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靠思路经济税源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21 11:46:26

六靠思路经济税源经验交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可见,发展经济是各级各部门工作的首要任务,更是中心任务。国税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六靠”工作思路,科学地分析我市经济发展和税源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究经济税源发展规律,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贵港经济建设献计献策,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而促进经济税源健康快速增长,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贵港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我市国税税源结构现状及特点

2**-20**年,贵港市国税系统分别入库税收31038万元、35976万元、42730万元、47635万元、58173万元、70250万元、7416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94%、15.91%、10.8%、11.48%、22.14%、20.76%、5.58%,年均增长率为13.51%,税收呈相对稳定的增势。但就税源发展状况看,不同税种、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呈现不同的特点。

(一)从产业分布状况来看,20**—20**年,第一产业没有提供国税收入,第二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分别为38672万元、56608万元、57828万元,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48%、80.58%、77.97%;第三产业提供国税收入分别为23999万元、22396万元、24**1万元,占税收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3.52%、19.42%、22.03%。可见,第二产业是提供贵港国税收入的主导产业,所提供的国税收入占税收总额比例稳中有升。

(二)从税种分布状况来看,2**—20**年,增值税入库32764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90%,年均增长14.15%;消费税入库402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1%,年均增长0.75%;企业所得税入库1172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年均增长45%;外资企业所得税入库769万元,占税收总额的0.2%,年均增长292.**%,增长速度快,但占税收份额很小;个人所得税入库1951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5%,年均增长16.31%。可见,增值税始终是贵港国税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总额的比例也很大,其他税种所占份额很小。

(三)从所有制结构来看,2**—20**年,国有企业入库税收84**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3.11%,年均增长3.45%;集体企业入库税收14250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92%,年均增长-16.12%;股份制企业入库税收12641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4.76%,年均增长28.20%;私营企业入库税收4401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12.10%,年均增长74.09%;港澳台投资企业入库税收11388万元,占税收总额的3.13%,年均增长58.37%;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14872万元,占税收总额的4.09%,年均增长136.94%;个体业户入库税收税收79196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1.78%,年均增长7.**%。由上可见,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业户的税收是贵港国税收入大头,其中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四)从行业分布来看,2**—20**年,机糖、造纸、电力、钢铁、水泥和商业六大传统支柱行业入库税收总额分别为40255万元、19419万元、51703万元、11396万元、34257万元、82029万元,占税收总量比例分别为11.07%、5.34%、14.22%、3.13%、9.42%、22.56%,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92%、9.48%、12.75%、52.19%、33.02%、7.99%。可以看出,机糖、造纸、电力、水泥、钢铁和商业的行业优势地位不断得到增强,尤其是水泥行业上升势头迅猛。

(五)从不同规模企业来看,贵糖股份、甘化股份、西江枢纽、郁江钢铁厂、供电局等是贵港重点税源企业,这些企业税收入库额占全市国税收入总额的42%以上,且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2005年,我市年缴国税1**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10家,入库国税收入28870万元,占税收总量的41.10%;20**年为11家,入库税收22020万元,占税收总量的29.69%。

二、我市经济税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税源发展后劲不足。一是招商引资“含税量”不高。“十五”时期,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项目874个,合同投资额352.31亿元,但资金实际落实到位并产生效益的只有87.89亿元。新投产项目中,有相当部分是减免退税项目(如饲料、化肥、中纤板等行业均为免税或退税项目),真正产生税收的项目不多,特别是可以创造大宗税源的工业项目少,招商引资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不高。二是招商引资项目中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较多,缺乏具备较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对贵港长远发展不利。三是纳税户数增长不大。就国税部门来说,2**—20**年7年间,全市纳税户数分别为20533户、22541户、22983户、24923户、16585户、13548户和17091户,其中: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分别为507户、5**户、684户、717户、812户、790户和761户,个体工商户分别为17625户、19895户、20933户、22966户、14261户、11465户和15170户。市场主体发育不够是贵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四是大型企业规模不大。以20**年为例,缴纳国税1**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1户,纳税最多的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也不到一亿元。五是中等规模企业太少。20**年,贵港年缴国税1**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只有20户,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纳税户为48户。

(二)税源结构比较单一。从分析贵港税源结构状况看,不同产业、不同税种、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之间的税源呈现相对集中、单一的特点。在这种单一的税源结构下,传统产业、行业受地区间产业转移、产品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经济税源的多元化增势空间受限,税收对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和企业的依赖性大,容易出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

(三)税收指令性计划对税源建设负面影响大。近年来,由于受当前干部政绩考核指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各级政府对税务部门实行组织收入“一票否决制”,以税收收入指令性计划完成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于是,个别地方政府便无视经济发展和实有税源的状况,为完成指令性的财政收入指标而搞税收“虚收”。就国税部门来说,2003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吃“过头粮”留下的包袱十分沉重。这不仅违反了税收征管法规定,与依法治税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长此以往,必引起恶性循环,既不利于企业加快发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损害的是整个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我市经济税源建设的对策

在当前全市经济税源存量有限,增量不足的情势下,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六靠”工作思路,进一步做强做大经济“蛋糕”,促进经济税源健康快速增长。

(一)坚持税收经济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思路

经济决定税收,要增加税收必须发展经济,而要发展经济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因此,政府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税收经济观,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切入点,把增加财税收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导向,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

1、坚持一个观念,即税收经济观。拉动税收增长的三驾“马车”是经济、政策和征管。三者中,经济对税收增长起着决定作用,征管对税收增长有30%的拉动作用,而政策制定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地方不能通过设立、调整或废除政策来增加税收。可见,经济决定税收,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带来税收的增长,经济发展了,效益提高了,税收自然会随之增长;反之,税收就会下降。因此,政府必须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大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收入。

2、把握一个切入点,即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切入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就贵港来说,群众收入不高,消费能力不强,而且出口产品品种不多,出口额不大,因而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只有投资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贵港要抓住东部产业转移、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辐射的大好机遇,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

3、明确一个导向,即把增加财税收入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导向。政府招商引资的主要目的无非是做大做强GDP、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岗位。而增加财政收入对我们贵港市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后发展地区来说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因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必须树立“创税”观念,以增加财税收入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导向,多引进可以带来税收效益特别是可以创造大宗税源的大项目。

4、抓住一个中心,即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增值税一直是贵港国税收入的主体税种,占税收总额的90%以上。增值税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工业提供的增值税占70%以上。因此,贵港必须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借此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努力把贵港建设成为桂东南区域性工业中心。

(二)发挥优势,把握机遇,做大经济“蛋糕”

贵港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借助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启动、构建泛珠三角经济圈、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等难得机遇,大力发展经济,做大经济“蛋糕”,推动税源增长。

1、盘活经济存量,扩张经济增量。要在盘活现有经济存量的同时,狠抓增量的扩张,带动经济税源增长。首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多种强有力的激励措施,走出去,请进来,千方百计引进投资项目,多引进创税的大型工业项目,少引进或不引进无税的、高能耗或高污染的项目。其次,对在建项目,政府部门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使项目早日竣工投产,早日见效;对已签约项目,要加强与投资方的联系沟通,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含金量”,使项目及早上马,资金足额到位,做到引进一个,上马一个,见效一个。再次,要立足现有重点企业,加大政策、信息指导和服务力度,促使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对传统老弱企业,通过股份合作、股权转让、企业兼并、产权卖断等形式加速企业改制,进行机制转换、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盘活有限的经济存量,拓展形成增量,提高资产质量,从而提高传统产业的税收贡献率。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贵港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港口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培养后续税源。贵港地处广西最大平原——浔郁平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美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谷、蔗糖、水果、毛尖茶、中草药和三黄鸡、肉鸽、瘦肉型猪养殖等优势农业生产基地。因此,贵港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稳定和扩大甘蔗、龙眼、荔枝、茶叶、中草药、速生丰产林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依靠贵糖、甘化、扬翔饲料、源安堂等一批全国、全区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其产品优质率、加工转化率和商品率,创造更多税源。

二是做强第二产业,壮大主体税源。长期以来,工业腿短,企业竞争力差,效益不理想,一直成为制约贵港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贵港必须重点发展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要利用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糖纸工业群、建材工业群、电力工业群等工业产业群,把支柱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优,培育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强势企业,使之成为推动经济税源发展的主导力量。具体来说,第一,要做强做大糖纸业。利用贵港甘蔗种植业发达的优势,依托贵糖集团、甘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现有大型企业,做强做大制糖业和造纸业,把贵港的糖纸业引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建成全国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的糖纸生产基地。第二,要做强做大水泥业。发挥本地石灰石资源优势和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全力抓好以华润集团、台泥集团为主的水泥产业,把贵港建设成为广西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第三,要做强做大电力工业。加快大藤峡水利枢纽建设准备工作,加快华电火力电厂二期工程建设,使贵港成为“西电东输”的重要基地,成为地方财税增收的一个亮点。第四,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根据贵港的实际,紧紧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的机遇,运用税收政策对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等产业优惠的有利时机,适时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环保产业和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业。加快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并应用于农业育种、水果加工和保鲜等方面。通过发展高新科技型企业,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效益税源。第三产业具有投资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以20**年为例,贵港市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贵港爱凯尔集装箱港务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有限公司、爱凯尔(贵港)港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快大西南第一大内河港口建设,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276万吨,增长13.7%,实现国税收入16732万元,占国税收入总量的22.56%,同比增长7.99%。因此,要紧紧依托港口经济带动,依靠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强烈辐射的区位优势,围绕贵港物流中心、商贸中心、信息中心和“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之旅”建设,积极发展个体经济,加快发展运输、仓储、物流、旅游、商贸、餐饮、旅店、中介、信息咨询以及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建设效益型税源,同时,也为发展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提供支撑。首先,要大力发展商业,要着重建设好煤炭、建材、工业品批发、农产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同时建设大型商业购物网点,为商品交易提供场所,把贵港建设成具有沿江临港特色的购物天堂。其次,要建设沿江物流园区。要把物流园区建设成具有装卸、储存、中转、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内陆口岸、集装箱中转等基本功能,并具有加工贸易、进出口贸易报关、商检等商流功能,建成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立体枢纽,活跃贵港的经济。

3、加大民营经济发展力度,培植税源“生力军”。从2**年到20**年,全市民营企业上交国税由880万元增加到17020万元,年均增长率在70%以上,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期间,中央强调继续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必将迅速发展,成为经济税源的生力军。因此,应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投资方向、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指导和协调。按照“企业规模调大、产业结构调优、技术装备调新、竞争力调强、市场调外、增量调高、特色调专”的发展思路,积极培植优势、特色民营企业。比如,全国第二大羽绒城—港南区桥圩镇的羽绒加工业和塑编业、平南县平山镇和桂平市江口镇的竹芒编业、桂平社坡镇的铸造业和腐竹加工业等,要通过强有力的发展措施扩大其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三)优化软硬环境,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条件

1、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加快港口建设。贵港之“贵”在于港,内河航运优势在全区位居榜首,在全国也居13强之列。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发展经济,是贵港加快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因此,要进一步加快实施“港口强市”战略,大力加强港口建设,提高贵港港吞吐能力,使贵港港向布局合理、门类齐全、设施配套、现代化程度高、安全便捷的方向发展,提高综合竟争能力,争取发展成为内河港口十强和西南地区物流集散枢纽,为建设贵港市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提供坚强的水路交通保障,使贵港这个古郡新城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2、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一是健全市政府政务中心和投资投诉中心管理机制,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措施,在土地、税收、审批、行政服务等方面给外来投资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审批、注册登记、维护权益等服务;二是继续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全面切实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项目前期以诚信为本招商,项目中期以优质服务招商,项目后期以良好环境招商,项目建成后以规范化管理招商”,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三是继续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四是消除“科长”现象,提高办事效率。科室是政府单位具体的办事部门,是投资事项审批的入口,科长作为直接审批操作者,具有较大的权力,在行政审批中容易产生“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和办事拖拉等不良风气,因此,要采取措施消除这种“科长”现象,提高办事效率;五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贵港有480多万人口,是一个人口大市,人力资源十分丰富,是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之一。但是要把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职业培训、岗位培训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劳动者素质。

3、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就组织收入工作而言,当前当务之急是卸掉历史包袱,杜绝收“过头税”。因为收“过头税”危害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收“过头税”占用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加重了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成本,阻碍了企业健康发展,不利于企业做强做大,进而影响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削弱了地方经济发展后劲;二是收“过头税”破坏了法治、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恶化了投资环境,降低了贵港的投资吸引力,不利于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三是收“过头税”违反了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方针,增加了政府和税务部门的执法风险,误导了税务部门,让税务部门为完成收入任务、为收“过头税”而操心、奔波,不利于税务部门严格落实税收政策,优化税收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协助政府发展经济,增加税收收入。因此,一方面,地方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在下达收入任务指标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实有税源状况,并适时引入科学、规范、有效的税收收入考核考评机制,引导和促使税务部门依法、按时、足额征收应收税款。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法治型、务实型政府建设,杜绝收“过头税”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实际又违反税收征管法的行为,做到有税尽收,无税禁收,维护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法治、健康、公平的经济环境,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软环境,促进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神圣目标的实现。

4、严格落实税收政策,服务经济发展。税务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经济职能部门,应通过科学的管理、正确的调控、优质的服务,推动经济发展。一是严格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形成围绕中心转,围绕发展干的浓厚氛围。要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积极落实各项税收政策,采取事前介入、事中服务、事后跟踪的服务措施,把国家近几年陆续出台的外商投资、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出口退税率、购买国产设备退税、促进下岗再就业、新产品开发、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让纳税人在同一起跑线上闯市场,谋生存,求发展。要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对符合政策的企业,积极进行辅导服务,让企业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尤其是对涉及享受政策性减免、“免抵退”等有关方面政策的企业,要快速办理减免退税事宜,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使外来投资企业在贵港“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做得大”。二是全面提高纳税服务水平。想纳税人之所想,急纳税人之所急,忧纳税人之所忧,在坚持依法治税的前提下,以纳税人满意为最高工作标准,进一步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扩充服务内容,更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层次,简化办税程序等方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形成尊重纳税人、保护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懂政策、懂会计、熟悉生产流程的优势,引导、帮助企业加强管理,促进征纳关系的进一步和谐化。

上一篇:30年农地制度改革征文 下一篇:黄沙鳖产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