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时间:2022-10-21 08:48:49

自去年夺得业巡赛福州站冠军以来,16岁的刘钰持续高水平状态,暑假赴美训练,先后在美国Tee Up青少年挑战赛和基林顿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中问鼎。王梓漪、张进、欧阳正、杨嘉欣、肖薏等一批青少年选手也已经开始在国内顶级的高尔夫赛事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都是在朝向集团与中信银行合作的青少年赛事中成长起来的球手。

挑战赢得未来

2006年,中信银行期望渗入高尔夫领域积累客户资源,这与朝向集团创办青少年比赛的构想一拍即合,以第一届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的举办为标志,中信银行开始切入青少年高尔夫赛事。“第一届赛事首创区域对抗赛制,分别在华北、华东、华南举办区域选拔赛,最后总决赛安排在深圳观澜湖球会诺曼球场,让各区域的代表球手挑战世界最难的球场。”朝向管理集团品牌总监周灵敏回忆,“当时国内青少年高尔夫运动还面临比赛少,特别是高水准大型赛事少的尴尬局面,对抗赛性质的比赛在青少年范围内一经推出,迅速在业内取得积极的反响,塑造了国内大型金融企业支持和推广本土高尔夫运动的典范。”

继第一届比赛开创“对抗赛”形式先河,组委会不断为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注入新的活力,2007年增设华中区选拔赛,那一届由于华中区参赛人数少,其他三个区域淘汰的选手被安排再次进入华中区参加比赛,类似于“复活赛”的形式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比赛热情,形成四分区选拔赛加一个总决赛的形式,并正式提出“挑战赢得未来”的口号,一直沿用至今;2008年对抗赛开始选择在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暑假等节假日举办,开赛前嘉年华形式的娱乐活动为亲子互动提供了必要的途径和桥梁,倡导了竞技性与家庭互动性相结合的快乐参赛氛围,并形成特色。

与同样由金融企业赞助的青少年赛事――汇丰青少年系列相比,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最大的亮点是一直坚持让父母下场观看孩子比赛,“与参赛选手人数相等甚至更多的父母来到场下,怎样控制现场秩序,怎样保证小选手正常发挥,这无形中为赛事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就是,赛事组委会一直倡导让10岁以下参赛小选手的家长做孩子比赛的球童来共同完成比赛,在公平性方面遭到过一些质疑和反对的声音,不过我们认为比赛中球手和球童是被视为统一的整体,只要符合条件并且愿意,家长都可以作为球童来协助你的孩子,另外对场地的熟悉程度不同,家长不一定能给出比球场球童更专业的建议。”周灵敏告诉我们。

《高球先生》:朝向集团多年来一直在为培养青少年球手推出一系列活动,你认为通过这些活动中国的青少年高尔夫得到了哪些方面发展?

陈思(朝向集团赛事总监):首先从赛事的数量上看确实有很大飞跃,也只有足够数量的赛事参与,才会使得青少年选手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我作为青少年球手时候相比,现在的孩子每年都要谨慎地去为比赛安排学习与参赛日程。另外,青少年赛事的层次愈发明显,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水平的选手安排比赛,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了解、喜欢这项运动;同时,赛事发展越来越规范,更多的专业团队、专业工作人员加入其中,可以让小选手们更全面的了解高尔夫知识;最后是参赛选手数量增多,不同类型、不同性格小选手一起打球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他们开朗、阳光的性格。

如果说青少年能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对他们自身发展起到帮助。高尔夫球的独特竞技性与各项活动的阶段性配合,可以伴随青少年很长的一段成长经历。我坚信未来中国高尔夫球的天才就是从这些孩子中出来的 。

以专业品质打造规模化、国际化

2006年以来长期参加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的优秀球手刘宇翔、张进、刘钰、杨嘉欣、王梓漪、石昱婷、李昊桐等已脱颖而出,在国内多项业余赛事,甚至职业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部分球手已成为中国高尔夫国家队、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国家队队员。由于发展时间和政策原因,华南地区高尔夫市场条件较为优越,一直以来从参赛选手的数量,到比赛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占有率,华南区的优势都相当明显。去年以前,华南区包揽了历届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的团体冠军。但2010年第五届中信银行青少年高尔夫球对抗赛总决赛,华北区代表队最终以总分28分在四个分区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团体冠军,这是创办赛事以来首次冠军由非华南区的代表队获得。一批北京、上海、武汉的小选手也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由此我们欣喜地发现,在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选手水平整体提高的同时,各地区青少年高尔夫选手水平也正在日趋平均,这是全国青少年高尔夫产业界喜闻乐见的现象。

回顾全国青少年比赛的发展历程,1995年创办的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锦标赛成为青少年培训计划中的重点。朝向管理集团自2003年开始承办此项赛事,凭借其在业内的知名度和操办比赛的专业性,本项赛事的影响力逐年提升,参赛人数也越来越多。

2003年至2006年的四届比赛安排在黄山松柏高尔夫俱乐部,四年里,参赛人数从100出头增加至160人。2007年为容纳更多的选手参赛,赛事移师世界第一大球会――山东南山国际高尔夫球会举办,同时开放比赛名额,无限制接受报名。2008年,赛事再次大胆创新,向港澳台和境外青少年球手开放。2010年,共计接到330名小选手报名, 实际参赛290人,今年第17届比赛预计报名人数可达350 人,逐渐打造成了中国乃至亚洲规模最大的青少年赛事。“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锦标赛面向中国大陆选手按水平分甲、乙组以及面向港澳台和境外球手的‘邀请组’。赛事同时举办资格赛,不符合竞赛规程中甲组参赛资格的选手可报名参加资格赛或直接参加乙组比赛。另外,此项比赛强调公益性质,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环保教育,注重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培养。”周灵敏介绍说。

另一场备受专注的国家级比赛诞生于2001年――张连伟杯青少年邀请赛,由朝向集团创办。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自2007年作为主赞助单位加入“张连伟杯”的赞助行列,为赛事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支持力量。2007年开始,“张连伟杯”升级为国际邀请赛,赛事组织、运作和宣传规格不断提升,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历年来,经组委会多方努力和协商,来自东南亚、韩国、日本、美国等外籍球手和港澳台球手不断加入,令赛事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邀请赛。“今年第十一届张连伟杯国际青少年高尔夫邀请赛将在成都麓山国际高尔夫球会举办,赛场安排在内陆地区对运作一场国际级赛事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过我们认为,这项赛事要走出广东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循环起来,才是一场开放化的国际级比赛,组委会有信心也在想办法解决将会遇到的困难。”周灵敏很有信心地表示。

不同于全国青少年高尔夫锦标赛,“张连伟杯”更偏向于商业化,从创办之初即与多家赞助商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一届比赛,选手们的装备用品都有不同的赞助商,以今年比赛为例,包括主赞助商中信银行和和主办单位朝向集团比赛共得到了10个赞助商的支持,这是组委会为这场商业赛事制造的众星捧月效果。

两项比赛各有侧重,全国青少年高尔夫球锦标赛定位在“规模化”, 张连伟杯国际青少年邀请赛的定位则是“国际化”。两项比赛分别安排在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中旬,大部分小选手会在选择参加完锦标赛后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张连伟杯”的比赛。

《高球先生》:青少年比赛中小选手时常有不注意礼仪或违反规则的事情发生,你认为在除却杆数之外青少年高尔夫的发展还应注意那些方面?

陈思:其实给青少年传授规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如果条条框框太过死板,孩子们很容易因此厌恶了这项运动;但如果过于松懈,也没有效果。所以给予他们教育的尺度是不容易掌握的。在业巡赛时,练习轮我会特别关注青少年选手上果岭后有没有修复打痕,引导他们首先学会爱惜与尊重,爱惜自己的球杆,爱惜比赛的机会,爱惜场地。

另外是倾听,倾听家长的建议。家长也许球技不如孩子,但是整体上家长应该不会往坏的方面去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着良好家庭交流的青少年选手会更加自信。

最后就是深信不疑地去热爱这项运动,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它,身上才会散发出高尔夫球带来的气质。如果打球不是自己选择的话,我建议还是马上放弃高尔夫球。

合作创造财富

2007年中信银行各地分行开展“中信银行天才少年高尔夫训练营”活动,训练营发展到目前已经有30多家,与青少年对抗赛相比,训练营更加深入基础层面,面对高尔夫初学者,与美国青少年高尔夫发展计划“Stick For Kids”进行合作,在全国范围开展青少年高尔夫训练营活动,对全国各地青少年高尔夫运动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年,中信银行凭借在青少年高尔夫上的全面投入,搭建了很好的赛事平台,占据了青少年赛事领头羊的位置,而一些外资企业则开始模仿中信银行的做法,开展冠名青少年高尔夫活动。“2010年,天才少年训练营给5000多名从来没有摸过球杆的孩子们提供学习的机会,而且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会越做越大。”朝向集团赛事总监陈思说。

中信银行青少年系列给主办方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的。就品牌推广而言,赛事期间,有关中信银行高尔夫的媒体广告和报道不断出现,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各类广告发行平面媒体报道,网络搜索信息,极大地强化了大众特别是高尔夫人群对中信银行高尔夫品牌的认知。

在实际效益上,凭借这些青少年高尔夫活动平台,中信银行进一步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完善银行与客户、客户与子女的关系的同时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据统计,中信银行通过举办高尔夫训练营2010年共计新增管理资产5亿人民币。

直视差距

在中国青少年高尔夫如火如荼地发展过程中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球手,从“张连伟杯”中走出了、胡牧、叶剑锋、欧致均、封悦、冯珊珊、古国燕、王欣等“希望之星”。但同时我们又不难发现,以“张连伟杯”为例,每届成绩突出的多为香港、台湾、日本、泰国小选手,中国青少年选手在国际上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这首先与个国家地区高尔夫发展水平不等有关,从赛事方面而言,目前国内青少年赛事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高,更多时候,那些潜力无限的小球手,只能在家庭力量的支持下,作为散落在民间的个体成长。当然,有实力的父母可以把孩子送到海外学习、参赛,这样当然可以成就个别小球手的成长,但对于中国青少年高尔夫运动的整体水平,却总是缺少合适的机会来检验和呈现。

《高球先生》:从青少年培养出来的球手中还没有出现影响力如张连伟、梁文冲的代表,你认为这是现在青少年本身的问题还是培训等体制的问题?你本人对此有那些意见或建议?

陈思:现在的青少年、业余球员还不能看到更光明的出路,这是使他们迷茫的地方。迷茫就不会全力以赴,成绩因而受到影响。所以有更多的家长更愿意让孩子通过高尔夫球运动去培养他们的情操,而不是为了日后真正成为运动员,就像身边很多学钢琴的孩子们一样。不管是青少年球手、家长或是高尔夫业内人士,都希望有非常好的职业巡回赛在中国,为球员提供舞台。只有越来越多职业比赛,才能让更多的后继力量发挥。

上一篇:以平常心寻绽放 下一篇:授业与解惑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