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2-10-21 02:44:25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变的愈来愈大,项目的技术工艺日趋复杂,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专业化的分工愈加精细。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被各大企业所重视,日益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项目过程管理的角度,考虑到指标体系的通用性,研究了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2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工程项目的规模变的愈来愈大,项目的技术工艺日趋复杂,项目管理和项目实施专业化的分工愈加精细。项目开发的成败反映出某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项目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被各大企业所重视,日益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作为施工企业时刻处在一个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企业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够在环境中保持较强的生存能力。若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施工企业需要合理评价自身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更好的了解企业,改进企业管理。

一、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影响要素分析

建设项目是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其特点是:实施风险大、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建设周期长、耗用的资源量大。从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影响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因素比较多。笔者经过分析,在本文中主要从企业项目管理体系、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企业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企业项目管理体系

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体系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依照项目进行管理的企业,要确立适当的组织结构形式,设计和开发一套适合于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企业组织管理体系设计要结合项目管理的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责任和权利的分配与界定、项目管理支持体系、项目管理监控体系。

在设计企业的组织管理体系的时候要考虑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多头管理,要合理分配部门主管与项目主管见的权利;二是,项目与项目间的平衡问题,要正确处理不同项目间利益分配的问题;三是,人员的激励机制,要客观有效的量化考核。

企业中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高效率的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的使用将能够大大提升企业运行项目管理体系的能力。

2.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

项目管理若要顺利进行需要人员之间合作和资源之间合理协调,因此一种协作性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助于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全体人员的共同信仰的理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这种共同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形成主要体现在全员对项目管理的支持和部门经理与项目经理的协作上。

职能型的组织结构最大的弊端是横向沟通困难,这是开展项目管理的最大障碍。因此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由“职能型”向 “项目型”转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环境项目资源的约束,能够推动项目管理的效率。

3.企业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

施工企业要进行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所谓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是指项目管理标准方法的开发,这种方法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可以被反复的使用。一个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决定着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可以使企业上下步调一致,减少错误的发生。随着员工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效应的提升,企业可以从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整体协调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了一个沟通项目整体目标的工具。它可以在企业顶层至底层,底层至顶层、职能部门至其他部门间形成反馈环路,提升沟通效率。

项目管理战略规划是一个标准的、结构化的平台,它能够提供一个方法合理、逻辑有序的思维过程,这样项目经理可以在其帮助下做出正确决策。

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要有一套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遵循一定的客观程序,不能够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要建立这样的评价体系,需要界定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和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评价标准,然后进行定性分析,选择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指标构成预选指标的集合。这些相互联系的能够敏感反应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和存在问题的指标集合就是施工企业项目个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从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构建通用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1.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即各项评价指标的概念要确切、科学,评价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计算的范围明确,应尽可能全面合理的反应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增加客观性、减少评价人员的主观性,尽可能反映项目整体效果和内在的联系,反应评价对象的客观实际情况。

2.系统性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的评价结果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表现。因此,在评价是应该考虑各种因素的相关性、整体性、目标性和有序性。

所谓系统性应该是评价指标的熟练和指标体系的结果能够全面系统的反应评价目标,从整体的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是一套系统的结构,不同类型的指标间不能合并,不能有交集,主要的指标和伴随指标有主次关系不能并列。

3.动态性

动态性指的是评价指标体系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管理的动态变化,能够从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管理状况。

4.可比性和可测性

可比性指的是评价指标能够反映评价对象的共同属性,不同指标的量能够转化为能够相互比较、计算的量。

可测性指的是评价的数据能够进行确切的测量,是可以测定衡量的,而不是模糊不定的。

5.实用性

实用性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符合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评价标准适当,既不过高,也不过低。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具体、可测量,有层次、有重点、可实施、可评价。

三、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笔者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按照项目管理的五个基本过程(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两项(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程度),建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能力评价体系。

由此,产生出7个一级指标:项目启动能力评价、项目规划能力评价、项目执行能力评价、项目监控能力评价、项目收尾能力评价、项目综合管理能力评价和项目管理体系运行程度评价。

根据已有的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和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笔者采用了38个指标对构建的7个一级指标进行描述,包括:项目需求分析水平、项目可行性研究水平、项目方案策划水平、范围界定水平、项目进度、费用、质量规划水平、项目风险规划水平、项目采购划水平、项目团队的效率、团队成员的合作水平、团队成员学习水平、项目信息管理水平、冲突处理水平、按计划执行水平、项目协调水平、合同管理水平、项目跟踪水平、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水平、项目进度、费用、质量的控制水平、风险识别、评估及控的水平、项目按时完工率、质量验收合格率、项目交付使用水平、客户满意度、项目评价水平、企业高层对项目管理的重视程度、企业文化与组织机构对项目管理的支持度项目管理各过程的衔接水平、项目管理中文档资料的完整性、企业项目化管理水平、目管理战略规划水平、多项目管理水平、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完善程度、培训体系立情况、项目管理工具与方法的使用效率。如表所示:

参考文献:

[1]戴家信,姚锦宝.基于事故致因理论的施工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7(04).

[2]李万庆,周冲,孟文清.未确知数学在建筑施工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6(02).

[3]王立海,赵闻.项目管理理论在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4]陈楚天.浅谈业主对建筑工程的管理[J].市场论坛,2006(08).

[5]邱洁.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基建优化,2005(03)

[6]潘承仕,张仕廉.安全管理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J].建筑经济,2003(12).

作者简介:王济龙(1984-),男,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监理工作。

上一篇:浅析中国机场商场管理与发展 下一篇:关于加强农村合作银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