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周市镇3—16周岁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10-21 04:33:49

—昆山市周市镇3—16周岁人群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周市镇2006年-2011年学龄儿童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控制学校部分常见传染病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周市镇2006年-2011年传染病发病情况,尤其是3-16周岁人群的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时间段内,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然而发病例数却逐年增加。发病率顺位前三位依次是:手足口病、感染病腹泻、水痘。发病情况较为稳定的是流感、伤寒和风疹,下降较为明显是麻疹。结论: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随迁子女入园入学的便利,为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压力。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大大控制了麻疹等计免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然而水痘疫情却不容乐观。

关键词:学龄人群 学校常见传染病 发病率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趋势研究,不仅仅有利于分析区域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性,还能够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流行趋势,有利于在校学生的发病情况研究。近年来随着昆山市周市镇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导致随迁子女大量激增,传染病尤其是学龄儿童年龄段的传染病发病趋势近年来也随之出现明显的变化。本文针对周市镇2006~2011年全镇法定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了整理,重点针对3-16周岁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昆山市周市镇2006~2011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周市镇派出所人口资料年报,学龄人群本文研究对象界定为3-16周岁。

1.2 传染病报告职责:昆山市周市镇预防保健所成立于2004年,根据昆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要求,负责包括周市、陆杨、新镇等大周市范围内所有传染病的报告与分析工作。

1.3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用SPSS系统进行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4 本文所用传染病分类:为1990年以后国家统一采用的5大分类法,包括:肠道传染病(霍乱、肝炎、菌痢、手足口病、伤寒、脊灰)、呼吸道传染病(甲流、白喉、流脑、麻疹、百日咳、肺结核、流感、腮腺炎、猩红热等)、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梅毒、淋病、HIV、新生儿破伤风等)、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乙脑、斑疹伤寒、疟疫、回归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等)、其他接触传染病(炭疽、水痘、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2 结果

2.4 报告发病顺位:周市镇2006-2011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居各种传染病之首,其中手足口病顺位第一,其他感染性腹泻次之,第二位是接触性传染病,其中水痘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在学校内的发病不容小觑。呼吸道传染病在学生当中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为主,麻疹疫情随着昆山市近年来不断得体麻疹疫苗免疫强化及查漏补种,疫情现在已经逐渐得到控制。

3 讨论

传染病防治,尤其是学校各种散发传染病疫情的防治,不仅关系到家长和儿童的身心健康,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公共场所,人群密集,而且主要以幼儿、青少年为主,防病能力有限,极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暴发,因此学校的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1]

近年来,虽然传染病的平均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随着周市镇经济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正逐日增加,昆山市各级政府对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的优惠和照顾,使得周市镇各幼儿园、中小学机构的学生数量逐年激增,以致周市镇无论是总体发病,还是3-16周岁人群发病,每年网报传染病却是逐年增加的。

发病顺位显示,影响周市百姓身心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是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

而影响3-16周岁人群的传染病主要是肠道传染病、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的上升一方面与人群基数的增加有关,另一方面与近年来昆山卫生局逐步加强对各乡镇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控制传染病漏报密切相关。

从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病率显示,肠道传染病和接触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手足口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符合近年来各地传染病发病总体形势。然而周市镇3-16周岁中水痘疫情的发病率不得不引起重视,尽管水痘疫苗作为二类疫苗早已获批进入昆山预防接种疫苗范围之内,然而发病例数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所以目前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听加强儿童计划免疫,保质保量提高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同时还要扩大水痘等计免相关二类生物制品的推广使用,对控制10岁以下儿童相应传染病发病率十分必要。[2]

参考文献

[1]柏青,王学燕.1950~1998年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谱变化及对策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

[2]孙自银. 陕西省旬阳县1990-2005年传染病流行趋势. 现代预防医学.2007.6.

上一篇:综合医院736例门诊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分析 下一篇:我院门诊二类的使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