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盘点 第2期

时间:2022-10-21 12:23:31

怎样在尊重华语片地域特色、现实主义和摆脱狭隘审美之间,保留一种建设性的平衡?

无论中外,娱乐时代的风尚,每年每个协会、每家媒体都要例行进行自己视角下的各类盘点。如果算起1990年代格莱美和奥斯卡两大颁奖礼,给大家带来的这方面启蒙,我们内地引进这种习惯,大概也有十好几年了。

盘点或评奖,当然都有游戏和作秀的成分。不过游戏也好,作秀也罢,规则总是要制订的。一旦规则确立,再游戏化的初衷,也就有了严肃的运作成分。所以业内人士,也不能对那些例行的年终排行和盘点太过小看。

比如2011年末和2012年初这个时段,我已经看到过有评论在对比《失恋33天》《武林外传》《孤岛惊魂》这类“低成本”黑马,与那些大投资的性价比;当然,也有人在用它们对比《魁拔》和《钢的琴》票房反差……无论观点对错,比照这十年为票房新纪录大惊小怪鼓掌,和上一年满耳“站着就把钱挣了”的浮浅评点,这都算是一种不小的舆论理性回归。惟一的遗憾,就是呼吁都比较空洞。

怎样避免优质本土电影惨死在自己门口的票房台阶上;怎样终结像《人山人海》这样为中国电影赢得世界荣誉的争议作品不能早日面对大众的尴尬;制作者、管理机制和放映机制如何承担起各自该承担的责任――我们的媒体还没有给大家提供出善意的、建设性的视角。是所有人都急功近利到了这个程度了吗?我看不是。是传媒工业和娱乐工业传送带的每个环节,都在为躲闪市场寻找对策时,忘记了同时发掘对本土娱乐环境具有建设性的反击策略。一个人如果光顾躲闪和顺从,他那良知的脖子,终究还是避不开自身欲望的屠刀的。我们今天为什么会怀念大家面如菜色的1980年代?是因为那个年代,大家至少还有改变环境的尝试。现在,钱把尝试的念头都彻底赎买了。

我们过去曾经这样说过,其实如果单纯以票房人次,乘以今天的票价,恐怕许多纪录都不过是绣花枕头。有谁去追问过黑白片《三毛流浪记》的观影人次?有谁去追问过《闪闪的红星》《决裂》和样板戏的观影人次?有谁追问过《叶塞尼亚》《追捕》《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虎口脱险》的观影人次?那些或经典、或荒唐的数字背后,真正映射出的是品质与收入间的非线性逻辑关系。而我们今天的盘点,以及对盘点的读解,却还固执、纯真地和线性逻辑纠缠不清。

怎样让投资的商业游戏,稍微兼顾一点对想象力的尊重与信任?怎样让小众趣味,脱离在线视频和盗版碟,进入稍微阳光的一隅,去大银幕前体验文艺情怀的得与失?怎样在尊重华语片地域特色、现实主义和摆脱狭隘审美之间,保留一种建设性的平衡?这恐怕是每一年的例行盘点都需要的。也是内地和港台电影不同生长环境,所共同需要的。

上一篇:节目之外 第2期 下一篇:国内互联网视频收入将超60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