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时间:2022-10-21 03:43:58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教师”为主,如教师的言语表达是否流畅、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等等,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基本上被看作是教师“教”的回应,或者成为教师“教”的点缀。总的来说,以往的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语文课程目标,这个目标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目的,它反映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未来公民在语文相关的基本素养方面的要求,也反映了语文课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能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具有时代特点,突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

一、要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1、既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又关注过程性目标。

语文课程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该让学生愿意亲近语文,了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

2、既关注即时目标又关注远期目标。

我国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体系是由学科课程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构成的。与原《语文教学大纲》比较,教学目标是从更深层次、更高度的立意出发,确定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给了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而涉及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学期的具体要求没有阐述,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把局部教材和整体教学教材综合起来,从而把某篇文章或某一个单元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个体的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结合起来。

二、为学生创设敢于表达、乐于表达的和谐环境

1、鼓励学生评价时敢于表达。课堂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要使其真正有效地运行,还必须以学生的大胆表达为前提。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其依据,老师和同学才能了解他的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进而对他的理解和表达做出客观而有针对性的评价。针对学生的敢于表达能力我从以下几点着手:

(1)营造“敢于表达”的氛围。农村小学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学生年级越低,回答问题越积极,课堂气氛越活跃。

(2)创设“乐于表达”的情境。在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并尊重学生。在学生心里种下信赖的种子,开出自信的花。

综上所述,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要经历“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机智巧妙的语言评价。运用自己机智、巧妙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举个例子说说吧,在我上过的一节课上,我让同学们用“姆”组词,有位学生说:“养母”的“母”。学生都哈哈大笑。我微笑着示意学生安静下来:“大家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接着我转向那位学生,“你说得对,是‘养母’的‘母’,你还有补充吗?”这位同学在我的点拨下顿悟了,连忙说:“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在我不动声色的巧妙引导下,避免了他在全班出洋相。这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小心翼翼的保护学生的心灵。学生有这样一个老师和风细雨的帮助他们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自然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投入学习了,自然会争先恐后的发言了。

三、鼓励学生有理有据、一分为二自主评价

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1、鼓励学生自主评价。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当学生取得成功。如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评议时,每人一本作文,互相评改。批改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①错别字、错词、病句②标点符号的使用③好词好句。④找出文章中至少两处优点和一个需改进的地方。之后各位同学读出来让大家评论,帮助修改。修改完后,鼓励每一个同学大胆谈自己的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改”有所得。

2、有理有据,以理服人。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评价时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人口服心服。

总之,学生互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常频繁,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去评价别人,而这种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堂评价,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1、学会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才能增长鉴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当同学讲得不好时,不要取笑别人,要学会分析原因,从中得到启发。如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时,我配乐范读了描写大瀑布逐渐枯竭的语段,在悲切凄婉的音乐声中学生静静的聆听:“几年过去,赛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在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间无奈的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接着师生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学生此时的心情难过、惋惜、遗憾、担心、生气……然后学生在用这些语气去读,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这时我适时引导学生:“大瀑布即将消失了,他会留给我们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

学生在课堂上或听教师范读,或听配乐朗读,或听同学讲故事,都是接受熏陶、感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2、善思疑。疑在思后,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只有思考了的同学才会产生疑问,学生通过思或疑,既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相应能力,又能产生有价值的判断,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和探究,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对自己、对伙伴的表现、观点、方法等方面进行认真思考、提出质疑,学会反思、评价,主动发展自己。

上一篇:浅谈语文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