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作用探究

时间:2022-10-21 02:16:17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作用探究

摘要:随着中职语文教材的变动和革新,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趋向“专业化”,在导学案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相互质疑,教学相长”的思想指导下,由学生更有目的、更有效地完成学习内容,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更好地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

关键词:导学案式教学模式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 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54

1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现状

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是依据中职语文课程目标及性质而确定,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人文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养,要为学生的就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形成,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既包括对既定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实施过程中对其的改造以及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产生的课程内容;既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专业特点对教材的既定内容进行重构:改编、增删、更换;还包括其他途径的相关材料的呈现。

多年来,广大中职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中职语文教学的许多方法,但由于受教学内容的限制及其他原因,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始终不能有重大突破,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指导下,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传统的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已成为当今职业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2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作用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预习、合作探究、教师精点、课堂测评、学习反思、拓展延伸等环节。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的使用是其实施高级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目标(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关键。它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自学中发现、思考、生疑、再思考、获知。课堂探究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关键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体验获知的快意,体验方法和技能的重要。教师适时的精点,更能达成教师“导学”功能的落实。课后拓展是落实基础目标(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校已经在使用江苏省职业学校最新版的文化课教材,并结合本校学情实际,积极参与到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洪流中来。在改革过程中,结合高效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我校中职语文教学课题呈现出蓬勃的新气象。导学案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2.1 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内容从“语文化”向“专业化”转变

中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应该为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养服务,而不能简单以普及语文基础知识为要求,要将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提升为最高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内容改革应该呼唤从“语文化”向“专业化”转变。

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课前对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课程的合理整合,将语文的基础知识传授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制订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这样,在语文课堂之内,学生可以高效地建构双重知识框架,使得语文课和专业课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语文课堂之外,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学习反思和课外拓展,打开更加广阔的知识世界,多方面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说明文的教学一般都是要求学生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就可以了,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让这些语文知识和专用要求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在导学案中给学生制订不同学习任务。比如,《建筑师是怎样工作的?》一课,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建筑物,模拟实景导游,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现场导游的能力;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制订演讲的学习任务,结合市场需求,营销一套有风格的建筑物;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学生临摹或者绘画一座建筑物。

2.2 促进语文新教材的模块教学高效完成

我校现行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是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组织开发的一套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它属于公共基础课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基础模块侧重于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属于必修内容;职业模块侧重于专业学习,属于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侧重于终身发展,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任意选修内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限定选修内容。

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模块要求,完成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新的语文教学内容基本以文体来组元的,在以文体组元的同时,考虑到人物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形成若干个主题,比如热爱自然、感悟人生、精神追求、职业理想等等。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做出不同的“导”和“学”的内容,使语文课堂不再枯燥单调,最大限度地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2.3 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

导学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导学案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内容的准备、实施和评价。在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学情,充分利用手中的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引导。在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给予具体的帮助。在评价阶段,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目标、过程和效果的反思。导学案教学模式设计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角色中转变过来,不仅要娴熟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要求和转变,更好地促进了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把握,更会提高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改革的迫切性。

如上探究,导学案教学模式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作用非常明显,需要中职语文教师肯积累、勤思考、敢创新,进一步完善中职语文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赵红霞,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江苏高邮 225600

上一篇:中职学校网页设计教学几点体悟 下一篇:网络教研的载体及适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