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过程中的政府、市场的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与职能分析

时间:2022-10-21 12:39:05

转型过程中的政府、市场的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与职能分析

【摘 要】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化的动态环境,其过程中的政府、市场和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与职能则更具有复杂性和可探讨性。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进行思考分析的,希望通过能力内的演绎与归纳,为发展中的我国政府、市场和企业家角色定义和职能设定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发展模式转化 政府 市场企业家 角色与职能

一、政府的角色定义与职能分析

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中的政治决定往往是一国重要的转型动力。政府作为国家经济的“人”与“监管者”,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在依靠科学判断来解决发展战略的关键选择中,政府是模式转换主要的决策人;同时,政府作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有义务解决市场自发调节不利时的经济问题。在经济模式转型与机制转轨时期,政府的主要职能应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制定并贯彻相关政策。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往往导致政策的不连贯,对部分即得利益产业或者个人会带来预期利益的损失。如果不能处理好相关的经济关系,将会引发市场及经济的动荡。所以,政府在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多种可能的影响,建立预警机制,安抚相关经济方,最大限度的维护新的模式的建立与新机制的运行。

2.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转型过程中,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维护合法产权、竞争秩序,建立反垄断机制等,都是政府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应该落实的工作方向。在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对竞争秩序的维护与管理,并不是要求政府对企业经营项目事无巨细的管制,而是要发挥监管和调节功能,以“引导”代替“管制”,尽量减少对微观主体的决策干预。

3.提供补充市场的信息服务。发展模式的转变与机制衔接的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存在失灵的风险,导致信息传导不及时。企业在宏观和产业全局上信息不足,会造成判断失误带来经济损失。政府在宏观及产业信息上具有优势,所以在机制转轨时期,政府应给与企业更多的信息支持与服务。

二、市场的角色定义与职能分析

在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与机制转轨的过程中,另一种转型动力是资源禀赋驱动。在转型过程中,市场是经济调控的自发力量,其在政府制定新的发展战略下,通过机制建立来引导相关经济关系进入新的发展循环中来。自此同时,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载体,不断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运行舞台。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主要体现以下职能:

1.保证畅通的价格机制。市场运行的核心是保证价格机制,这就要求模式转换时期的市场价格应该既反映供求关系的比例,又应反映资源、产品的价值。需要强调的是,在模型转换时期应积极对待价格在可控范围的适当波动,唯有这样才可以使社会的资源配置与供求关系由不合理转为合理,并顺应新模式的发展要求。

2.保持良好的信息传导机制。在转型过程中,市场应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传递机制,这样能减少微观经济主体决策时所受到的不良外界信息干扰,使企业决策的成效主要依赖微观经济主体自身对市场、政策的适应力和判断力。倘若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传递时滞,或者传递信息变形,那么企业就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模式转变的预期经济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3.建立健全市场淘汰机制。由于市场联系着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部门,在竞争机制作用下,必然使资源从低盈利部门流向高盈利部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流动。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下,一些低利润企业或者部门将被淘汰出局。在发展模式转变时期,尤其要保证市场竞争淘汰机能的有效运行,适时清退不符合经济目标要求的企业或部门,以实现产业结构与布局的更加合理化,最终实现经济转型。

三、企业家的角色定义与职能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旧的市场均衡的破环与转变,这就需要企业家发挥“创新”精神,作为“舵手”带领企业打破过去的静态平衡,找到新模式下企业生存与盈利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任务尤为艰巨,需要综合实现多重职能。

1.寻求机遇。经济转型意味着政策与市场环境的转变。企业意图在新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资源的高效整合,关键在于企业家经营决策能否发现和把握新的机遇。转型时期的企业家更应拓展长远的发展眼光,依据科学的决策原理,对大环境做出迅速并且正确的选择,带领企业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2.化解风险。在政策转轨时期,经济模式的适度调整亦可能产生一定的波动。作为经济构成的微观主体,企业更应该保持经营的稳健。企业家灵活的风险处理能力能够化解危机,保持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这就依靠企业家部署长期发展战略,坚持发展目标而又善于应变。

3.适当控制。控制是企业家在模式更换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唯有保持对企业的控制,使其在既定发展道路中保持稳健,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家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握反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企业的运营状态,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实现。

四、我国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的三方角色定位思考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再依赖于原始的粗放型加工经济,转向发展为注重自发性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集约化经营的新道路。而这一进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转型时期的我国政府、市场和企业家三方的职责清晰与良性互动。

在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必须摆脱以往直接微观管理的思路,转向为通过间接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须进行政策指导,推行平稳改革,减少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摩擦,并且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为转型时期的经济提供稳定、运行良好、机制透明的政策环境。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稀缺生产要素,发展模式的转换过程别需要一批有胆识、有魄力,具备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我国发展新型工业、共建资源能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下,势必会促生新的行业与新的机遇。这就需要转型时期的企业家,敢于开拓新领域、发展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炼新工艺进而谋求到新增长点;在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的传统产业中,则更需要企业家发挥创新精神带领企业打破过去旧的静态平衡,努力探寻传统产业的新市场、新产品,激发企业乃至整个产业实现产品的优化与生产结构升级。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成功的最终依赖还是要依托一个强大并且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经济调控的自发力量,在我国发展模式转换期间,保持畅通的价格机制与良好的信息传导机制依然是建设的重点。政府应该在可控范围内充分的相信市场的需求引导,鼓励企业完全的进入到市场竞争机制当中。利用市场绩效的自发激励,将那些资源能源消耗量大、生产方式老旧,发展潜力不明朗的项目与企业淘汰出市场,最终完成我国自主创新为主导的集约型生产经济模式转型。

参考文献:

[1]高勇,蔡雯霞.经济转型与企业家所处境遇[J].经济问题,2006.

[2]章文光.科学定位我国政府职能[J].学术界,2005,(3).

[3]王延超.论新时期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新定位[J].理论学刊,2007,(2).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一篇:再谈如何对中小学女子足球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 下一篇:虚拟公司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