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间:2022-10-21 05:23:07

谈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剂。因此,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不仅要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立足于大学生现状,发现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与和谐社会构建不一致的现象和问题,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is Central Party Committee from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ffluent society, founds a significant duty which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w ball game the overall situation embarks proposed. Bu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constructs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 propellant. Therefore,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 the superintendent not only wants to use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theory to instruct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ase on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resent situation, discovered that in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university student thought exists with the harmonious social construction inconsistent phenomenon and the question, explores positively is advantageous to the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new way, the adaptation construction harmonious society's need, contributes the strength for the construction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关键词: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Harmonious socie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仅有利于夯实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而且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具体表现在:

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今天的莘莘学子,明天的社会栋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力量在各个岗位上奋发工作。只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愈来愈多的大学生能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怀着感恩的心情自觉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其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是否和谐。如果不抓紧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不可能建设成功的。

再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视家庭遇到的各种矛盾,并通过他们影响家长,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正当利益诉求,避免采取偏激的方式来寻求矛盾的解决,避免普通的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群体性突发事件和恶性案件。这有利于促进人民内部矛盾的妥善解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最为敏锐的青年群体,在这个深刻变化的时代,承受的学业、心理、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比过去都增加了,极易出现发展不和谐的情况,更加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中主要“不和谐”表现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进入一个急速的转型期,这也使大学生的的思想与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了许多的“不和谐”。主要表现在:

1.缺乏正确的荣辱观

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社会经济的急速转型及国际宏观环境却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人们对利益关系看法的改变直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泛功利化”倾向: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更多地采用实际利益标准而不是是非原则标准;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明显,但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比较模糊;个人主义在前,集体利益在后。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这种“泛功利化”更是渗透于学校的众多角落:诚信意识缺失,高额贷款无意偿还;担任学生干部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而在于多加一点学分并利用权力之便为自己铺路;入党不在于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而在于为自己的就业增加一些砝码;为了得到奖助学金而不惜诋毁同学,把几年的同窗之情抛在脑后;考试作弊等。

2.缺乏感恩的意识

高校的收费让大学生对社会、对学校的感情日益淡薄。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培养他们的是家长,而不是社会和学校。特别是贫困大学生,逆反心理相当强烈。一些毕业生,在离校前夕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酒后滋事,乱砸乱摔,破坏公物,把毕业离校当成宣泄不满的最好时机。这些学生踏入社会后,往往也会把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入社会,不能正确、全面地看待社会问题,遇到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就会非常的偏激。这些都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3.缺乏健康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具体来说,就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缺失,已成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学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华南某大学短短一月内数人跳楼自杀、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此外,沉迷网络游戏、聊天也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很多大学生性格孤僻,遇到挫折后自暴自弃,或者通过虚拟网络逃避现实的种种压力,因为上网而辍学、与同学失去联系的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网络迷恋也带来其他负面影响。网络色情泛滥、颠覆社会主义的宣传也不断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在和谐社会的构建的伟大使命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4.缺乏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的自身和谐发展和充分就业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环节,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背景下。而就业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靠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另一方面在于就业观念的转变。目前社会经常用“高不成,低不就”来形容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尽管这种比喻有片面的地方,但还是有它的道理。大学生掌握着较高的科学文化,但却不能合理的运用。每年的农村支教、西部开发等需要较多大学生的岗位在招聘时显得非常的冷清,这也导致一方面很多工作岗位闲置招不到大学生,另一方面较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闲置在家,等待就业,给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带来不少隐患。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感恩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以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促进个体的自身发展、增强社会的信誉度。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人的思想基础,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和睦融洽、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感恩教育活动净化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用感恩的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2.加强励志教育,增强学生自信

“励志”教育本质上是通过激励使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励志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都是无人能比的。同时,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励志佳作,使学生逐渐融入到书中的角色里,感受坚强。再次,高校可以将激励晨会引入校园。每天利用课前的五至十分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激励晨会,听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仅可以丰富学生阅历,让学生每天保持高昂的状态,还可以锻炼学生提前适应社会的能力。

3.加强诚信教育,提升学生人格魅力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规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它作为一个社会的基础道德的重要内容与市场经济以及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稳定与发展密切相关。诚信也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很多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往往把“德”放在首位,而一个高级管理人才也必然是德才兼备的人。因此,高等学校要扎实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点滴做起,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4.加强务实教育,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务实”、“求实”是一个衡量知识价值、治学方法、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方位的创造型务实的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需要加强大学生的务实教育。高校管理者就要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深入基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不平凡的事”的观念,发扬勤勉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勇于拼搏、扎实工作,同时求真理,不断探索事实的真相,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焕成.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2]杨海莲.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

[3]王伯涛,王继波. 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 2007,(03)

上一篇:浅谈企业危机管理 下一篇:上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种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