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10-21 07:22:16

70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占60%。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瘤出血等,约占40%[1]。脑出血一旦发生,除应及时诊断和抢救治疗外,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急性脑出血病人70例,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脑出血 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164-02

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发病年龄在35~89岁之间。其中动态发病 31例,静态发病39例,年龄分布为35~50岁11例,51~60岁15例,61~70岁24例,71岁~89岁2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不同程度意识障碍、高热、大小便失禁等。

2 结果

出院时基本痊愈(神志清, 肢体瘫痪恢复) 48例,部分恢复15例,死亡7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

3 护理体会

3.1 一般护理 充分休息,绝对卧床,保持安静,早期避免搬动,防止进一步出血。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使用镇静剂让其保持安静。昏迷者应保持正确,给予床头抬高 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减轻脑水肿[2]。对于躁动者,应加床栏或约束带以防坠床。

3.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①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脑出血早期可有中枢性高热,当体温超过 38.5℃时,应采取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措施,使体温降至 36~37℃,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防虚脱或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疾病活动期呼吸突然变慢或停止,甚至出现潮式呼吸时,是呼吸中枢受压的表现,可能出现脑疝,是非常危险的征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抢救。②瞳孔变化观察两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③有无意识障碍注意患者的精神状况,观察有无认知功能及行为、定向力的异常,是否存在淡漠呆滞,意志缺乏或欣快;呐吃或失语是衡量颅内压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病情变化,判断病情进展的一个重要指征。可用简单的问话,针刺皮肤或压迫眶上神经等反应来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

3.3 做好生活护理 将日用品和呼叫器置于患者健侧随手可及处,以方便患者随时取用;加强皮肤护理,经常观察局部受压皮肤的血液循环情况,定时翻身,每 1~2 小时翻身拍背1次,按摩受压部位,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防止压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有呕吐的应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口腔清洁;指导患者学会配合和使用便器,保持大小便通畅和会清洁,便秘时酌情使用缓泻剂或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对于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每天更换一次性尿袋,并保持尿管通畅及尿道口清洁,做好留置导尿的护理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3.4饮食护理①评估观察患者能否自口进食,进食和饮水时有无呛咳,以及进食的量和速度。②饮食指导选择软饭、半流质或糊状食物,避免粗糙、干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鼓励能吞咽的患者进食,少量多餐。③防止窒息 注意保持进餐环境的安静舒适,告诉患者进餐时不要讲话,以免发生呛咳、误吸等情况。④鼻饲的护理教会家属照顾患者鼻饲的饮食种类、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机体能量的供给。

3.5用药护理 了解脑出血患者使用的各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按医嘱正确给药。严格掌握药物剂量、滴速等,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

3.6 康复护理①心理护理指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 做好患者心理疏导,消除恐惧和紧张心理,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思想情况,给予患者热情的关怀、安慰和鼓励,稳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语言训练患者意识转清,发现有失语症,即刻开始语言训练。先指导其发单音,后逐步练习简单的语句,让其从认识人及物品名称开始,做到反复读、反复认,经常与其进行简单的对话训练,从一点一滴做起,失语症慢慢就有好转及恢复的可能。③肢体训练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告知患者正确的姿位摆放方法,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肢体被动和主动运动,辅以理疗、针灸、按摩,促进肢体功能早日康复。

3.7 出院后健康指导①告知患者及家属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保持血压平稳。鼓励病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日常生活活动不要依赖家人,多参加朋友聚会和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② 生活起居有规律,克服不良嗜好,戒烟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芹菜、山楂、香蕉、海带、鱼类、芝麻、大枣、豆类、食醋等,降低血脂并减肥。③病人起床坐起或低头系鞋带等变换时动作要慢,转头不宜过猛,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平时外出多加小心,防止跌倒,气候变化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④ 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病等。⑤定期复查,一旦出现症状,及早处理。

4 小结

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形成是脑出血致死的主要原因,其预后与出血量、部位、病因及全身状况有关。由于该病死率较高,且半数以上的死亡发生在病后2天内,因此除临床常规抢救治疗外,护士还须对患者进行系统严密的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以便为医生早期诊治该病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提高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内科护理学2002年7月第3版:627-632

[2] 姚景鹏:内科护理学2006年3月第1版:550-554

上一篇: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与护理 下一篇:护士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