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下的设计

时间:2022-10-21 03:36:43

宗法制度下的设计

摘要:原始时代所保留下来的那种血缘氏族宗法关系渗透到了原始时代以后的艺术设计当中。在历史的一些阶段里,器物的形制与服饰的式样不仅仅是装饰性的,更是成为传统社会政治结构,思想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此文主要从周代青铜器和周代帝王的礼服装饰所包含的寓意和象征性发掘宗法制度和设计之间的牵连。

关键词:宗法制度;周代;设计;青铜器;纹样;服饰

中图分类号:J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4-0063-01

宗法制度萌芽于原始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族血缘联系,形成于商代末期。西周建立以后,统治者在商代宗族制度基础上,建立了严格的宗法制度。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以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氏族血亲宗法关系在中华民族的生活中,根深蒂固。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全盛时期,它的社会政治的显著特点主要是等级制,世袭制和分封制。这都深深影响着器物,服饰,祭祖,宫室等的使用。在《礼记》中有这样严格的规定:“天子之豆二十又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西周等级森严,器具的设计到使用都反映着等级的差别,装饰上有明显的秩序感,造型多运用安定而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

一、青铜器

青铜是一种质地坚硬而柔韧的材料,可以用来铸造礼器和武器用于祭祀和战争。商周时期人们大量使用青铜器,人们视它为权利的象征。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陕西扶风县齐村出土的西周厉王时期的一件簋,其铭文内容是为祭祀先王做的一篇祝词,表示做此宝簋,祭祀先祖列宗。簋本来是一种碗类器皿,双耳是为方便抓拿而设计的,而这件兽型双耳竟高48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令人望而生畏,这不是供人使用的器具,只能是一种“神”的尺度,造型给人一种神秘威严,雄伟的感觉,具有纪念碑似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祭祀所决定的。西周后期食器种类增多,形成了一种列鼎制度。天子为九鼎,卿大夫为五鼎。天子的第一鼎称做大牢,用以盛牛肉;卿大夫第一鼎称小牢,用来盛羊肉。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可见周代礼乐制度的严格。

西周种类多样的青铜器大量出现,中国青铜冶铸技术和工艺广为流传。有一种解释: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等到地方上的宗族再进一步分枝时,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路线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总体来说青铜器的功能内容都具有浓厚的宗教化色彩。

二、 器物纹样

西周青铜器纹饰抽象简朴,各种礼器、乐器等工艺品在当时成为“名贵贱、别上下”的标志,青铜器上的图案花纹其精神意象也从纯粹的原始思维方式转变为以人权为内容的复杂层面。饕餮纹、兽面纹、龙纹、凤鸟纹、云雷纹、动物纹等纹饰生生不息地被创造出来,这些造型和纹饰一旦出现就经久不衰,青铜工艺品数量的增减并没影响到纹饰被长期模仿和沿用。饕餮纹是西周早起最有代表性纹样,外形是一种被夸张了的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额上有一对犄角,瞪眼咧口,口中有獠牙或锯齿形牙,本身具有说教性。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纹饰及政治性、宗教性、道德性为一体。西周早中期较长一段时间,凤鸟纹及其流行,纹饰制作讲究。后来由豪华的具象性纹饰转变成粗狂简朴的抽象性纹饰,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多以变形的形式出现。由动物形纹饰变形产生的波曲纹、兽体变形纹等成为纹饰主体。器物上的纹样是人思想观念的转化形式,它与当时社会所共同习知的某些制度有关,必是那个时代人所共识的。如同跟随着带着血亲宗法关系的社会结构共同延续和演变。

三、服饰规范

宗法礼仪制度的形成,不但确定了尊卑上下各个等级的不同服装式样,而且要求随着不同的礼仪换用不同的服饰。尊卑等级往往会按衣冠服饰作出区别,“大家安分各自的等级不乱套,天下才不会大乱”。到了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的周代,已经产生了比较完整的衣冠制度,自天子至大夫到士卿,服饰各有区别定制,商周时期的礼服,代表当时最高级的服饰式样。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要加穿各种兽皮制成的皮裘。贵族的礼服大多是狐皮裘袍,极为珍贵。贵族们为显示礼仪,就在毛裘外面罩上丝织的锦衣,叫作“裼”。裼衣上一层外衣,叫作正服,这是在重大礼仪中穿的礼服外衣。朝庭专门设立了“司服一职,专管服饰规范,负责帝王大臣的穿着。帝王礼服的装饰品和专用花纹,大概也是从周代开始有了具体规定。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如有龙纹、山纹、华虫纹、藻纹、火纹、粉米纹、黼纹、黻纹。这些花纹,只有在天子的服装上才会全部出现。诸候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

综上,与周代宗法制度所牵连的设计都是为了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巩固政权,维护宗族团结。宗法制度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却也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阻碍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丰.中国设计史[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上一篇: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与翻译 下一篇:从陶瓷造物中看科学技术与古代工艺美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