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于世 第2期

时间:2022-10-21 05:38:28

在无常的命运、纷纭的宇宙前,人类的个体没有强者!我们都是以弱者的姿态面对着来自自然,来自同类,来自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挑战。无论你是政界巨擘,还是文学泰斗,抑或是“弯弓射大雕”的英雄豪杰,莫不如此。自然,苏轼也是如此。所以,笔者想从这个角度与学生一起解读《后赤壁赋》这篇文章,以期实现师生个性化阅读与共性阅读的目的。

一、关于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中强调:“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这其实就是强调一种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面对经典名著读出自己的收获。《后赤壁赋》无疑是经典文学作品,而对于此文的解读鉴赏千百年来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之下对此文也有着不同的解读。

二、关于教材以及学情

本篇是语文出版社选修课本《唐宋家散文鉴赏》中第四单元“苏轼散文三篇”中的第二篇,第一篇为《放鹤亭记》,第三篇为《留侯论》,这三篇文章兼顾了苏轼散文题材的三个方面。而学生已经在语文出版社的必修第一册中学过苏轼的《赤壁赋》,必修第三册中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些诗文及其历史文化背景都是学生学习《后赤壁赋》的知识储备。

三、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他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当代的中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去解读此文,对于弱者在多舛的命运前的选择与坚守多一分理解,甚而能感同身受,应当是学习此文的应有之义。

四、关于教学重难点

本文重难点倒不在于知识的学习和苏轼思想的把握,而在于学生通过《前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学习,对于苏轼在黄州的思想进行比较并深入地解读。那么,也就是说,怎样在此文中读出新意,或者说读出学生独特的感受才是本文的重点与难点所在。

五、关于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学生探究式阅读并写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学过程可以这样来安排:

第一节课,带着学生复习《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明确苏轼在黄州的基本思想和心态。然后布置学生自读《后赤壁赋》,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文义。

第二节课,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对于文中重点的字词句等文言知识进行讲解。而后布置阅读思考任务,即在已有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能从此篇文章中读出怎样的个人独特感受,形成文字。

第三节课,学生互相交流形成的文字,而后老师读自己所写的同题作业。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与老师的个性化阅读结合起来,尽可能找到共性化的内容,以期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之目的。

六、

弱者于世

我是不会去参观苏轼墓的,即使“三苏墓”就在省内平顶山郏县城西。因为,我不会相信那一抔黄土下,就有一个生理意义上的即使是死亡了的苏轼。

苏轼明朗的生命气息明明就在我们的身边,他时而狂啸“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时而微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时而豪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而低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看,大学教授在读他,青年学子在读他,垂髫小儿在读他,甚而市井之中,贩夫走卒口中也会有他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文赋。苏轼怎会拘于那三尺黄土之中呢?他就在我们身边呢。

中国人向来性格内敛,容易纠结于人情世故。即使是盛唐气象之下,不也就是一个李白吗?也因而,中国人对于豪放、旷达之人倍加欣赏。生活中少了,便也显得珍贵了,这个道理看来在哪里都是行得通的。如果非得给苏轼一个符号,那么我想“豪放”“旷达”“乐观”等词语是必不可少了,似乎谈起苏轼,中国人便仿佛看到了一个理想中的偶像形象。

就如任何一个理想中的偶像被符号了一样,苏轼亦难逃这样的遭遇。但是,我们也知道,任何一个被符号化了的偶像其实都是一个个充满了普通人喜怒哀乐情感的正常的人,他们也会为衣食奔波而苦恼,他们也会为仕途失意而苦闷,他们也会为亲情温馨而幸福,他们也会为爱情甜蜜而赞美。苏轼,不仅仅是一个被“豪放”、被“旷达”、被“乐观”的强者的符号。他也有自己的苦恼,苦闷,不如意。

在多舛的命运面前,他,也是一个弱者!和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所不同的是,弱者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生命?

我们知道了苏轼也是以弱者的姿态存活于世。那么,现在,我们可以再谈苏轼的“豪放”“旷达”“乐观”了,这是弱者的选择!因为弱者也可以有强大的、广阔的内心世界!

弱者于世,实为不易。但弱者又必须面对这世界的纷扰,当恐惧、紧张、畏缩、谨慎、无奈、残酷攫取心灵之时,我们拨开时空的迷雾,去读千年之前的苏子瞻、坡,我们会会心一笑,原来比和我们一样难的甚而比我们更难的苏轼也会有孱弱与无助。既然圣贤都与我们同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以弱者的身份,却以强大的心态面对生命?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古典诗词“炼字”的效果及答题技巧初探 下一篇:浅谈初中新生的起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