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做好初中化学的优化设计

时间:2022-10-21 02:26:57

探析如何做好初中化学的优化设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普及,给教师带来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怎样最大程度的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本文就初中化学学科中的一些问题为例,主要介绍了优化教学设计的五个行动策略,即分析领悟课标与目标、分析研究起点状态、分析查找知识空缺、分析创新教学模式和分析预测发展动态。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情研究;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目前,我们要想拥有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依靠优化的教学设计。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理论占据着主要地位。就传统的教学观念而言,教师在完成教学设计的时候,常犯的毛病是只注重教材,而忽略学生,他们并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谈不上是否很好地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学设计了。但是,就现代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重要思想是“教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为学服务的”。为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务必要以学生主体为核心。

1.分析领悟课标与目标,确定学生应学什么

就课程目标而言,它的本质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作为我们教学的使命,要求我们做到为实现课程目标而教学。假如我们把“课标”当作是对教学的宏观调控,是总体性的描述;那么“目标”就是对教学的微观把握,是被细化了的任务。我们在全面、透彻的研究和分析了教学目标中所蕴含的学习结果性质、类型等的前提下,就能够掌握学生在这个课题中应该学习的是什么了。就化学中出现的“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该问题而言,首先要初步认识中和反应的特点和实质、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然后在中和反应探究、溶液pH值测定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判断是否进行化学反应和用pH值表示溶液酸碱度,最后由中和反应的应用跟pH表示酸碱度的学习,能够让我们认识到学习的进程由浅入深的。

2.分析研究起点状态,判断学生能学什么

在此,我们必须要清楚,并不是说只要依照课标、教材和学生学习化学的一般规律来设计教学目标就是完美的、全面的,因为这样的计划并不一定会适合所有的学生,要知道,要求学习的内容跟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的内容是并不一致的。在学生的起点状态不同的前提下,我们不仅仅要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还要全面分析学生的“学情”,即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学习动机状态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起点状态分析。总的来说,只有在全面了解学生真实学情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注意到学生的差异,也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展。

3.分析查找知识空缺,诊断学生需学什么

就维果斯基的观点来看,教学内容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区”之间的一段空间来设定。该空间指的就是教学目标和起点状态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空缺”。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寻找一定的措施来指引学生弥补这个空缺,目前该空缺主要包括知识类型的空缺和知识掌握程度的缺失两个方面。

4.分析创新教学模式,谋划学生该怎么学

只有在认真、全面的思考了学生该怎样学习的基础上,才能使得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新的课改提倡的是围绕科学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通过亲自探究,可以让学生的已有知识跟新的情境相互作用及链接起来,特别是就化学来说,它的基础、重点是实验,这就更需要重视跟强化探究活动。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时,笔者先拿出一瓶气体来引起学生的好奇,猜想这是何种气体,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气体该如何验证?最后,提出问题,实验室该怎样制取该气体?如此,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5.分析预测发展动态,揣摩学生会想什么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里表现的虽然是一样的课堂,但是带来的却是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预设、充分预测学生的发展动态,以便能够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案,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为灵活的教学机智,最终让课堂变得更生动、精彩。我们经常会说:“家家有个宝,谁家的孩子谁知道”。这对于教师也是一样的,在经过一定的教学磨合之后,教师就能够基本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这将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前预测。当然,课前预测跟课堂生成是很难达成一致的,这主要是由于课堂具有灵动性及多元性。它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及时抓住每个重要的瞬间,并随时更改教学进程,以便使课堂教学得到最高的效率。

6.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在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思维特点和学习爱好等因素的前提下,时刻以学生为核心,来进行教学设计。另外,优化的教学设计是诞生在“课标、目标、教材、学生”等要素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高效课堂教学更是必须综合考虑很多因素才能完成的一个复合系统。目前,正处于教育转型的阶段,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并且要坚持在教学过程中持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以期最终能够达到使中学化学教学迈向一个新台阶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冲破传统模式束缚,积极创新教学模式[J].化学教学,2011,(5):42―51.

[2] 范日清.谈初中化学学案的“编”与“用”[J].化学教学,2011,(5):39-41.

[3] 刘岩.凸显学生主体,提升化学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11):36.

[4] 薛冬.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设计“三步曲”[J].数理化学习,2012,(10).

上一篇:浅谈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下一篇:浅谈我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