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决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10-21 04:32:30

关于解决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

【摘要】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本文主要通过对高职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心理活动的调查与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运用一些教学手段或心理知识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从而帮助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心理 障碍

目前,我国的体育课程主要着重于对体育技术知识与锻炼方面的培养,很少有人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在体育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对体育教学质量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那么体育教学质量必将大打折扣。因此,各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寻找心理变化的规律与成因,以便帮助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郑州轻工业学院南区的2002级、2003级、2004级,共计320名男、女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二)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通过采取不记名形式,让学生当场如实填写问卷。共320名学生,问卷全部收回且有效。

二、研究结果分析

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复杂,如果不能进行科学疏导与排解,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样的,既有自身性格因素,又有学习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果体育教师能够重视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将对体育教育产生更加深远的意义。通过研究,笔者认为以下为造成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1)54.4%的学生没有理解体育课对自己未来的意义。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直到现在,这种思想还是根深蒂固,学生为了升学考试,对文化课分外上心,而对体育课却十分轻视,认为是浪费学习时间。因此,很多学生都存在轻视体育课的心理,造成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致很低。

(2)59.8%学生厌学体育课。造成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现在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抗拒心理。第二,由于先天原因或后期原因,很多学生身体素质严重不合格,有的体型过于肥胖,有的体力极差,在做一些技术难度稍高的动作时很难达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会越来越讨厌上体育课。

(3)85.2%学生对耐力跑心存恐惧。为了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耐力跑是体育课上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的练习方式。但是,由于此种练习极度枯燥,且对体力和耐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很不情愿,降低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另外,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没有机会参加劳动,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耐力跑是一项需要坚持和毅力的运动,学生往往感到无能为力,产生恐惧心理。

(4)66%学生过分担心考试。根据调查,过半学生对体育测试异常紧张,比如考试时动作不协调、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这些症状都有可能造成学生发挥失常,导致体育成绩不合格。

(5)38.5%的学生不能很好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证明人们生存能力的象征。但是,如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个个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养成了不少坏毛病,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动手能力差,心理脆弱等,一旦遇到不和自己心意的事情很容易发生摩擦。教师在教动作技能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态度,以免发生人为的矛盾,造成师生关系紧张,长期发展下去,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6)41.5%的学生认为体育设施太差。体育设施是顺利开展体育课的基础,但是如今很多学校对体育不够重视,体育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很慢,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调控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体育锻炼是一项耗费耐力与体力的事情,因此要求学生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坚定信念,端正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灌输终身体育的思想理念,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人生观念。

(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只要能够起到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应该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等。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倡“互动式”学习,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3)重视心理卫生教育,科学安排教学任务。体育课教材应该更加人性化,毕竟体育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添加一些新内容,比如提高课堂上的趣味性和对抗性。另外,对于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应该重视起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然后通过对比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如果有问题及时排解。

(4)增进师生感情。学生在接受体育项目联系时容易紧张,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师生间不够熟悉,存在一定的隔阂,教师应该都用鼓励的话语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同时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5)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定期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维修或更新,校园内的经营性体育场馆应该与公益相结合。

(6)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其实就是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既然是人际交往,教师就要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克服训练时的心理障碍。

(7)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式,因为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只有自己在各方面都起到模范作用,才有可能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结论

总之,目前很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卫生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呵护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强化学生心理素质,逐步提高体育教学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松梅.浅析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体育世界,学术,2008,10.

[2]宋衡.如何利用体育优势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8).

[3]梁建南.浅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今日南国,2008.

上一篇:浅谈高校公关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民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