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和多媒体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10-21 05:48:38

小学低段写字教学和多媒体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写字教学对于处于启蒙阶段的低段孩子来说显得非常重要。作为低段的语文老师有责任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上汉字,规范写字,喜欢写字。本文针对目前低段写字教学存在的弊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力图让小学写字教学和多媒体得到充分整合。

[关键词]:语文老师 多媒体技术 写字教学

一、缘起:低段写字教学存弊端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老师,当看到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漂亮时,会感到一种欣慰;作为一名学生,天天和书写打交道,当自己能写一手好字时,拿起笔总有一种自豪、一种成就感;作为父母,当看到孩子的作业整洁而美观时,会享受到一种成功的幸福……字如其人,人们从来就把字写得怎样和这个人怎样联系起来。足以说明字的重要性,而处于低段的小学生,写字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1.写字习惯随意随性

我新接的二年级(3)班,就写字习惯我做过一个调查,统计数据如下:

从以上数据可以反映出当前学生的写字习惯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写字时太随意,自己想怎么坐就怎样坐,想怎么握笔就怎么握笔。这总习惯下学写汉字,不但不能把汉字写得端正、美观,而且还会让正在长身体的小孩子出现脊椎弯曲,视力下降等问题,给孩子们的身体带来伤害。

2.写字过程机械乏味

关注过不少老师的写字教学过程,发现一个共同而机械的教学过程:读准字音,给生字组词,记住字形,书空笔顺,然后学生在书上练字。不管是什么字都用一样的程序去教学,孰不知每个字是一个个体,每个个体都有它各自的特点,要指导学生去发现;孰不知每类字都有其共同点,要引导学生去总结、掌握。写字过程需要在共性中体现个性,不同特点的字应选择不用的方法。

3.写字指导肤浅片面

不少老师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她(他)更多的关注字写对了没,有没有多笔少笔,而至于其他方面是不大关心的。这样的理解和做法是肤浅、片面的。写字指导仅仅把字写对,这个是最基本的目标。写字指导还应该关注字的形态美,意蕴美以及让孩子适当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培养对祖国汉字的那份真挚的情感。

4.写字效果高耗低效

低段语文课文,每一课都有十来个要求写的字。面对注意力本生就不够持久的低段孩子;面对这么大数量要写的字,不少老师选择不厌其烦,一个字一个字的详细地讲解,从读音到结构,一个字一分钟也是耗时十来分钟,然而真正的效果有多少呢。学生写的字就告诉他们,口干舌燥、苦口婆心的讲解原来是徒劳。

二、思考: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在积极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低段写字教学的成功也需要借“力”。多媒体辅助写字教学就是一个极有利的支点。在低段写字教学中,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规范写字习惯?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这个支点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如何充分使用多媒体来最大可能地提高写字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让写字教学效率最大化?这些成为我们一直思考、探索的方向。

三、践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合理使用多媒体,助写字习惯从随意走向规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写字也是一样。对于写字姿势也有一些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头正、背直、脚安”等。不少老师对于这些规范是知道的,但是却没有很好的落实下去,没有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这项训练对于刚刚步入小学,开始学习写字的低段孩子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训练,我做了如下尝试:

(1)正面引导。在写字伊始,电脑多媒体用轻柔的声音提醒学生:头正、肩平、足安,一拳、一尺、一寸……要求学生边听边做好“坐姿”与“执姿”(以下简称“双姿”),然后PPT出示规范正确的双姿图,学生比对,自我调整以及教师帮忙个别调整。在开始写字后,双姿图仍然显示在大屏幕上,供学生自我督促,这样较好地保证学生从开始写字到结束能一个规范的姿势进行训练。

(2)纠错提醒。针对我们班学生不规范的双姿,我还利用多媒体开展了一个“纠正双姿,大家帮。”的活动。我用数码相机,拍下一些双姿不规范的孩子,然后通过Photoshop把头换成卡通图像,然后把他们通过PPT投到屏幕上,请同学来帮忙纠正,课后我偷偷告诉他,照片就是他。这样既帮助了这个孩子纠正了错误的双姿,同时其他同学也更加明确了正确的双姿。

(3)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大无边。”我在学生写字时,用相机拍下双姿规范的孩子,把照片做成PPT,命名为最漂亮的双姿。在写字课后或课间循环播放。对于被拍到的孩子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将刺激他们继续规范双姿,对于其他孩子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无形的鞭策。想要上镜吗?那么就做好双姿吧。

2.科学使用多媒体,促写字过程从乏味走向鲜活

写字,只有点画线条、黑白颜色,只有字的间架结构,一切都是抽象的、理性的、静止的、单调的。可低段的孩子好动、好想象,喜欢形象、色彩和动画。所以写字需要的规范、端正、整洁和一丝不苟,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乏味。科学地运用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运动,化无声为有声,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促写字过程从乏味走向鲜活。

(1)千方百计,激发写字情感。激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字教学同样也要强调情感的作用,要千方百计地在写字前就要把前奏工作做好,把情调好。教师科学使用多媒体通过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促进学生写字智力的发展。

①音乐抚情。“心躁则笔躁,心静则笔安”。在学生练字前播放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渔舟晚唱》等,有助于使学生心情安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宁静的写字氛围。

②故事激情。经常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书法名家的小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

③欣赏怡情。古往今来,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书法作品,也有许多孩子们的优秀作品。我们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通过电脑软件处理,加上优美的音乐、动情的解说,以多形式多视角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贴字,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吟”,又使学生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激起学生模仿的欲望,激发了写字的兴趣。

(2)想方设法,丰富写字过程。写字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自己亲身体验,才获得更多更深的感受,因此写字过程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实践,这个过程多媒体可帮了大忙。

①摆一摆。摆出合理的间架结构。课前我把要写的新字的部件拆分,然后上课时把田字格放在实物投影上,通过实物投影,让孩子摆一摆部件在田字格里的具置。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书写位置。逐渐培养空间概念。②看一看。看清正确的笔画顺序。平时老师在黑板上示范写的时候,不管怎样的一个角度去写,总会挡住一些人,尤其是学生数多的班级。利用多媒体后,孩子们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清楚这个生字的笔画顺序,这个时候老师还可以提醒没有用心看的孩子仔细看。不少孩子还一边看,一边伸出小手照着笔顺在桌子上书空呢。

③标一标。标出关键的重要笔画。有时候,一些字一些关键的笔画需要在指导写字的时候重点说,可是光老师说学生印象不深。我让孩子自己观察发现关键笔画,然后带着书在实物投影上标一标,对着同学们说一说,要注意什么。

④评一评。评出漂亮的手写汉字。及时的反馈,能让学生更明确自己写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写完后,通过实物投影,把有代表性的字拿来评一评,可以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多种形式,评出最漂亮的笔画,最漂亮的汉字。同时,也可以温馨提示要注意的地方。

⑤秀一秀。让汉字成为靓丽风景。课后引导学生去创作作品,然后我通过班级博客来秀一秀他们的作品,让他们能有成就感,让他们能体会到写字带来的快乐,更进一步地推动他们继续写好字。

3.充分使用多媒体,使写字教学从片面走向立体

写字教学,不仅仅是把一个汉字写正确,也不仅仅是把一个字写端正、漂亮,我觉得还要关注,这个汉字的演变过程与这个汉字的意蕴美以及更多的人文关怀。充分使用多媒体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1)还原历史,展现变化美。案例:一个老师在教学“凤”的时候,通过多媒体再现了这个字的变化过程。

这个老师在呈现历史演变过程的同时,加上了深情地介绍,让学生对中国汉字丰富的内涵深远,让学生在变化之中收到熏陶。

(2)解说字理,尽显意蕴美。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瑰宝。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先生就曾说过:“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她又说:“如果打开用汉字写的一本书,那就好像进入了一个画廊,一幅幅画争先恐后地向你的感官申述着它的喜怒哀乐。”

有个老师在教学“休”时,借助图片如下:

(休)通过多媒体,巧妙解说字理。“休”是路人依木而息。形象而鲜活。

我想同样,如“泪”也可以借助图片,解释为眼中滚动的水;合手成“拿”,分手为“掰”;“牛”和“羊”,仅仅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怒气冲天的形象截然不同……

(3)渗透道理,感受心灵美。写字也育人,正所谓“横平竖直学写字,堂堂正正教做人。”写字中蕴含着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在教学生书写“村”时,我通过PPT,两个在田字格中的字,引导学生去观察。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哪个字更美观,更匀称,同时明白木字旁的一捺变成了一点,就是为了让右边的“寸”写得更舒展,更匀称,从而明白我们中国谦让的传统美德。

四、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写字本领的习得非一时半刻,写字教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写字教学的研究就需要任重而道远了。“横平竖直,堂堂正正”,一个字就是一个人,教学生写字就是教学生做人,如何借多媒体促使让写字与育人有机融合,将成为我继续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课程与评价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中国书法教育.

上一篇:创建识字的乐园 下一篇: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