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

时间:2022-10-21 05:43:46

摘要:习惯是人生之基,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人的良好习惯萌发于幼儿期。根据在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学习习惯上存在着问题,比如:在学习、活动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听不明白、不积极思考……针对这些现状,引导幼儿从倾听、说话、思考等方面去强化训练,从而形成稳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于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幼儿;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可以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身受益。

一、倾听——听说读写的首位

(一)环境创设

1 为幼儿提供舒适的心理环境

比如,在课间或午间与幼儿相处时,会有好多的幼儿主动地来到老师的身边,这时,要认真地对待孩子跟我们的交谈,对孩子要尊重,对于孩子提出的不懂问题要宽容,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使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爱听、悦听、会听。

2 排除有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人为因素

幼儿的年龄特点就是注意时间短,很容易受周围的影响。老师要选择周围比较安静,幼儿熟悉,感觉安全的环境进行活动,这样有利于幼儿的倾听。

3 合理安排孩子的位置

每个幼儿的倾听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倾听的持久性强些,有的幼儿听了一会儿就坐不住了,甚至还去影响同伴。所以要把倾听习惯较差的幼儿安排在靠近老师的位置,还要时不时地把目光转向他,引起他的注意,使幼儿能认真仔细地倾听。

(二)活动引领

幼儿对于活动都有浓厚的兴趣,一参与到活动之中,思维也就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捕捉孩子的兴趣所在,寓教于乐,激发他们的倾听兴趣。

幼儿善于听故事,讲些生动有趣、贴近幼儿生活的故事给他们听听,他们会十分专注地倾听。在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用两种方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是布置任务法。讲故事前,先提出几个任务,设置问题。二是巧设悬念法。讲到精彩之处,我们就停下来,让孩子去猜猜接下去可能会怎样发展。游戏也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有很多孩子都乐于表述,表现欲望强烈,如果没有得到老师的及时关注,他们的倾听积极性也就荡然无存;还有一些孩子上课过于安静,从不随便讲话,如果老师不注意他们,他们也不会认真倾听。针对这种情况,在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可以组织孩子做个游戏,让孩子都参与其中,把他们的倾听注意力拉回到活动中来。

(三)互动交流

倾听并不是一味被动的听着。倾听者并不是录音机,不能机械地接受,要提高倾听有效性,倾听中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孩子知道,作为倾听者,最起码的是不要随意打断说话者,在对方有要求或者说话结束的时候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体行动,比如:点头、眼神等适当的给予回应,尽量做到不要影响说话者。

二、说话——沟通的必要艺术

(一)有话想说

要想让孩子勇敢地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大胆地说出来,先得让他们有说话的欲望。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当孩子们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或者与同伴一起时总有说不完的话,声音也是非常地响亮,而一到课堂上就兴致黯然,闭口不说。

(二)鼓励敢说

当孩子插嘴的时候,容许其“不由自主”地说,告诉他你说的真棒,如果能够再等一会表达会更好;当孩子词不达意、语句不尽完整时,我们要耐心倾听,不要急于纠正,待讲述结束,稍加修饰以复述的形式肯定孩子的讲述,帮助其丰富词汇、规范语言;当孩子说错时,不要批评,避开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肯定其大胆说话的积极性,通过启发诱导,尽量让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相信在“尊重、平等、理解”的交往过程中可以使幼儿真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三)指导会说

幼儿有话可说,能大胆地表达,还不行。因为有相当部分的幼儿言不达意,说话颠三倒四,说了一大堆的话,我们听不懂几句。面对这一情境,要告诉幼儿说话时应先想好,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顺序来讲述一件事情,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在幼儿能讲清楚、讲完整的基础上,再指导幼儿讲得生动、贴切。

三、思考——学而不思则罔

(一)设疑质疑

培养幼儿的质疑精神,就要鼓励幼儿敢于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看法。如:在组织孩子进行主题活动《纸》时,我没有把问题告诉孩子,老师只是提供了不同质地的纸,孩子们便争着拿纸各自叠起来。但折好后却发现问题:纸飞机飞不起来。“我的飞机怎么一飞就往下掉呢?”“看,我的飞机在打转转呢,这是为什么?”“我的飞机被风一刮就飞起来了。”老师要任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番探究后,他们很快找到了答案:原来我的飞机太重就飞不起来;你的飞机轻就被风刮跑了……于是,孩子们发现纸的薄厚、轻重等会影响飞机的飞行。这就是一个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的议题,凡是孩子感兴趣探索的问题,教师不要急着直接告诉答案,而是提供必要的探究材料,给幼儿创设质疑的空间。

(二)引导观察

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通过观察活动开始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充分抓住幼儿观察感兴趣事物的有利时机,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有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观察,并把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说出来,使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和激发,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动手操作

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中班科学“站稳了小球”这一活动中,教师提供给幼儿每人一个乒乓球以及各种材料,让孩子自己通过操作探索让乒乓球站稳的方法。在操作中孩子解决了问题——让乒乓球站稳了,获得了成就感,更引发了孩子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这样可以让乒乓球站稳?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幼儿通过操作得出结论,使幼儿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更是促进了幼儿的思考。

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生活学习的特点,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切忌理想化、成人化。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加强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与家长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更快地能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上一篇:高效课堂的研究和实践 下一篇:善待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