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时间:2022-10-21 09:43:53

按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该地区人口10%以上,为老龄型人口地区。1999年1月,新华社公布60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数字为1.2亿;2000年7月,记者从国家老龄委办公室了解到,我国目前有80岁以上高龄老人1200万,占全国老龄人口的10%;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资料显示,截止1999年传统的“九九重阳节”,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1999年底达到10.09%,少年儿童(0―10岁)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5.3%。两项指标已达到老年型人口标准,表明我国已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

发达国家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的转化时间大体要几十年或上百年,而我国只用了20年左右的时间。预计到2050年,我国将拥有世界近24%的老年人,约4.5亿,占亚洲的36%。那时,世界上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中国老人。

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的福利院、敬老院、干休所、“临终关怀”等设施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要,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另外,我国1962―1973年出现过增长率高达2.6%的生育高峰,到2050年,这些人将陆续进入老年行列,将会出现一对25岁的青年夫妇在养育一个孩子的同时。要照料4位50岁、8位75岁长辈的可能。即使这对25岁的夫妇只承担4位50岁父母的赡养责任。负担也非常沉重。何况,全国范围内老人身边无成年子女或亲属的“空巢家庭”的比例已高达20%以上,在知识分子居住密集的高校地区比例更高,如北京的中关村地区,“空巢家庭”已占退休老人的70%。

老龄化社会是一个更需要弘扬“孝道”和“互助”的社会。一项调查显示:有病或年迈体弱时,94.3%的老人希望家庭成员来照顾,同时,多数年轻人也对“孝道”持肯定态度,认为“孝”应当作为当代家庭的道德规范,表示愿意做个孝顺子女。但调查同时显示,90%以上的年轻人希望与老人分开居住。据某福利院负责人介绍,院里自费的老人大都是迫不得已才来的,或与子女不和,或住房紧张,或孩子太忙,老人们没有办法只好住进福利院。上海、北京、无锡等地的调查则显示,愿住老年公寓的主要有3种人:一是老年人无子女或子女少,居住较远;二是老人虽有子女,但彼此生活习惯有差异,不愿同住;三是有些老人因住房拥挤,想把地方让给子女。

其实,在此有个观念需要逐步改变的问题,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下,人们普遍认为把老人送进养老院,不是子女对他们不孝,就是他们与子女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但随着单亲家庭的增多,社会竞争就业压力的增强,以及养老机构的与日俱增,人们的观念将会更新,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主动走进社会福利院。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我国老年事业的努力方向和最终目标。“老有所医”尤其受到老年人及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有一首《老了歌》唱道:“人老了,人老了,人老先从脚上老,走不动的多,走得动的少。人老了,人老了,人老先从腿上老,站不住的多,站得住的少。”是的,人老了,所有的零件都有了太多的磨损,终于到了必须修修补补的时候了。据有关资料,一位60岁以上的老人在他的平均余寿中有3/4~4/5的时间可能是在带病状态下度过的,而平均卧床时间可达1.99年。老年人跑一次医院不容易,总想一次多看两种病,但由于现代医院分科很细,这无疑又增加了看病的时间。其实,“老有所医”不光难在看病上,还难在医药费报销上。一方面看病吃药的费用在增加,一方面是医药费拿在手里报不了,这无疑给身患病痛的老人又增添了一份无奈。目前老百姓手里究竟积压了多少医药费,大概谁也说不清楚。

家中有卧床老人时,子女是第一可利用的家庭照料资源,但高龄老人的子女已有不少是中老年人,照顾起来难免力不从心,于是有25%的孙子女加入到照料者的行列中,但他们却普遍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事业离不了”的两难境地,特别需要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某矿务局的总工程师张松文退休后因为膀胱癌晚期住进了医院,女儿女婿请了假,日夜倒班伺候老人,丢下工作不说,连急带累还得了高血压。后来他们把老人送进了当地红十字老年护理医院。在这里,老人得到了24小时看护,护工还经常给老人擦身洗澡、理发剃须、换洗衣物。在精心地料理下,老人的气色好多了。老人的女儿说,老人在这里得到了富有人情味的家庭式的医护,我们也能正常工作了。

目前是多个子女在照料几位老人,到21世纪初,城市的家庭将出现“4―2―1”的倒金字塔结构,高龄老人将显著增多,故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规模大、素质高、较稳定的护理队伍。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老年护理照料业如能纳入产业发展的轨道,就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对缓解城市就业压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极为有利。

另据统计,我国每年每千名老年人当中就有60人次住院1个月,按全国12600万老人计算,每天将有63万名老人需要住院,全国各大医院的床位就是全给老年病人住也远远不够,而社区医疗中心开设的家庭病床却能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社区医疗服务搞好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层医疗设施的作用,提高效率,缩减开支。同时,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边生活边治疗,心理压力小,也可以更快地康复。

近年来,在解决“老有所医”问题上已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全国已有70多个城市开始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同时在部分农村也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它为老人“老有所医”开启了一扇窗口,我们期待着她在全国各地尽快地形成和发展。

上一篇:没有知心朋友的文先生 下一篇:男孩有了姑娘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