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21 05:10:5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为数学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创造想象,对今后数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旨在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化提供可靠的保障,以下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意识;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对传统思维模式的突破,是实现思维创造想象的必要前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想象,这对小学生今后创新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创建实践教学情境

数学的学习必须以实践为基础。教师必须通过联系生活实践,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基本规律能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想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建一些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充分感悟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不断探索和研究,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圆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对猴子骑自行车的过程进行展示,各个猴子所骑自行车的车轮形状都是有差别的,分别有椭圆形、菱形、六边形、圆形等,再向学生们提问哪只猴子骑得速度最快。通过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大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相互讨论分析,圆的知识也更加形象化、生活化,学生们便于理解,这样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充分发挥。

二、充分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好的老师,只有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调动学习兴趣,这样对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类型的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制成三角形不同角度的卡片,让学生们来区分各类三角形的不同形状,并进行归类,让他们参与到其中,并亲自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研究,并不断进行创新。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会有很大的益处。

三、解决疑难问题

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在数学的学习中,对于一些简单易于理解的知识,我们通常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对于一些比较深层次难以理解的知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分析和探索,寻找突破口,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里对教师就有一定的要求,教师首先要熟知教材,并潜心钻研,精选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并不断拓宽思路,正确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比如,在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可以通过列举实例,例如,“650÷32”和“89÷33”,根据这两个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进行提问,有的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于被除数和除数本身来说,它们的试商结果会有哪些不同?”通过这样的问题,会立即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相互探讨,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在合作性学习研究中,探寻其中的规律,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并根据他们的不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启发和培养他们,正确引导他们并结合教材中的知识,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这对于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戴 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5,(9).

[2] 余玲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15,(4).

上一篇:职业学校数学课更应注重校本教研 下一篇:CIAAF2016郑州展:首日观展超10万人次96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