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作学生心灵的导航

时间:2022-10-21 03:27:48

从“心”出发――作学生心灵的导航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因此老师务必要了解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感受着学生的感受,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造浓厚的教育氛围。

我们班一共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班级的基本特点是:思想活跃者居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对现实缺乏辩证认识;个别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意识薄弱,纪律散漫。在这么一个大的框架下,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无疑是难上加难了。但班上小勇(化名)同学的思想态度的转换让我记忆犹新。

小勇性格比较孤僻,平时不爱和同学们交流,动作行为也略显怪异。开学不久的一天自习课上,我走进教室,不经意的发现小勇同学桌子上放了一杯特浓的茶,当时我疑惑的问他为什么要放泡这么浓的茶?他不出我意料的说,因为睡眠质量不好,每天都要学习到十二点后才睡,早上又五点多要起床,泡浓茶喝是为了提神。由此我不断的留意他,想具体的了解他的实际情况。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我发现这名学生的思想过于内向,比较喜欢看儒家与佛家之类的文章;由于讲话有点口吃,很少和同学们交谈;学习看似用功,但方法很不得当,因此理科成绩非常的薄弱,也由此而被诟病上“死脑筋”的称号。一天晚自修,我抽了点时间想找小勇谈谈,点化一下他的思维。我走进教室还没来得及叫他,发现他在慌忙的整理本子,凭班主任的直觉我断言他在抄袭作业。果不出所料,他也没有争辩,此时我心里一横“此时不改你,更待何时?”

我把他叫到一个无人的办公室,心平气和地对他说:“现在这里只有你和我,这时我不是你的班主任,你当我是朋友,谈谈你的心声。”他胆怯地看着我,从他疑惑的眼神中我不难发现他内心的脆弱和疑虑。“老师,我错了,作业我不会做,又怕……”他低着头,很不自信又很无奈的呢喃着。我拍拍他的肩,“男子汉要有大丈夫的气概,有什么特殊情况可以讲述给老师听”。他抬起头看了看我,慢慢的讲述起来。自己的亲生爸爸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妈妈带着他改嫁,经常被同学们取笑,他很忌讳,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以同学们为敌,更是拒绝和妈妈讲话。由于心情的低落,学习也心不在焉,成绩一落千丈。平时妈妈对他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但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心理,给他抹上了一层厚厚的心里屏障。看着他那泪汪汪的眼眶,我站起来,示意他擦干眼泪,整整精神,“小勇,和老师去操场走走,调节一下心情。

最后我带着他,沿着操场的跑道漫步,边走边和他说:“小勇,看着脚下,你的每一步都有一个痕迹,人生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你要脚踏实地,落好自己每一个脚印,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成功路。”

就这样,他抖擞着精神回到了教室,我想他多少听一点进去了,只希望他能稍微改观,做回一个阳光朝气的男孩。

第二天我安排了班上比较健谈、开朗的学生坐他的同桌。他会心的看了看我,从那单纯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得到他那似曾远去的自信和决心。

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让我眼前一亮,不单看到他和同学们说笑,而且会主动积极的向同学们请教问题,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少起色。在一节活动课上,我看着他和同学们在篮球场上奔跑,望着他,迎着微风,心里的凝云已经萧然散去。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班级有凝聚力,学生乐观向上,学习主动性强,形成了很正气的班风。心理学上有一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要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思想教育。“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微笑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教师灿烂的笑容,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更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而且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给学生留下长久的影响。

如果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身体验学生的心理,用心灵开启学生的航线,让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有一颗认知人生,消化挫折,奋勇前进的心,我们的学校教育将出现更为可观的景象。让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多一点爱心,多一点微笑.作学生心理的导航。

学生的航班蓄势起航,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上一篇: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研究 下一篇:中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如何使学生适应企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