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探讨

时间:2022-10-21 12:41:49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素质人才匮乏成为制约物业服务行业发展的瓶颈,这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Abstract: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re are increasing requirements for property management industry in the society. The lack of high quality talents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operty service industry, which raises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property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物业管理专业;行业转型升级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property management specilaty;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2-0163-02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发逐步深入,为了适应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深圳市政府率先在全国提出“谁开发,谁管理”和“建好一片,管好一片”的要求。1981年3月,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成立了内地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三十多年来,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经历了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城市居民中的知晓率和接受度不断提高,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4年年底,我国物业服务企业10.5万家、管理规模164.5亿平方米、从业人员711万、年营业收入3500亿元,较2013年均取得了较大的增长①。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房地产开发得到快速发展,这也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物业管理行业已经进入了企业整合、品牌塑造、业务创新和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指出,物业管理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向服务集成商转变,已渐成趋势,行业责任边界有待进一步厘清、成本上涨影响行业盈利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始终是行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 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情况

我国的物业建筑面积不断增长,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需要大量的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不仅仅是体现在需求数量方面,还体现在需求质量方面,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员供不应求成为物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这跟社会偏见和物业管理行业自身的结构密切相关。在一次社会调查中,很多人认为物业管理专业没什么好学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将来主要是从事保安保洁工作,物业管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且工资待遇差。“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是全社会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印象。目前正在从业的物业管理人员有些来自部队退伍军人,或企业转制员工,有些是外来剩余劳动力,他们不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模式,也有一些是在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毕业的人员,他们经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具备一定的综合管理能力,但不熟悉物业管理的细微方面。物业管理人员总体素质低导致业主满意度低。业主投诉物业管理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的事件频频发生。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表明:制约物业行业发展的关键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匮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物业管理服务行业的要求早已经从“保卫”、“保洁”的初始阶段发展到对社区物业品质服务、私有物业保值增值、市政物业企业化管理的阶段,这必然需要大量的具有高素质、优服务、会管理、懂经营的较高层次物业管理人才。智能化、网络化是未来物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专业知识缺乏的从业人员将不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这对物业管理专业的学历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提高物业管理教育层次,加速物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物业服务水平。

2 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相关情况

2.1 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数量少、层次低

从1996年北京林业大学创设第一个物业管理专科专业,至今,中国物业管理院校教育已经走到第二十个年头,我国开办物业管理这个专业的高等院校日益增多。全国包括本科院校、专科学校以及高职、中职学校中,有物业管理专业的接近300所,其中大多数都是高职高专院校。物业管理专业本科发展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广西大学于2003年获得国家教育部的第一个物业管理专业本科招生许可,接下来几乎每年都会有高校获得审批设置物业管理专业本科,2014年,物业管理本科专业正在招生的学校有17所。在广东省,共有186所高等院校,其中二本以上37所,高职高专院校78所。在这186所高等院校中,有包括广州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内的28所学校设置了物业管理专业,其中广州大学在2013年获得物业管理本科专业办学资格,是这28所学校当中惟一一个本科学历物业管理专业。总的来说,物业管理学历教育层次较低,大部分省份仍停留在大专层次和自考层次,尚未开设物业管理本科教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2.2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

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学校类型各异,有财经类、理工类、师范类、农林类以及综合性学校。物业管理专业所属院系也不相同,有的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归属于工程管理系,有的院校归属于工商管理系,学科定位的不清晰导致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科学。“培养高层次实用型高级管理人才”是目前大多数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深圳、上海和北京为例:深圳的物业管理走在全国前列,深圳的物业教育也开展的比较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深圳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地沟通技巧,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型人才”,“服务型”人才擅长积极主动地进行交流沟通,能以服务取胜,但不熟悉物业管理技术类工作,难以驾驭综合管理工作;上海高校的物业管理专业重在培养熟知现代物业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技术的“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能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但缺点是管理和经营理念不足,也难以胜任综合管理工作;北京高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既安排了综合管理知识的学习,又安排了各类细微问题的学习,计划虽好,但是教学时间有限,课程安排上或面面俱到,难以突出重难点;或顾此失彼,难以均衡。总的来说,目前的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得过于短视,不利于物业管理专业在行业发展中的长远作用。

2.3 师资力量薄弱

1996年北京林业大学创设第一个物业管理专科专业以来,我国开展物业管理教育不过20年的时间,开设物业管理专业本科的高校少之又少,而高校的教师对学历的要求又相对较高,所以现有的高校中物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科班出身的,绝大部分都是相关专业改行的教师,而且年龄普遍较低,实践教学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物业管理的系统知识掌握有限,授课时不能举一反三,只是按照自己熟悉的内容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很难学到全面系统的物业管理知识。

2.4 教材建设滞后

由于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较短,层次较低,并且物业管理专业往往不是重点建设专业,院校投入不足,使得建材建设落后于实践教学。教师在授课时,随意性较大,有的课程没有针对性的教材,任课教师选择其他专业的相关教材,例如:物业客户关系管理就直接选用客户关系管理的教材,没有针对性;要么使用自编讲义,课程的知识点由教师自己把握,难以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3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建议

3.1 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

随着物业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即要能够驾驭具体事务,还要具备发展的眼光,能够考虑企业的未来,这对高校开办物业管理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开设物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招生层次低,满足不了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高校需要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来满足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企业及社会需求。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上海上房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世博会向大家展示:物业管理正在从传统的“小区物业管理”走向现代服务业,培养能够驾驭大型、高智能化物业或场馆的运营的管理人才,作为人力资源储备的院校方,要及时作出面向市场转型期的教学调整。

3.2 明确培养目标,回归管理学

传统的物业管理企业主要进行房屋维修、设施维护、绿化、保安保洁等四项基础业务。现代物业管理涉及到的物业种类繁多,正在向房屋管家、资产管家、生活管家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传统业务进行外包,减少具体事务的管理,集中精力提供优质服务。这增加了对物业经营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应定位于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向管理学科回归,重点培养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以适应物业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的需要。广州工商学院对2015届物业管理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会导致学生就业后在企业缺少一种持续的发展动力,这也是很多学生为什么不能在物业管理公司一直干下去的原因。

3.3 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采取措施改善目前物业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重点关注教研室主任的培养,重视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可通过学术访问的方式,选派有进步要求的骨干教师去国内先进院校或国外进修培养;也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聘请行业、企业资深专业人士及企业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学团队,为特色专业建设服务。同时,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物业企业的正常运作,积累行业一线管理及实践经验,提高年轻教师为物业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广州工商学院与广州锦日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东莞鸿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兼职专业教师团队,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调研,企业的专家按计划到学校举行讲座,双方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

3.4 加强物业管理专业教材建设

物业管理专业教材的选取或编写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和教学第一的观点。可由高校从事物业管理专业教学的第一线教师牵头,组织教师和物业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一起参与。针对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研讨、论证,敲定教材知识点的分配、内容组织和结构,保证编写出来的教材具备实用性。广州工商学院与校企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增加了“双师”型编者的比例,更好地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4 结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物业管理人才,就要提高物业管理专业的办学层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物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使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符合物业服务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注释:

①中国物业管理协会,《2014年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

参考文献:

[1]李霞.高校物业管理专业发展之我见[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1):85-90.

[2]应佐萍.从智能建筑发展看智能物业管理专业前景[J].价值工程,2011(13):104-106.

[3]左文进.现代服务业视角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2014(22):84-86.

上一篇:黄金:2016可能跌破1000美元 下一篇:关注国企改革、天然气和P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