因辐射量大而遭受损害。

调整睡眠的药物。航天员在长期航天中,会出现情绪激动、幻想、多梦等异常感觉,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这些对航天员的工作效率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时航天员服用些镇静剂和催眠药物,会有一定的效果。

上一篇:建在学校的少年科学院 下一篇:传递那一根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