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张宏民:一代“国脸”告别新闻联播》

时间:2022-10-21 10:43:58

李瑞英、张宏民:一代“国脸”告别新闻联播》

伤离别,离别就会在眼前。从1987年7月20日,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李瑞英第一次以CCTV新闻播音员的身份出现在荧屏,一转眼时间已近30载。5月28日凌晨,有网友通过网络透露张宏民要与李瑞英一同退出《新闻联播》,引发不小关注。有媒体联系上李瑞英本人,她以短信的形式证实,转向幕后,可能会从事央视播音员主持人业务指导委员会的培训工作。

李瑞英、张宏民是央视《新闻联播》的标志性人物。同为1961年出生、陪伴中国观众近30年的两位“国脸”谢幕,不少观众惊呼“好失落”。李瑞英端庄与清新于一体的气质、张宏民成熟与稳重的风格――原来,他们的声音和容貌早已深深刻在观众的心中。更何况,“身经百战”,他们的名字与声音,已经和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了一起。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直播,由李瑞英和罗京首先直播两周,作为试验和后继者的样板。1997年,李瑞英和罗京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对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及隆重的悼念活动作直播,表情、语音把握得当,无一差错,受到中央领导的点名表扬。同年,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她担任前方报道记者,在设备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她的现场应变能力令人钦佩。2008年金融峰会期间,李瑞英积极参与前期报道,采访了欧盟财长以及一些国家元首,为《新闻联播》主播走出演播室进行了有益尝试。2009年,李瑞英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现场解说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而同在这一年,张宏民获得全国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2010年获得央视年度十佳甲级主持人之一。

然而,“国脸”是怎样炼成的?

“新闻联播”稿子一般提前10分钟才能拿到。遇到紧急情况,越是大稿子,来得越晚。有一次,离节目开始只剩1分钟,李瑞英提醒编辑“我手里还没有稿子”,编辑没有回话,李瑞英看了看表,又提醒了一遍,还没回应。李瑞英急坏了,第三次提高嗓音要稿,还剩30秒,编辑才把油墨未干的稿子“飞”过来。直播时,主播的稿子上还可能布满了记者或编辑修改的痕迹,面对“飘满气球”的稿子,他们一个磕巴也不能打,还必须保持每分钟至少220字的速度。据统计,如今《新闻联播》中主播们的语速已经达到了每分钟300字,基本上这已经是保持风度仪态前提下的最大值了。所有这些,绝不是仅有识字念稿这些基本功就可以做到的,必须时刻保持极端清醒的头脑,更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在央视要当上《新闻联播》主播,必须在科班毕业后经过至少10年播音员岗位的打磨。“我们的工作中处处是‘地雷’,所以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学养、厚实的人生积累和多方面的锻炼。内心的东西多了,思想的表达就流畅了,遇到‘地雷’也能轻松地躲过。”即使这样,在《新闻联播》工作,也有着无法言说的沉重的压力,“我做过这样的梦:7点了,稿子上满篇都是不认识的字,翻遍字典也查不到,就吓醒了。”李瑞英说。

受央视严格的纪律约束,李瑞英和张宏民一直与商业、娱乐绝缘,除了在荧屏上播送新闻,在其他公众场所难得一见。没有浮躁的商业气息和无聊的八卦消息围绕,他们的形象符号接近于完美。李瑞英和张宏民,两人有一个共同点:李瑞英的座右铭是,“要做一个平常人,先得有一颗平常心”;张宏民常说的一句话是,“从小父母言传身教,要做事先做人。”

媒体评点:不要小觑“陪伴”的力量,熟悉的开场曲,闭着眼睛也能瞬间听出属于谁的播音腔,这让《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在时间长河的流淌中,成为大批观众的“老朋友”。观众的失落与感伤,正是源自这熟悉的“陪伴”以后将不会再有,集体怀旧在这一刻又找到了一个爆发点。除了怀旧之外,李瑞英集端庄与清新于一体的气质、张宏民的成熟与稳重,也是观众对他俩抱有好感的原因。个人修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是可以与节目剥离开来单独看待的,在某一程度上,李瑞英和张宏民身上也寄托了人们对媒体人的一份美好想象。

多少年后,当人们回忆往事,从海量的音像资料中再次看到他们时,或会想到,那些年他们曾陪伴我们一起走过。有了这么一点感慨,其实就已经是对一位主持人的最好褒奖。(韩浩月《新京报》)

话题拓展:谢幕;温暖的陪伴;时光的流逝;积累与磨炼;做事先做人;修养;魅力;中国好声音;告别与希望……

(资料来源:新华社、《京华时报》《新京报》等)

上一篇:为女儿包山,一种教育的勇气 下一篇:馒头(金晓)的梦想:为妻子橙子(乔清)寻找治疗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