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的“中国标准”

时间:2022-10-21 06:36:21

添加剂的“中国标准”

在济南的一家大型超市,王林正在货架前仔细研究饼干类食品的说明书。某苏打饼干除了小麦粉等原料,食品添加剂后的括号中写着食用香精、硬脂酰乳酸钠等多种添加剂的名字,某早餐饼干食品添加剂一栏则包括了麦香味食用香精、甜蜜素等六种添加剂。“一包小小的饼干就含有这么多食品添加剂,它能是安全的吗?人家国外卖的饼干里有这些添加剂吗?”带着一肚子狐疑,王林买回几包饼干。

一向爱较真的王先生决心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回家后通过网络向在日本、德国、美国的几位朋友咨询当地的饼干中有无食品添加剂,得到的答案却是完全的一致一一“有”。大豆磷脂、膨松剂、乳化剂、山梨酸钾、甜蜜素、焦亚硫酸钠等添加剂的身影基本都出现在了国外常见品牌的糕点中。“朋友们都说这些食品添加剂都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是经过了广泛安全检测才被各国主管部门认定为安全的物质。”经过仔细地研究对比,王先生感叹道“看来不使用添加剂根本就做不出饼干来,就像蒸馒头必须用酵母一样。国外的添加剂管理原则其实跟中国没有大的差别,只是某些领域可能执行得更好而已。”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63年成立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各国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食品消费及膳食结构的不同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开始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利用各种添加剂和辅料造出了“人造食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上任不久,就到美国农业部品尝了

一顿特殊的午餐。他品尝了“橘子粉、乳清干酪酱、低脂牛奶、冷冻脱水的豌豆以及用新饲养方法生产的牛肉和猪肉”。如果是现在,其中很多食品会被冠以垃圾食品的大帽70但当时,艾森豪威尔对这些添加了各种保鲜剂、色素和香精的“新式食品”非常感兴趣,并决定要在全美国推广。

当时,美国农业部的新闻发言人说“美国人买块面包可以在家里放上好几天而不会发霉。法国人和德国人就必须每天买新鲜面包,或者自己烤。这样会造成极大的浪费。我们想要维持这样的生活水准,食品添加剂必不可少。”很快,西方发达国家批准了大量可以使用到食品工业中的化学物质。

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家们又有了新发现:一些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可能引发癌症。随后,一些食品添加剂滥用和误用引发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让许多国家开始出现了“食品安全化运动”和“消费者运动”,提出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回复天然食品的口号。

正是在这些运动的影响下,各国政府开始严肃对待所有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1958年,美国《食品添加剂修正案》应运而生,国际上也先后成立了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不同组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全面的评价。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美国有套完善的管理办法。隶属于美国卫生部的食品药品监督法规包括通则、包装、标识和安全性评估等条款。在美国,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规格必须符合美国食品用化学品法典(Fcc)。该法典在美国具有“准法律”的地位,FCC作为食品添加剂行业的权威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食品用化学品的制造商、销售商以及用户将FCC中的标准作为他们销售或购买合约的基础。

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定的毒性,但只是在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时,才会产生毒副作用;反之是安全的。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和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中国《食品卫生法》将其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不具有营养价值,但各国的标准都认同的点是,它不能对人体有害。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还有最近把台湾折腾个够呛的塑化剂,实际上都是食品中残留的污染物,并不属于添加剂。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则替它们背上了害人的黑锅。

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评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家都遵循最低使用风险原则。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成立的专家委员会(JECFA),倡导风险评估,在大量长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根据物质本身的结构、人和动物本身种属的差异,给予一些安全系数。其原则是将毒性降得越低越好,给出阈值(ADI),即每日每公斤体重允许摄入量。国际上做出阈值后,其他国家一般都遵循或参考这个数据。

在中国,添加剂使用标准很保守,而且通常使用的量都比国外的要低。

2009年底,进口品客薯片被查出含有被禁用的食品添加剂溴酸钾,进口乐事薯片、依云矿泉水则先后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三大国际知名企业的名牌产品先后被判定为不合格后,解释指向了共同的一点,中国的标准和欧盟、美国的标准有所不同。

根据生产方的解释,在美国和日本,溴酸钾仍被允许在一定范围内添加到产品当中。无独有偶,当批次进口的乐事薯片是按照美国的法律法规生产的,而美国的标准中,对茵落总数是不做要求的。而“依云”也表示,“依云”被质检部门认定为不合格产品,主要缘于标准的差异,“依云”产品已经符合欧盟的标准,只是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将更加注重遵循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这一事件让许多世界食品生产巨头的目光齐刷刷看向了食品添加剂的“中国标准”。

2011年4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物名单,其中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对食品添加剂的队伍进行了进步的整顿和肃清。几乎是在同一天,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将严打包括非法添加行为在内的危及食品安全的多种违法行为。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中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发达国家不需要这样强度的监管,而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没有这样的能力和资源来监管。”

尽管中国使用食品添加剂有很长的历史,并且目前仍是食品添加剂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食品添加剂的相关使用标准要比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加严格。日前,卫生部公布了与国际标准更为接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4项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卫生部在梳理分析中国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澳新、日本、美国等国际组织、国家以及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比较,体现了食品安全标准公开、透明的制标原则。可以肯定的是,在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加强食品安全的问题上,全世界的标准将逐步趋向一致。

上一篇:无法拒绝的诱惑 下一篇:皇帝招我做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