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异同

时间:2022-10-21 05:21:42

论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异同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将新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中涉及固定资产的规定进行全面归纳,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由于税收必需依赖会计资料,税法在固定资产确认、计量属性等方面表现出与会计协同的一面;另一方面,由于税法与会计服务的目的不同,税法在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等具体操作方面叉与会计有很多差异、税法突出强调确定性和权威性、税法规定比会计更加明确、具体。而会计为了体现经济业务的实质,更加强调企业的个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财务会计;所得税会计;固定资产处理

一、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协同

(一)确认标准基本相同

会计与税法对固定资产持有目的规定完全一致,但税法采用“使用时间”概念,而且明确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会计则采用“使用寿命”概念。另外,两者均取消了过去对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的规定。

(二)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规定,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取得该项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可见两者均以历史成本为基础。

1、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归属于该项固定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企业收到的税务机关退还的与所购买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款,应当冲减固定资产的成本。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算。

3、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1)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在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2)通过非货币性固定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其成本应当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等的规定确定。但是,该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和披露应当执行国定资产准则的规定。

(3)盘盈固定资产的成本。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当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二、财务会计和所得税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的差异

(一)固定资产原始计量上的差异

(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使用寿命)的差异

税法采用“使用年限”概念,并采用列举方式将固定资产分类规定了最低年限。关于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使用年限,税法在两个地方明确:1、实施条例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第四节资产的税务处理第六十条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房屋、建筑物为20年;飞机、轮船、机器、机械和其它生产设备为10年;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电子设备为3年。2、实施条例第四章税收优惠第九十八条规定,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方法的,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条例第六十条规定折旧年限的60%。而会计采用使用寿命概念,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应当考虑下列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另外还有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每年进行复核的规定。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的差异

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税法在两个地方明确:1、实施条例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第四节资产的税务处理第五十九条规定,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2、实施条例第四章税收优惠第九十八条规定,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固定资产包括: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方法的,可以采取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税法将加速折旧方法作为一种税收优惠,一般情况下只能按直线法计算扣除。会计上对折旧方法的选择则更加注重经济实质。固定资产会计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税法还明确了计提折旧的时点,实施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会计实务中也是这样处理,但会计准则并未对此明确,只是原则性规定,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差异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六条规定,企业转让资产,该项资产的净值,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会计与税法关于净值的概念不同,会计上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原价扣除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税法不考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以会计与税法处置时的确认的损益不同。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投资、捐赠、抵债、调拨等。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对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也存在着差异。会计处理流程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中,除固定资产盘亏是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外,其余的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出售、报废、投资、捐赠、抵债、调拨等都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即借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然后再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进行转出。新准则不再像旧准则那样按账面价值分别转入“营业外收入(支出)”、“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账款”、“资本公积”等科目,对一些特殊事项,如以固定资产抵债、用固定资产投资等事项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采用“公允价值”转入相关的科目,由此将产生会计与税法上新的差异。

上一篇:关于我国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 下一篇:浅析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