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时间:2022-10-21 07:54:19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对于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与其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房屋建筑质量,更是受到社会大众的高度关注。地基是房屋建筑的隐蔽性工程,但对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地基的质量关系着房屋建筑的整体安全,地基的稳固性是房屋建筑稳固的重要保障。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是完成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技术支持,技术的使用方法是否恰当关系着地基施工质量。因此,本文以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应用这探究为题,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引言

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性工程,其施工程序数量较多,特点较为鲜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与潜在性,复杂性主要是因地基基础施工受到施工地点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地质条件的分析不当会引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而潜在性主要是因其受到施工位置的影响,每一道施工程序都会覆盖上一个施工程序的成果。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正确应用施工技术可以促进地基基础质量的提升。笔者选择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有不同的要点,下面,我们就来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一)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基础是联系地基与房屋建筑的重要物体,房屋建筑的纵向体系传递而来的荷载由基础传递给地基。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并且地基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纵向结构分布方式无异,可以利用独立性的基础。出现地基过软的情况,如果房屋建筑较高,可以选择筏形的地基基础。筏形基础可以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大,但就经济因素来讲,其价格要远远高于独立基础。出现基础土质良好并且地下水位偏低的情况,最好选择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支撑。出现地基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遇到软土地基,要在工程的勘察阶段对软弱土层的构成肌理进行分析,了解土质泥沙的分布,为地基工程设计与处理方案规划提供有效的参与数据。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之时,要利用估计出房屋建筑的荷载,从而选择正确的地基基础类型与施工工艺。

(二)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

不同的地基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具体施本。如果地基土为淤泥,且上面的土层偏薄,则要注意尽量不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淤泥与淤泥土造成扰动。如果地基土为建筑废弃料以及填充土,并且这些混合物的均匀性与密度达标,则可以将其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而对于那些有机物含量较大且生活垃圾较多的地基土,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则不可以作为地基基础的持力层。

面对诸多地基土条件,在进行地基处理之时,要科学选择地基处理方法。要以房屋建筑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建筑物对于地基的具体要求为基础,从建筑结构类型与设计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与条件因素做出科学选择。另外,在做地基处理工作之时,还要利用有效的措施来使地基的局部结构刚度与强度提升,从而使房屋建筑物对于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在选定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实践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测,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对应着不同的应用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对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强夯法

强夯法是一种重要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在利用强夯法之前,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测量定位。从操作角度来讲,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之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先进行试夯,将夯点进行确定,绘制夯点布置点,并对其进行一一测试,保证真实施工的质量。在进行强夯法实施之前,要先利用推土机将施工地进行压制,遍数保持在两遍为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施工地保持平整,有利于从场地的高程测量工作开展,对于夯点的测量放线工作有积极的控制工作。在使用强夯法的过程当中,遇到地下水位偏高的意外情况,则要利用降低水位的方法使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所需的范围内。也可以在施工场地表面铺设砂石或者颗粒较大的砂石,铺设的厚度保持在0.5米到2.0米之间,以此来实现由施工设备带来的对于地基基础的超孔隙水压力。

利用强夯法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需要分阶段进行施工,主要有两种施工顺序,其一是由场地的一头夯向另一头,其二是从场地的四周夯向中央。在进行地基处理工作之时,要先对其进行夯实,利用推土机来将场地整平,完成放线控制工作之后再进行二次夯击。通常来讲,先深后浅是强夯法的应用规律。具体操作就是对深层土进行加固,对中层土进行加固,最后对表层土进行加固。在对地基进行一次夯实之后,可以利用小型的设备或者夯锤进行二次夯实,保证强夯质量。在进行夯击之时,要注意落锤的平衡性,保证落锤位置的准确。如果锤击部分出现积水,要进行砂石的铺设,及时解决问题。

(二)注浆法

所谓注浆法,就是对土层进行硅化处理,使其得以加固。在一般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当中,要保留一部分不加固的土层,其厚度在1米左右,从而起到防止浆液冒出的作用,如果施工需要,还要再进行素土的填充。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当中,进行灌注之时,浆液的压力在最初最好控制在0.2MPa到0.4MPa之间,灌注最后最好保持在0.8MPa到1.0MPa之间。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之时,最好坚持自上而上的规律,在深层土的渗透系数不断升高的特殊情况之下,可以将规律改为自下而上。施工中要对浆液的配比与各项指标进行抽查,时刻了解孔径、注浆孔位与孔深的变化,随时关注注浆过程,减少意外的发生机率。施工的同时,施工者要对已经完成注浆的孔位在平面图上进行标记,对于其注浆的时间与日期进行瓢。如果出现注浆过程中出现漏浆问题,一定要停工进行查看,发现原因,对注浆的参考系数进行调整,改革施工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有重要作用。笔者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出发,对地基基础施工与处理方法进行阐述。希望以此来明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与房屋建筑施工间的关注,明确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其应用方法,规范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行为,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满足社会与社会大众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万华.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2,01:182+184.

[2]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25:93-94.

[3]宋兆阳.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2,12:51-52.

[4]王文.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门窗,2013,06:191.

上一篇:如何对待青春期中的问题学生 下一篇: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